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生文化传播路径研究

2017-04-10盛杰

武术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传播路径民族传统体育媒体

盛杰

摘 要: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养生文化“泛滥”原因进行解读,进而分析养生文化合理传播的路径,研究认为:当今人们的健康生活需要科学养生方法的指导和经典养生文化的滋润,养生文化要进行合理传播与发展,首先要以学校教育为主线,普及基本的养生方法和知识,扫除养生“文盲”现象;其次要以电视、网络等为传播媒介,选择养生文化名人为代言人,宣讲科学的养生知识,严防伪养生专家大行其道;最后要以政府主管部门为关卡,出台相关法律政策,促进养生文化“正能量”传播。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 养生文化 传播路径 学校教育 媒体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7)2—0098—03

1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与质量的不断提高,不論是物质生活还是精神文化生活都达到了空前的极大丰富与满足。然而,现代文明在带来富足的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健康问题带来了负面影响,如富贵病、癌症以及环境污染病等等一些莫名其妙的复杂病症。使人们不得不随时关注自身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对自身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深入关注。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对一些保健身体的知识仅停留在感性认识上,对一些常识性的保养身体的知识,只是人与亦云、道听途说,“知其然,不知所以然”的大有人在,这样使一些不科学的保健养生知识,以讹传讹,贻误终身,甚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尤其在现代信息传播途径多样化的今天,情况更为严重。在这种境况下人们亟需科学的养生保健方法和理论方面的知识。然而,即使有些地方这些知识宣传得很好,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显得让人无法真正去操作与实施,毕竟听来的与实际操作的有极大差异。因此,需要对养生文化传播建立一种科学有效的发展途径,本文试努力从学校教育、媒体传播、政府监管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探索一条适合养生文化传播的新路径。

2 养生文化“泛滥”现象解读

2.1 长生:对养生文化的崇拜

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健康长寿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美好愿景,因而,在我国乃至世界各地都先后发展起了富有民族特色的养生文化,在我国尤以道教思想中的“长生不老,贵生、重生以及肉体死后成仙”等的说法为重。虽然有些现象用现代的科学技术难以解释说明,带有极大的迷信色彩,但是这种思想不但没有消除,反而在民间悄悄流传。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这种思想恰恰迎合了很多人的心理,虽然口头上承认是不可信、不科学的,但当遇到一些一时找不到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时,还是希望出现一些美好的愿景,比如人们常说的“好人有好报”“修炼成仙”等等。据相关研究报道,“从战国末期以来,一直流行的有关长生不死、肉体飞升的神仙传说、黄老道教家的养生思想及方法,加上统治阶级祈求长生不死的狂热追求,使得长生成仙的信仰在秦汉时期更为流行。”[1]受到这种自上而下的影响,“长生不老”“死后重生变成神仙”的迷信思想,在民间一下子也蔚然成风。时至今日,在一些地方,尤其是在落后偏远的农村受到这种思想的毒害更为严重。身体健康作为生活的基本前提,随着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裕,人们更加关注身心健康问题。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让人们开始不仅仅满足于吃饱穿暖,也越来越关注生活的质量。然而,很多人只注重了物质生活的享受,而忽略了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或精神文化生活步伐较难适应快速增长的物质生活步伐),再加上健康问题的层出不穷,于是就借助迷信思想来麻醉自己,用极端思想来求取长生,即使得不到长生,也幻想自己死后可以成仙,于是对养生产生了绝对崇拜。

2.2 盲从:对亚健康现象的过度担心

健康是人类自古以来一直需求的基本前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变的越来越快,工作所面临的压力也随之越来越大,生理和心理双重的压力,让人们的健康状况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尤其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口数量激增。所谓“亚健康”,是指“身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身体状况”。现今社会“亚健康”人数已经从早前的20%—28%上升到如今的60%—70%,有很大幅度的增加。另外,经济发展带来的工业化进程,使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难题。伴随着这种身心压力的激增以及环境污染,各种各样的疾病开始在人群中肆虐,我国民众进入疾病高发期。除了患病的民众越来越多,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的人数也激增。据国内外的研究表明,中国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定义的人群只占总人口数的15%,并且还有下降的趋势。这种“亚健康”状态虽然不会对人们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太大影响,却会不时对身体发出一些报警信号,例如疲劳、失眠、胃口差、情绪不稳定等。这些信号让人们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一些困扰,只要人们身体稍微有一点不适,就对自身产生了不自信,怀疑自己生病了,到医院检查,大夫却说身体没有大碍,建议多休息,适当放松。但是“亚健康”不时来侵扰,久而久之,就对养生知识及专家讲座产生了兴趣,乃至对他们说的一些健康知识深信不疑,有些知识是平时生活中的常识,有些是不科学的、对身体有害,而他们不去辨伪,专家说的就是真理,成了深信不疑的盲从者。2.3 陈腐:难以摆脱陈旧养生理念的枷锁

养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宝库中的一朵闪耀明珠。要正确对待养生文化,最好的方式就是要合理批判与继承。然而,现今包装成“大师级”的伪养生专家太多,人们应该信大道废小术,科学合理的养生方式的前提是良好的养生环境,重心是观念,而不是方法。造成人们对养生即可求又望而却步的最根本问题,一是对自身身体的漠视,二是缺乏现代养生知识理念。指导人们科学养生的关键是帮助他们走出重术而轻道的误区。重术而轻道,突出的表现是过于注重养生方法的吸收,总是纠结于养生问题的细枝末节,缺乏站在更高层面认识问题的视野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3 养生文化发展路径选择

3.1 以学校教育为主线,普及基本的养生文化知识,扫除养生“文盲”现象

学校教育是传授系统知识和先进文化的基地。如何把养生文化内容通过合理的改造纳入学校体育教育教学中,是推广养生文化知识的前提,也是扫除养生“文盲”现象的最佳途径。然而,纵观我国学校体育教育发展历史,养生文化并没有得到学校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只有极个别高校涉猎一些养生课程,只是“蜻蜓点水”式的“冰山一角”。养生内容大部分还是散落在民间,任其自我发展,这也是为什么一些不科学的养生方法和知识得到流传,一些所谓的“养生专家”大行其道的原因所在。因此,要改变这种不良状况,使养生知识得到普及与认可,就需要政府及各级各地相关部门的介入,在学校体育教学中,通过制定养生教学大纲和目标,以讲授养生的基本方法和知识为主,形成从小学—中学—大学形式的普及。另外,也可以组织学校有关养生专家到社区组织进行辅导或在一定地域设立养生辅导站,这样就能很好地解决养生知识“乱象”问题。

3.2 以媒体为传播介质,选择养生文化名人代言,严防伪养生专家大行其道

网络、電视、新闻、报纸书刊等媒体作为广大民众的传播媒介,而今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于是乎,某些利益熏心者抓住人们关注健康的心理需求,在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上大肆宣讲,以其增加收视率,来获取经济利益。当然,这是他们的一种生存方式,是一种竞争手段,这也无可厚非。但是在传播过程中出现一些虚假现象,拿人们的生命质量开玩笑,实在令人发指。而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情况也绝非是个案,尤其对于习惯看电视的中老年人来说,电视仍然是其生活中最主要的媒介,而且往往是其心目中最权威的媒体。因此,在关注健康时,他们自然而然地将电视作为获取健康知识的首选。他(她)们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抵抗力逐渐下降,会更加关注健康养生类节目。如果通过这种途径得来的是“伪科学”知识,对他们的伤害是何等的严重。因此,“视养生类节目应该避免包装过程中的娱乐化对养生知识的曲解,避免其它利益场所的不良影响。电视不能沦为收视率的附庸,不能变成其它利益的推手,健康话题不能拿来当做利益的牺牲品。具体到养生节目,电视要对传播内容进行把关。节目录制前,确保传播的知识的科学性。[2]因而,不论是电视、网络还是书籍等传播媒体在传播健康养生知识的过程中,媒体负责者始终要坚持自身的社会责任,对自己的良心起誓,在对养生知识进行娱乐化包装的同时,更要保持其科学性,避免其它利益因素对科学的扭曲。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养生知识的实用价值,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共同发展,从而让更多的人受益。

3.3 以政府主管部门为关卡,出台相关法律政策,使养生文化“正能量”传播

养生文化是我国的一笔宝贵财富,应该加强普及,正确认识、重点保护。养生内容体系繁杂且深奥,老百姓并不具备鉴别某些养生知识真伪的能力,这就需要政府的手段与力量为其把关。应当建立专家资质审查机制,开展系列养生科学讲座,规范出版内容的审查机制。目前,养生行业还是一个尚未成型的队伍,应该尽快建立养生专家队伍在全国巡回演讲,普及基本的养生知识,且要长期做下去,现在人们最大的问题是心不定,在丰富多彩的养生世界里不知道该听谁的,而一些所谓的专家反复忽悠没有价值甚至有副作用的话。现在就需用科学的手段来对其进行甄别。要加强对养生理论、养生科学,多做一些宣传推广普及工作。

4 结语

身心健康,是每个人深切关注的问题,如何提高身体健康质量,历来就受到人们高度重视,随之而诞生的“养生术”受到人们的青睐和热捧。养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要想得到正规合理的发展,就应当做到“三位一体”,即: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传播媒体为辅助,政府部门为抓手,使科学的养生文化真正惠顾于民。这样在全社会共同参与监督之下,才能为当前的养生文化传播搭建一个健康的发展平台。

参考文献:

[1]吕有云.从“全生避害”到长生不死——论道家重生养生思想向道教神仙信仰的演进[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3):40.

[2]李 静.“冷”知识的“热”传播——从娱乐化视角解读电视养生节目的发展[J].传媒观察,2011(3):48.

On the Propagation Path of Health Preserving Culture

Sheng Jie(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Changzhou Liu Guojun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Changzhou Jiangsu 213025)

Abstract: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logical analysis and so on,the paper does the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for “flooding”of the culture of health preservation,and then analyzes the path of the health culture. The study finds:peoples health needs the guidance of the scientific method of health and the classical health culture; health culture is to carry out a reasonable spread and development; first of all, we should take school education as the main line,to popularize basic health methods and knowledge,to eliminate the phenomenon of “illiteracy”; next, we should take TV, network and other media,Choose health cultural celebrities as the spokespersons,presenting scientific health knowledge,preventing fake health experts; finally,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should issue laws and policies to promote health culture “positive energy”spread.

Keywords:traditional sports Keeping in good health culture Transmission path School education media

猜你喜欢

传播路径民族传统体育媒体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能量”传播的路径研究
都市报传播城市文化的创新路径
新媒体时代科普类微博的传播路径探析
吉林省区域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
民族传统体育与跳跃投掷类游戏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
如何通过媒体提高英语听力水平
网民介入公共政策传播的路径及其风险规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