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痴呆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药物治疗观察

2017-04-10李志运宁群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4期
关键词:老年痴呆症有效率机制

李志运 宁群

老年痴呆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药物治疗观察

李志运 宁群

目的 探讨老年痴呆病患者的发病机制及归纳临床药物治疗方法。方法 60例老年痴呆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吡拉西坦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定中药补肾益智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结果 对照组患者中10例显效、7例有效、5例好转、8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观察组患者中18例显效、6例有效、4例好转、2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痴呆病发病机制主要诱因包括胆碱能缺失、基因突变等,通过在常规药物治疗手段上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将大大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进行推广和应用。

老年痴呆;发病机制;吡拉西坦片;补肾益智汤

老年痴呆是常见的一种临床老年疾病,主要表现为记忆障碍、认知障碍、智力衰退及患者自理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降低,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1]。部分患者早期变化并不显著,如不愿意与人交流、沉默少语,重复话语等,但后期却会存在严重的病症变化,甚至可能会缺乏道德伦理观念[2]。有关统计表明,老年痴呆病在我国60岁及以上患者群体中的发病率高达6.3%[1]。本次研究探讨老年痴呆病的治疗方法,取得了理想治疗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60例老年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经临床诊断患者均确诊为老年痴呆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64~85岁,平均年龄(74.9±4.1)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2.3±0.7)年;对照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63~84岁,平均年龄(75.3±4.1)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2.5±0.8)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吡拉西坦片治疗,2片/次,3次/d。观察组中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定中药补肾益智汤治疗,组方:当归15 g、远志10 g、柏子仁15 g、川芎10 g、水蛭3 g、石菖蒲10 g、枸杞子15 g、熟地黄15 g等,用水煎服,3次/d,1剂/d,饭前服用。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1.3 疗效判定标准[3]显效:患者的所有不正常症状全部消失,生活可以实现自理,伴有计算能力、判断能力和记忆能力,可以进行一般性社会交往;有效: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没有全部消失,可以在旁人辅助下实现生活自理,且具有一定的计算、跑那段和记忆能力,可以理解一般常识问题;好转: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有一小部分消失,但是生活上还不能实现自理,且病情不稳定,容易出现复发,计算、判断和记忆能力比较差;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消失,甚至出现了其他临床并发症。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好转)/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中10例显效、7例有效、5例好转、8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观察组患者中18例显效、6例有效、4例好转、2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n(%),%]

3 讨论

3.1 老年痴呆病的临床表现 有关统计表明,老年痴呆病在我国60岁及以上患者群体中的发病率高达6.3%[4]。特别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率不断加快,老年痴呆病发病率不断提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实际上,老年痴呆病是常见的一种临床老年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判断力差、做事马虎大意、智力衰退、思维僵化和黏滞、情绪暴躁,存在严重的自我中心问题,通过瞳孔对光发现会伴有迟钝情况,生活无法自理,行走稳定性差,伴随有口涎外溢、口齿含糊、不自主摇头、手指震颤以及书写困难等症状[5,6]。

3.2 老年痴呆病的发病机制 当前医学界有很大一批学者认为老年痴呆病的主要病根位置在于脑部,且与患者心肝脾肾等脏器之间具有紧密联系,尤其是与心肾之间关系更为密切[7]。从发病机制来讲,老年痴呆病发病机制与患者肝肾不足、气血虚弱和肝肾精亏之间具有很大联系[8]。有关学者的研究表明,患者的发病机制和基因突变之间具有很强联系性,基因变异会诱发β类淀粉蛋白出现沉积问题,进而会因神经元死亡而诱发老年痴呆问题。另外,老年痴呆与患者大脑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缺失也具有很强的联系,且单键功能缺失症状也比其他症状要早,同时也会诱发β类淀粉蛋白出现沉积问题[9-11]。

3.3 老年痴呆病的药物治疗 从中医角度来讲,老年痴呆病归属于癫狂、健忘和神志病变等临床病症范畴,其临床病症主要表现为本虚标多,主要成因在于老年患者心脾不足、肝肾亏损、脑脉失氧和经血衰少等问题,很容易诱发老年痴呆疾病[12]。基于此,中医上针对老年痴呆疾病的药物治疗主要以活血祛瘀、健脑安神和锁阳补肾为主。通过本次研究可知,通过采用中医自拟补肾益智药以逐於通窍、补肾添精为治疗原则,可以达到根治病症的目的,同时采用中医联合西医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脑神经细胞代谢,为神经元提供丰富营养,且药物联合可以有效地提高老年痴呆病治疗疗效,在老年痴呆病患者治疗方面具有重要意义[13-1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中10例显效、7例有效、5例好转、8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观察组患者中18例显效、6例有效、4例好转、2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老年痴呆病发病机制主要诱因包括胆碱能缺失、基因突变等,通过在常规药物治疗上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将大大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进行推广和应用。

[1]祝常金.老年痴呆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药物治疗研究.中国农村卫生,2016(10):18-19.

[2]高阳,李轩,尹磊,等.老年痴呆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药物治疗分析.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8):89-90.

[3]梁汉周,梁雁,黄波.老年痴呆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药物治疗分析.当代医学,2013(22):150-151.

[4]崔卫明.老年痴呆症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药物治疗.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19(19):3903.

[5]程珞.老年痴呆症的发病机制与临床药物治疗研究.医学信息,2016,29(15):372.

[6]段萍.老年痴呆症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药物治疗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15(17):48.

[7]张馨娜,卢宗艳,赵颖.老年痴呆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采用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效果.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A2):31-32.

[8]刘海宝.老年痴呆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药物治疗分析.医药,2015(28):91.

[9]石凌燕.老年痴呆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药物治疗分析.中国保健营养,2015,25(15):233-234.

[10]方永强.老年痴呆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药物治疗分析.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11):334.

[11]曹现芳,侯亚男.老年痴呆病的发病机制与药物作用.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7):138-139.

[12]李爱萍.老年痴呆症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药物治疗.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7):16-17.

[13]郑彤,郭建友,朱霄鹏.老年痴呆症发病机制及其药物治疗.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5,9(36):82-83.

[14]张磊,杨苏蓓.老年痴呆症发病机制下的治疗药物研究.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20):238-239.

[15]金明龙.老年痴呆药物治疗的临床应用现状和前景分析.中国保健营养,2013(11):6615.

[16]张玉霞,宫玉凤,冯明军.老年痴呆症发病机制及其药物治疗.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3):404-40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4.062

2016-12-28]

450042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五三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宁群

猜你喜欢

老年痴呆症有效率机制
老年痴呆症体感互动游戏干预与感觉刺激联合护理效果分析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很有效率
皮革机制
Chocolate improves memory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
血液可以检测早期痴呆准确率达90%
My Fa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