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对外汉语课堂中的武术文化教学

2017-04-10张学力张长念张长思

武术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武术文化国际传播对外汉语

张学力+张长念+张长思

摘 要: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和集大成者,武术文化既是进行对外文化教学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对外文化教学成果和效率的良好载体和手段。文章通过文献法,整理和分析相关研究,并通过访谈在京高校的留学生,探讨对外武术课堂教学中进行武术文化教育传播的意义与策略,希冀为中国武术的国际传播拓展思路与路径。建议在未来的对外汉语课堂中要重视和加强武术文化教育,通过语言文字分析与讲解,武术地理、历史、人物、影视介绍,以及亲身体验等教学方法,使留学生全方位、深刻了解武术文化,从而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

关键词:武术文化 对外汉语 国际传播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7)2—0072—04

在语言教学特别是对针对非母语的人群进行的语言教学中,文化知识的教学不可或缺,对于这一点,语言学者普遍认同。如,吕必松认为,语言要素、语用规则、文化知识、言语技能、言语交际技能等五个因素构成语言交际能力,“语言和文化不但关系密切,而且有着特殊的关系。”[1]胡仲文指出:“学习外语不仅仅是掌握语言的过程,也是接触和认识另一种文化的过程。”“交际能力不仅包括语言形式的掌握,而且包括对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习俗的了解。”[2]

国家汉办制定的《国家汉语教学通用大纲》(2008)指出,对外汉语教学的总目标是使学习者“最终具备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并进一步明确指出:“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由语言知识、语用技能、策略与文化意识组成。”由于语言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语言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既是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教学中应逐步加大文化知识教学的内容和范围,拓宽学生的视野,深入了解中国文化。”[3]武术是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和集大成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内容。

自古至今,武术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和民族特性,渗透在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对外汉语教学中进行必要的武术文化教学,既是学生掌握中国文化和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也是汉语语言推广和文化传播的内在要求。

1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

对外汉语课堂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要形式和平台,它以外国留学生服务对象,以教师为媒介,向学生传授汉语言文化知识。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和掌握汉语综合运用能力的主要场所,这是因为,对外汉语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课堂的讲授来完成,而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和能力也要通过课堂操练来初步完成,以达到最终目的即离开课堂以后能够继续自主学习。因此,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也需要在课堂上来完成,同样,文化意识的培养也主要在课堂上进行。

2 武术文化对于对外汉语教学重要性

中国文化体系庞杂,包罗万象,武术在中国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代表性符号,武术无论是从文化内涵上还是表现形式上,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武术能够反映出中国文化的诸多方面,体现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武术文化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尽管这些影响对于中国人来说往往由于已经潜移默化而未加察觉,但是对于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外国人来说,这些知识的缺失就会导致理解的困难和障碍,甚至造成误解,从而导致交际失败。因而,了解和掌握武术文化对于非汉语母语者深入学习和全面领会中国文化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所以,武术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和对外文化推广中很有必要,也非常有意义。

3 武术文化教学的内容与方法

武术文化教学可以提高外国学生对中国文化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例如对古时的卫青、霍去病、岳飞、戚继光,近代的霍元甲、陈真、黄飞鸿,现代的李小龙、李连杰、成龙等等各个时代的武术代表人物及其事迹进行介绍。将这些人物介绍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起来进行文化教学,不但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还可以利用人们崇拜偶像的心理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了解到中华武術文化。

3.1 语言文字分析与讲解

首先,文字解析。大量包含武术文化信息的汉字是武术文化教学的良好载体,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对遇到的含有这些信息的文字向学生进行解析,或专门选取典型字例,整理收集相关信息资料,在课堂上向学生分析、解读其字形字义包含的信息和文化。如“武”“拳”“勇”等。

武:止,甲骨文为足之形,戈为古代兵器,武字本义为举着兵器行进,是征伐、征讨、威武之一;因字形特点,春秋时期引出“止戈为武”“停止干戈”的思想。语出《左传·宣公十二年》,书中记载:潘党曰:“臣闻克敌,必示子孙,以无忘武功”。楚庄王回答:“非尔所知也,夫文,止戈为武”。意思是说,潘党(楚国大夫)认为楚庄王战胜了敌国,应该让敌人的后代都知道,不要忘了楚国的威风。而楚庄王告诉潘党:“武”字是由“止”和“戈”两字合成的,真正的消灭暴乱,是永远停止动用武器,这才是真正的武功。

拳、掌:形声字,上声下义。按:二字上部或兼形义,卷手为拳,敞手为掌。本义为人的手攥紧和张开的两种状态,后用来代指一门武术技艺。

以“戈”作为构字部件的字多与武器有关,如:钺、戕、战、戚、戢、戟、截、戮等;以“刀”(利刀旁)为构字部件的字多与刀或刀的动作有关,如划、创、利、刨、删、判、刻、刮、剥、割等;以“弓”为部件的字与弓有关,如:张、弛、引、弩、弹、彀等。

其次,是武术成语、典故、谚语讲解。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地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武术成语有“一箭双雕”“刀光剑影”“闻鸡起舞”等。典故是诗辞文章中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武术典故有“桃园结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狭路相逢勇者胜”等;谚语是在群众中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武术谚语有“曲不离口,拳不离手”“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等。典故、成语、谚语等往往与一个历史事件、人物或故事相连,包含了丰富的文化信息,是汉语里的精华,其形式简练,但表达形象生动,往往可以通过简短的语言表达复杂、难于表述的意义,所以为人们所喜闻乐见而经常使用。

3.2 武术地理、历史、人物的介绍。

任何一种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不是凭空而来,它是植根于该生活的土壤之中,并与历史发展中的事件、人物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以独特的人文表现有规律地分布于各地区,与地理要素、历史要素有辩证逻辑关系。“地理要素复合体内涵发生变化,导致国家、地区、部落之间或内部武术文化地理特征产生差异,并以此为支撑形成武术文化体系。”[4]

对外汉语课堂中武术地理,主要是通过图片、视频短片等形式介绍中国的武术地理分布,如武当的太极、嵩山的少林寺、武术之乡、南拳北腿武术派系的形成和分布等;历史事件,主要是指著名的战役战事,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草船借箭、破釜沉舟等;武术人物,是指对于武术发展传播产生重大影响或作出巨大贡献的人。如历史上抗击外辱的卫青、霍去病、岳飞、戚继光等,偷拳学艺的杨露禅,近现代爱国武术家霍元甲、李小龙等。对于武术地理、历史和人物的介绍可以在课前查阅、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制作成打印文档、卡片、PPT或影音片段等多媒体手段等,并通过提问让学生介绍自己熟悉的相关事件、人物并与其他同学讨论等展开互动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3.3 武术影视的介绍

全球化背景下,影视作品成为文化传播的良好载体。好莱坞电影在全世界热映,美国文化和价值观随之渗透到全球。而中国电影凭借着饱含中国武术文化因素的“功夫片”,在国际上大受欢迎,甚至在与美国大片的抗衡中影响和改变了好莱坞电影的风格。《人民日报》2005年在关于《难忘李小龙》中报道:“仅仅几年时间,通过电影这个大众传媒,‘中国功夫就令西方人如雷贯耳,西方语言中也有了‘功夫一词”[5]以武术影视作品为手段进行武术文化教学是行之有效、事半功倍的教学方法,其教学内容非常丰富,教学方式也可以灵活多变。

3.3.1 李小龙(Bruce Lee)的电影

李小龙通过其“功夫片”將中国武术爆发式地推向全球,其推广中国武术文化的力度和效果可谓空前绝后,这种影响直到李小龙离世多年依然存在。现在,在国外,或者在中国碰到外国人,在交谈中谈到孔子、老子他可能不太了解,谈到中国的现任领导人他可能也不知道是谁,但是当说到“Bruce Lee”的时候,几乎无人不知,且崇拜之情马上溢于言表。李小龙在有生之年拍了4部半电影,即《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龙争虎斗》及未完成的《死亡游戏》。

3.3.2 成龙(Jackie Chen)的电影

成龙的功夫片在武打设计上有所创新,在故事情节和武打中加入大量喜剧元素,开创出一个功夫片的新片种——功夫喜剧片,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欢。成龙的电影很多,代表作品有《醉拳》《少林木人巷》《红番区》《我是谁》《A计划》《宝贝计划》《神话》《功夫梦》《《功夫之王》《十二生肖》《天将雄师》,《警察故事》系列等。

3.3.3 李连杰(Jet Li)的电影

李连杰是科班出身,曾获得七次全国冠军。1982年,《少林寺》公映,这是一部在武侠电影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影片一反旧式武打片中那种纯表演的花架与镜头技巧的卖弄,通过李连杰和他的武术队员们朴素真实的功夫让观众真正欣赏到了中国武术的真功夫。电影放映后,引起轰动,中国大陆“万人空巷”看《少林寺》。李连杰的功夫片代表作品还有:《方世玉》《太极张三丰》《洪熙官》《精武英雄》《英雄》《狼犬丹尼》《霍元甲》《功夫之王》《敢死队》等。

3.3.4 中国其他功夫明星的电影

除了以上三位享誉全球的动作明星以外,中国还有很多动作明星拍了大量的优秀武侠片、动作片。其中有代表性的动作明星和电影有:甄子丹,代表作有《苏乞儿》《七剑》《杀破狼》《关云长》《锦衣卫》《导火线》《叶问》等;元彪,代表作有《猎凶》《特警攻略》《鬼脚七》《燕子李三》《马永贞》《黄飞鸿》系列等;洪金宝的代表作有《夺帅》《见龙解甲》《蔡李佛拳》《导火线》《杀破狼》系列等;赵文卓的代表作有《断刀客》《苏乞儿》《黄飞鸿之王者风范》《黄飞鸿之龙城歼霸》《赵氏孤儿》等。

3.3.5 好莱坞的中国功夫电影及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功夫元素

中国武术文化以“功夫片”的影视传播方式在国际上取得巨大成功,其表现不仅是国产功夫电影打入好莱坞,也体现在好莱坞电影中越来越多地揉入中国功夫元素:《碟中谍2》里吴宇森让汤姆·克鲁斯打出地道的中国拳脚,《黑客帝国》中基努·里维斯在袁和平指导下苦练铁板桥,而在最能体现美国价值观和精神体系的《星球大战》系列中,核心理论“原力the Force”就脱胎于中国功夫里的“气”。2008年以来推出的《功夫熊猫》系列,更是中国功夫与好莱坞文化的完美结合。

以影视方式学习和欣赏中国武术文化,可以是对这些影视作品、动作明星的介绍,也可以对这些作品中表现的武术文化内涵进行解析和释读,如惩恶扬善、杀富济贫的武侠文化,宽容忍让、尊师重长的武德情操,反抗压迫、勇敢斗争的尚武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以武会友、天下一家的包容胸怀等等。

3.4 体验式教学

主要是通过武术体验课、武术圣地旅游等,让学生在放松、愉悦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加深对中国武术文化的理解和掌握。武术课方面,可以聘请武术老师给留学生上武术课,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初步的武术动作、套路等,对中国武术有比较具体的体验,以培养他们对武术的兴趣,加深他们对武术文化的理解和欣赏。武术旅游方面,可以组织学生赴少林寺、武当山等武术圣地旅游,在旅游过程中组织学生参观武术文化遗迹,观摩武术表演,参与武术体验活动等,使学生获取更多对武术的直观和具体的体验,并且在这些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讲述、讨论各自对武术文化的感受、理解和看法等,以加深他们对中国武术文化的思考,提高对中国武术文化的欣赏能力。

4 结论与建议

中国武术是中国文化的典型和优秀代表,历史上中国武术曾一度占据中国文化的半壁江山,与狭义上的“文”平起平坐,武术文化已经渗透到了传统的价值观念、知识、信仰、艺术、宗教、风俗习惯、风尚、生活态度和行为准则等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来说,如果不能学习和掌握中国武术文化的相关知识,就很难全面理解和掌握中国文化,反之,中国武术文化知识的学习和吸收将大为促进其中国文化和汉语的学习。从中国对外文化推广来说,武术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部分和精华,武术文化推广既有重要性也有必要性。而由于武术具有健身、养生、技击、表演等多种功能,兼具实用性和趣味性,容易为学习者所接受和喜爱并由此渗透和辐射到对中国文化其它方面的学习兴趣,所以武术文化教学是推进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推广的良好载体和手段。

基于以上認识,在未来的对外汉语课堂中要重视和加强武术文化教育,通过语言文字分析与讲解,武术地理、历史、人物、影视介绍,以及亲身体验等教学方法,使留学生全方位、深刻地了解武术文化,从而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

参考文献:

[1] 吕必松.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J]. 世界汉语教学,1992(02):113-124.

[2] 胡文仲. 夸文化交际学概论[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3-6.

[3] 姜丽萍.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课堂教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7.

[4] 木 鸣. 难忘李小龙[N]. 人民日报, 2005-10-30日(10).

[5] 王俊奇. 武术文化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12):37-40.

Wushu Culture Teaching in Teaching-Chinese-as-a-ForeignLanguage Class

Zhang Xueli1 Zhang Changnian2 Zhang Changsi3(1.English Department,Xingnong Middle School, Guiyang Guizhou 550014; 2.Wushu and Performance School of Capital University of P.E.and Sports,Beijing 100191,China;3.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875)

Abstract:Wushu Culture is a representativ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t is necessary to have Wushu culture in TCFL(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classes, and Wushu is also an effective media and a good method to enhance the effect of TCFL class.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Wuchu culture teaching in spreading Chinese culture by collecting relative documents, analyzing relative research and interviewing overseas students in Beijing, to offer new angles and approaches about how to spread Chinese Wushu internationally. It is suggested that Wushu culture teaching in TCFL classes be strengthened, and it can be realized by Chinese characters analyzing, introduction of Wushu geography, Wushu history, famous Wushu people, Wushu movies and by self-experence, thus to help overseas students understand Chinese Wushu in deeper and full-around ways, which may finally result in better spreading of Chinese Wushu as well as Chinese culture as a whole.

Keywords:Wushu Culture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International Spreading

猜你喜欢

武术文化国际传播对外汉语
浅论对外汉语听力课教学热身环节中中文歌曲的应用
促进汉语国际传播的十项策略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研究
我国电视纪录片国际传播的路径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