APP下载

该放手时就放手

2017-04-10倪恒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7年14期
关键词:评卷课程标准题目

倪恒

学习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看起来是一个并不新鲜的话题,但作为在一线教学多年的教师,我深知,正是这一未能得到彻底纠正的老话题才有必要再次反复地提及。新课程标准实施已经十多年了,我们还有一部分教师依然牢牢地掌控着可以放手给学生的权力,从而导致了教学的低效。因此,我们应该大声疾呼,该放手时就放手,该放权时就放权。

我在平时的教学中非常注意这些方面,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尽最大可能放权给学生,具体做法如下:

一、把评卷权放手给学生

课程标准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三点无一不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改变的是学生的学习方式。而要能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只能是放权。平时作业也罢,测试的考卷也好,都是学生在做,评讲作业和试卷是否也应该让学生来完成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因为我们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是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有没有达到,而不是评价教师有没有完成某一项工作。因此,让学生评卷,调动的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的是他们的主体需求,改变的是他们的学习方式,学习效果当然会得到明显提高。

让学生评卷,看起来教师是“偷懒”了,其实,教师并没有闲着,需要做组织工作,随时掌握评卷动态,及时调控学生情绪,活跃评卷氛围,让学生始终保持质疑、合作、探究的良好状态,这比教师自己评卷要好得多,因为教师评卷只要将题目讲对讲完就行。比如,学习“勾股定理”这一章后,我出了一份试卷给学生考。评卷前,根据题目内容多少我选出了5位愿意讲解试卷的同学。(一般情况下,这5位学生会包括两位优等生、两位中等生、一位后进生,这样搭配也有补差的意思,当然,有时纯粹是后进生,也能激励他们好好去评卷。)人员定好后,要求他们抽出时间首先将题目弄懂弄透,并明确分工,然后在下一堂课上评卷,还要回答同學们提出的所有问题。有趣的是,当卷子评讲快结束时,有一道题的解题方法给双方都有不小的启发。这道题是这样的:

在△ABC中,AB=13cm,BC=10cm,BC边上的中线AD=12cm,求AC。

评卷的学生的解题方法是,由AB=13,BD=5,AD=12可得∠ADB=90°,这样,在Rt△ADC中,用勾股定理可求得AC。提问的学生则是另一种求法,他们从Rt△ADC≌Rt△ADB得到AC=AB=13cm。

两种解法,殊途同归,对评卷者、提问者和全体学生都有触动,说明只要肯动脑,一个题目,也许不止一种解法。试想,如果让老师来评卷的话,即使详细地讲了两种解题方法,印象可能也没有大家通过讨论来得深刻。学生评卷的优势由此可见一斑。

二 把小结权放手给学生

课堂小结权,也正如评卷权一样,教师有,学生也有,但我认为,把小结权归还学生对学生的帮助更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吕叔湘也先生说:“教师培养学生,主要是教会他动脑筋,这是根本,这是老师给学生的最宝贵的礼物。”把小结权归还学生,正是基于这样的道理,它符合初中生内心深处的强烈需求,老师把这样的礼物送给学生,学生自然会是求之不得的。实践也充分证实了这一点,每次当课堂快要结束的时候,我都会把这样的机会留给他们,学生纷纷举手,有的甚至是举双手或者站了起来。比如,学习《分式的基本性质》第一课时,这一课是在复习分数基本性质的基础上,通过类比得到分式的基本性质,并学会初步应用这一性质。课堂结束前,我要求一位学生小结,后来有三位学生相继补充完整:①分子、分母应同时做乘、除法中的同一种变换;②所乘(或除以)的必须是同一个整式;③所乘(或除以)的整式应该不等于零。这个补充的过程是个不断完善、不断走向正确的过程。在整个小结过程中,我强烈地感受到,学生的知识不是从老师那里直接复制过来,而是有了自己的思考、自己的见解,这种主动参与、探究新知的学习方式正是改变了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完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新的要求。

三、把质疑权放手给学生。

美国教育家鲁巴克说:“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学生提问,说明这种学习不再完全是教师和家长的督促,而是发自他们内心的一种需求,也是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源泉。遗憾的是,到今天为止,有部分教师依然没能完全放手。我曾经听过不少老师的数学课,发现有部分教师还把质疑权把控在自己手上,明明应该让学生提问,却在那自问自答,讲了大半课,由于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效果并不理想。在这里,有必要引述一下名人在这方面的著名论述:苏格拉底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美国著名数学家哈莫尔斯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两个不同国籍的人说出了几乎相同的话,这不得不让我们来思考同一个问题,那就是:课堂上,我们还有必要去自问自答,或者是去问一些本来可以不需要问或者是低档次的问题,还是索性让学生质疑来得更好呢?答案应该是很明确的。我在课堂上采用的方法是,能不问尽量不问,能让学生问的教师一定不问。把尽量多的时间让给学生,以便充分发挥学生的思考、提问、探究的积极性。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有效高效。

辩证地看,教与学的双方都有评卷权、小结权、质疑权。放权给学生,只是说,我们要给学生更多这样的机会,以激发学生内在的潜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从而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新桥中学)

猜你喜欢

评卷课程标准题目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北京高考语文卷已现满分作文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关于题目的要求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网上评卷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大规模考试网上评卷中趋中评分的成因探析
追根求源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