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7-04-10刘春晖
刘春晖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效果分析
刘春晖
目的 探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4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甲状腺肿物(多为单个或少个结节)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取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51.13±12.31)min,术中出血量为(57.34±16.34)ml,镇痛剂使用量(76.66±9.43)mg,住院时间为(7.96±1.32)d,对照组分别为(74.34±14.64)min、(111.48±23.66)ml、(153.44±12.34)mg、(10.34±1.64)d;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镇痛剂使用量、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针对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实施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较为明显,可有效减少镇痛剂使用量、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结节性甲状腺肿;临床效果
结节性甲状腺肿多数是在单纯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基础上形成的,由于病情反复进展,导致滤泡上皮由弥漫性增生转变为局灶性增生,部分区域则出现退行性变,最后由于长期的增生性病变和退行性病变反复交替,腺体内出现不同发展阶段的结节,其病变实际上是单纯性甲状腺肿的一种晚期表现[1-3]。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其中5%~8%可出现毒性症状,即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有些结节性甲状腺肿由上皮细胞的过度增生可以形成胚胎性腺瘤或乳头状腺癌,也可形成甲状腺癌,若不能及时采取救治将严重威胁到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4-6]。本文针对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6年3月入诊本院接受治疗的4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0例。观察组平均年龄(43.21±15.64)岁。对照组平均年龄(43.33±15.34)岁。两组患者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甲状腺肿物切除术治疗,采用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后于患者胸锁关节处进行弧形切口,逐层分离至甲状腺被膜,打开被膜切除肿物后止血,逐层缝合切口。观察组患者实施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采用气管插管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或局部浸润麻醉),并于患者胸锁关节上1~2 cm处进行颈前长约4~6 cm的弧形切口,依次将皮肤组织以及颈阔肌进行切开,上缘皮瓣利用皮钳将其提起后,采用电刀将下缘皮瓣稍微分离,将皮瓣使用常规的丝线悬吊,以便进行下一步操作,双侧颈前肌群以及甲状腺外科被膜间隙采用钝性分离法分离,舌下肌群显露腺叶可利用甲状腺拉钩进行牵开(根据手术前的检查结果,结合术中所见)行甲状腺次全切术,切除后将残留腺进行彻底止血,并放置无菌引流条于甲状腺残窝,于胸锁骨乳突肌下段外缘最外端的切口处将其引出,完成后将切口进行逐一缝合。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镇痛剂使用量以及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51.13±12.31)min,术中出血量为(57.34±16.34)ml,镇痛剂使用量(76.66±9.43)mg,住院时间为(7.96±1.32)d,对照组分别为(74.34±14.64)min、(111.48±23.66)ml、(153.44±12.34)mg、(10.34±1.64)d;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镇痛剂使用量、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镇痛剂使用量、住院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镇痛剂使用量、住院时间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镇痛剂使用量(mg) 住院时间(d)观察组 20 51.13±12.31a 57.34±16.34a 76.66±9.43a 7.96±1.32a对照组 20 74.34±14.64 111.48±23.66 153.44±12.34 10.34±1.64
3 讨论
结节性甲状腺肿是一种常见甲状腺良性疾病。主要是由于体内甲状腺激素相对不足致使垂体促甲状腺素(TSH)分泌增多,导致甲状腺反复增生,伴有各种退性性变,最终形成结节。甲状腺肿大程度不一,多不对称,结节数目及大小不等,一般为多发性结节,早期也可能只有一个结节[7-10]。该病进展缓慢,多数患者无症状,较大的结节性甲状腺肿可引起压迫症状,出现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和声音嘶哑等[11]。少数患者由于上皮细胞过度增生,导致该疾病发展形成胚胎性腺瘤或乳头状腺癌,也可形成甲状腺癌,严重影响到患者的健康[12]。
甲状腺肿物切除术虽可切除病灶,手术创伤较小,但由于未处理主要血管,出血较多,且容易遗留微小结节,造成复发。尤其腺体深度的肿物不易处理,并且此术式多选择局部麻醉,患者疼痛较明显,镇痛剂使用量相对较大。所以此术式对于大多数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不适宜,应慎重选择病例。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根据术前检查结果,实施针对性的肿物切除术将病变肿物切除,将未发生病变的腺体保留,在最大限度的将病变全部结节包括微小病变部分进行全部切除的同时保留正常的腺体组织,该手术可有效的保留了甲状腺功能,且操作简单,腺体残留部分少,可有效避免手术对患者造的伤害,且减少了复发率的发生。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使用该手术治疗的效果显著[13-16]。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51.13±12.31)min,术中出血量为(57.34±16.34)ml,镇痛剂使用量(76.66±9.43)mg,住院时间为(7.96±1.32)d,对照组分别为(74.34±14.64)min、(111.48±23.66)ml、(153.44±12.34)mg、(10.34±1.64)d;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镇痛剂使用量、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针对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实施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较为明显,可有效减少镇痛剂使用量、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
[1]张燕林,曹敏.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乳头状微小癌57例临床及病理学特点分析.北京医学,2016,38(3):217.
[2]胡晓东.不同术式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疗效比较.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8):862-864.
[3]肖大淹.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河南外科学杂志,2016,22(1):158.
[4]陈艳霞,姚吓娟,黄淋清.耳穴埋豆法缓解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疼痛的疗效观察.内蒙古中医药,2016,35(1):99-100.
[5]Brzozowski K,Piasecki P,Ziecina P,et al.Partial thyroid arterial emboliz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hyperthyroidism.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2012,81(6):1192-1196.
[6]潘文峰,苏习文.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103例效果分析.海南医学,2013,24(14):2069-2071.
[7]冯云龙.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75例效果分析.中国民康医学,2014(15):44-45.
[8]申阳,唐朝晖,江拥军,等.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临床效果分析.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17): 2541-2543.
[9]唐玉玲,郑高平.甲状腺近全切除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疗效观察.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7):3886-3887.
[10]尤鸣达.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效果分析.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10):1353-1354.
[11]陈辉兵,陈逸韶.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效果观察.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3(6):445-446.
[12]罗天平,秦锡虎,朱峰,等.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医学研究杂志,2009,38(4):77-80.
[13]曾文晓.甲状腺全切术和甲状腺次全切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疗效对比分析.黑龙江医药,2016,29(2):308-310.
[14]杨国荣.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实用医药,2013,8(20):86-87.
[15]程春宇.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疗效观察.临床研究,2016,24(4):00293-00293.
[16]吴瑞正,滕奔宇,陈培升,等.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与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疗效对比分析.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24):4689-469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4.037
2017-01-18]
112300 开原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