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受血者输血前血液传播性疾病检测意义分析

2017-04-10杨波陈苹董文海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9期
关键词:受血者性疾病阳性率

杨波 陈苹 董文海

553100贵州省威宁县人民医院

受血者输血前血液传播性疾病检测意义分析

杨波 陈苹 董文海

553100贵州省威宁县人民医院

目的:探讨受血者输血前进行血液传播性疾病检测的意义。方法:收治受血者1 000例,输血前进行常规性血液传播性疾病检查,分析检测结果,总结检查意义。结果: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4.0%,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率 2.7%,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阳性率 3.1%,梅毒阳性率 2.4%,谷丙转氨酶阳性率 1.8%。结论:对受血者进行常规性检查能有效避免和预防出现输血医疗纠纷,进而保证输血顺利进行。

受血者;传播性疾病;检测意义

资料与方法

2014年2月-2016年4月收治受血者1000例,男600例,女400例。

方法:在本次研究中所有受血者均接受血液传播性疾病检查,采用核酸检测方式,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梅毒、谷丙转氨酶等指标分析,同时设阴性、阳性指标。TRUST试剂盒;ALT检测采用速率法。所有试验严格按说明书上进行[1]。

统计学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体阳性率 4.0%,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率 2.7%,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阳性率 3.1%,梅毒阳性率 2.4%,谷丙转氨酶的阳性率1.8%,见表1。

讨论

输血是当前临床研究中常见的治疗手段,但是输血也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传播性疾病,存在临床风险,因此在实践过程中需要从具体情况入手,做好临床检测工作。当前我国各级供血和采血机构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是对献血员进行筛查,结合血源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当前临床中相关的有效措施是提升血液质量,但是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血液安全得不到保证,甚至存在用药制约性的现象[2]。

表1 1 000例受检者检测结果

在输血过程中感染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医疗纠纷,针对临床治疗的具体要求,为了避免出现严重的医患纠纷,需要做好输血前的传播性疾病检测工作,避免出现不良反应,增加感染率。在输血前对患者进行常规性血液传播性疾病检查,具体包括: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梅毒试验以及谷丙转氨酶等,必须按照临床指标要求进行[3]。实践证 明产生医患纠纷的因素比较多,对受血者进行检测时,需要证明感染和输血无关,达到预防和减少纠纷的目的。当前临床研究中存在隐形肝炎患者,由于处在潜伏期而没有发病,进行输血后,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会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患者则认为自身身体下降和输血不当有关,因此会引起医疗纠纷[4]。

当前临床工作对输血管理有了更高的要求,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逐渐提升,输血安全问题成为当前关注的重点所在,现有法律比较全面,对传播性疾病有了严格的要求,为了避免出现各种误差或者不良反应,需要对疾病类型进行分析,做好检查工作。受到相关因素的影响,试剂灵敏度和人为误差等时有发生,对患者有严重的影响,考虑到血液传播性疾病的具体变化,为了避免出现严重的医患纠纷,需要对传播途径进行分析,明确传播源,按照临床检测要求落实。临床实践证明,对输血患者进行血液传播性疾病监测能避免出现严重的医疗纠纷,详细如下:①提升工作人员能力。临床实践证明,对受血者进行血液传播性疾病检查能对具体情况进行了解,结合病情进行针对性输血,避免出现不良反应。在实践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对各种器材进行消毒处理,并在对输血者进行检查后开展检测工作。必要时对工作人员进行指导和教育,使其掌握临床注意事项。通过拟定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检查,如果存在异常情况可以在第一时间调整。部分医护人员由于长期接触被污染的血液制品,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不同的感染现象,消极影响多,只有提升工作人员的能力,才能最大程度减少不良因素的影响,改善检测结果[5]。②提 升供血机构重视度。当前对受血者临床检查有了更高的要求,供血机构必须做好供血管理工作,减少不可预测和不可克服的因素。当前国内应用的检测方式以酶免疫检测方式为主,对试验室有严格的要求,试剂要求比较高,在后续落实过程中需要做好试剂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检查工作,为了避免出现杂乱分散的现象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要制定系统的检测流程,按照检测标准落实。③对病种群体分析。在分析统计工作中,考虑到不同病种的具体变化,需要做好分类处理工作,尤其是在感染中心、消化内科、介入科和肿瘤科室等,需要对病种群体进行分析。医护人员要掌握受检者的具体情况,结合手术和侵入性治疗手段变化,手术中、后对阳性血液污染医疗器械进行消毒处理。为了避免出现疾病传染的症状,医院必须做好感染管理工作。医务人员尤其是临床一线人员长期接触血液制品,必须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如果不慎出现医疗损伤症状,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对医务人员进行有效处理,做好预防性用药,进而提升应用优势。本次研究中受检者输血前检测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其他指标,存在一定比例的阳性,因此需要增加关注度,进一步证实输血前检查的重要性[6]。

本次研究说明做好输血前的血液传播疾病检测工作至关重要,医护人员要强化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出现医疗损伤的现象。

综上所述,输血前的血液传播性疾病检查工作的落实至关重要,要结合病情变化给予有效的护理,预防用药,进而提升检测意义。

[1]闫文强.手术前和输血前血液传播性疾病感染因子检测及意义[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版),2010,1(14):93-95.

[2]徐利文.9 706 例患 者输血前 与术前及产前血液传播性疾病的检测与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1,6(2):740-741.

[3]袁永红.输血或输血液制品前对 4 种血源传播性疾病检测结果的总结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5,12(13):1608-1609.

[4]陈月香.受血者输血及手术前多项血液传播性疾病检测及其必要性[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5,1(12):85-86.

[5]林甲进.患者输血前血液传播性疾病检测意义的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 5(1):48.

[6]杨青成.如何处理由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J].中国卫生经济,2011,19(2):38-40.

表2 两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及住院时间比较(x±s)

茵栀黄是我国传统的退黄药物。现代药理研究表明[6],茵陈不仅可以防止肝细胞变性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及改善肝脏微循环,而且可以扩张胆管加速胆汁分泌,同时能够增加胆汁中的胆酸以及胆红素的排泄;栀子含有栀子苷,有利胆和增进胆汁分泌的作用;黄芩有利胆、促进胆囊收缩、促进胆汁排出的功效。因此茵栀黄能起到抑制肝细胞炎性渗出,保护肝细胞膜完整性,促进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及排泄,显著降低血清胆红素及血清转氨酶的作用。

我科治疗新生儿黄疸时在蓝光照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茵栀黄颗粒和常乐康口服,临床取得良好的效果。观察结果显示,患儿黄疸指数下降快,住院时间缩短,临床总有效率 94.6%,与对照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茵栀黄颗粒和常乐康均为口服给药,使用方便,不增加患儿痛苦,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源性感染的机会,减轻家长的心理负担,节省医疗支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金汉珍.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05-307.

[2]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全国新生儿黄疸与感染学术研讨会纪要(附新生儿黄疽干预推荐方案)[J].中华儿科杂志, 2001,39(3):184-187.

[3]孙红赞,陈鸿.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2):317.

[4]《中华儿科杂志》 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新生儿黄疸诊疗原则的专家共识[J].中华儿科杂志,2010, 48(9):685-686

[5]张红英,邓勇丽.双歧三联活菌制剂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评价[J].儿科药学杂志,2008,14(6):35-36.

[6]孙志勇,彭峰,宋丽莹.茵栀黄口服液对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3, 28(26):4387-4388.

Analysis of the significance o f blood transm itted diseases detection for b lood recipient before blood transfusion

Yang Bo,Chen Ping,DongWenhai
The People'sHospitalofWeining City,Guizhou Province 553100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of blood transmitted diseases detection for blood recipient before blood transfusion.Methods:1 000 blood recipients were selected.Before blood transfusion,they were given routine blood transmitted diseases detection,and we analyzed the test results and summarize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examination.Results:The positive rate of 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 was 4.0%;the positive rate of hepatitis C virus antibody was 2.7%;the positive rate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antibody was 3.1%;the positive rate of syphiliswas 2.4%;the positive rate of ALTwas 1.8%.Conclusion: The routine blood transmitted diseases detection for blood recipients can effectively avoid and prevent the emergence of blood transfusionmedical disputes,and ensure the smooth blood transfusion.

Blood recipient;Transmitted disease;Detection significance

10.3969/j.issn.1007-614x.2017.9.57

猜你喜欢

受血者性疾病阳性率
防跌倒,警惕认知障碍性疾病
对虾常见环境性疾病的防治
猪常见呕吐性疾病的临床表现、药物治疗和预防措施
受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安全输血中的意义
爸爸的血为何不宜输
直系亲属可以互相输血吗?
为什么尽量不要输注亲人的血液
不同类型标本不同时间微生物检验结果阳性率分析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肝病相关抗体阳性率调查及其临床意义
密切接触者PPD强阳性率在学校结核病暴发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