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拉威尔钢琴组曲《库泊兰的坟墓》中古典与现代风格的融合

2017-04-10张倩

艺术评鉴 2017年2期
关键词:拉威尔融合

张倩

摘要:拉威尔钢琴组曲《库泊兰的坟墓》是运用组曲形式进行创作的,曲式结构方面,在古典三部性曲式结构原则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综合性乐段、缩减移调乐段的运用等等,都是将新颖的创作手法运用到古典的曲式结构中;在复调方面,赋格曲运用卡农手法来创作;在和声方面,除了古典的开放性乐段和收拢性乐段之外,拉威尔经常将乐段结束在SII和弦和S和弦,和声的布局也相对模糊,调式布局上带有展开性,调性极不稳定。

关键词:拉威尔 《库泊兰的坟墓》 古典创作风格 现代创作风格 融合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02-0013-03

钢琴组曲《库泊兰的坟墓》是由法国作曲家拉威尔于1914-1917年所创,他将这组作品取名为《库泊兰的坟墓》是因为他认为“16世纪以来,法国的文学家和音乐家们将他们的作品献给自己所尊敬、所哀悼的故人时,常采用‘之墓的标题。拉威尔称他的这部钢琴组曲为《库泊兰的坟墓》,以表示对法国羽管琴家弗朗索瓦·库泊兰,以及整个世纪法国音乐的颂扬。”①拉威尔与其他印象派作曲家不同,他的创作风格既表现出传统的古典主义框架,又表现出新颖的现代主义色彩,这部组曲在创作体裁上就直观的显示出拉威尔对法国古典音乐传统的继承。

从组曲结构上来看,拉威尔《库泊兰的坟墓》共六首作品:《前奏曲》《赋格曲》《福尔兰那舞曲》《里戈顿舞曲》《小步舞曲》和《托卡塔》,其均有单独的标题,这与库泊兰创作的羽管键琴组曲十分相似,因而其作品带有前古典主义音乐的特点;从创作手法上来看,《库泊兰的坟墓》继承了古典的结构形式,又借用了库泊兰时期组曲中舞曲乐章的形式;从音乐内容上来看,选用了较为罕见的舞曲作为组曲内容,表现出如同库泊兰时期舞曲一样纯净、精致的音乐特性,呈现出其鲜明的古典与现代相融合的音乐个性。

一、古典与现代曲式风格的融合

从曲式结构方面来说,《库泊兰的坟墓》中六首作品可分为两种,即三部曲式结构的前奏曲、小步舞曲和利戈顿舞曲和回旋曲式结构的赋格曲、福尔兰那舞曲和托卡塔。因此,《库泊兰的坟墓》是在整体结构古典的基础上,用现代化的手法创作而成。

(一)三部性曲式结构原则及其连锁关系

无论是三部曲式还是回旋曲式,其结构的发展都严格遵循三部性曲式结构原则。其六首作品中,仅有《福尔兰那舞曲》在第四次叠部出现之时,与古典回旋曲式稍有不同,似乎省略了第四次叠部,但尾声的材料由叠部A段的动机连续出现五次构成,使其整体上依然呈现回旋曲式结构的特点。

除其整体结构上古典与现代风格的融合之外,在其结构内部,也经常会出现带有现代风格的结构特点,但又没有脱离古典的曲式结构。例如,《托卡塔》整体上呈回旋曲式结构,但其中的第二插部的内部结构,形成了类似于回旋曲式结构的三部性结构的连锁关系。

除上述的《福尔兰那舞曲》和《托卡塔》之外,《利戈顿舞曲》中也出现了古典与现代曲式风格的融合,从整体结构上来看,《利戈顿舞曲》是一个三部曲式结构,其按照引子—A部—第一连接—B部—第二连接—A部—尾声顺序发展而来,但从其内部材料的分析来看,引子部分的材料与第二连接的材料相呼应,尾声部分的材料与第一连接的材料相呼应,与古典的引子与尾声部分的首尾呼应不同。

(二)综合性三段曲式结构的运用

在三部曲式结构中,A部的结构通常由二段式或三段式结构构成,偶尔也为乐段结构。而B部的内部结构偶尔会出现综合性的中段。但在拉威尔《库泊兰的坟墓》的六首作品中,出现了A部的综合性中段结构,例如《前奏曲》和《小步舞曲》的A部。

从上图可见,这两首作品的A部均采用综合性中段的结构,即呈示段与再现段之间有两个或三个乐段组成中段。而其六首作品的中部或者插部却由二段式、三段式或者多段式构成,例如《前奏曲》中部由三段曲式构成、《利戈顿舞曲》中部由二段曲式构成、《小步舞曲》中部由三段曲式构成、《福尔兰那舞曲》的插部由三段曲式和多段并列曲式构成、《托卡塔》的插部也由二段曲式构成。由此可见拉威尔《库泊兰的坟墓》中综合性三段曲式结构的运用是将古典与现代曲式风格融合起来。

(三)缩减移调再现

再现是古典曲式结构中常用的发展手法,较常见的是原样再现和变化再现两种。但在《库泊兰的坟墓》中,最常用的再现手法为缩减移调再现,除《利戈顿舞曲》和《小步舞曲》延用了古典的再現手法之外,其余四首作品均运用了缩减移调再现手法。《前奏曲》呈示部由ABCDA五个乐段构成,而其再现部仅由CDA三个乐段构成,调式调性上A部开始于e自然小调,经过一系列转调之后,结束在C大调的主和弦上,而再现部开始于C大调,经过一系列的转调之后,结束于e小调。《赋格曲》的叠部为一个三句类的乐段结构,而两次叠部的出现均缩减为4小节一句类乐段。《福尔兰那舞曲》和《托卡塔》也是如此,移调缩减为一个乐句的乐段。

二、古典与现代复调风格的融合

(一)卡农手法的运用

卡农手法的运用主要表现在《赋格曲》中,横向来看,叠部A段是一个三句类的乐段,纵向来看,可分为三个声部,导句(高声部)是一个4小节的乐句,第一答句(中声部)相隔两小节出现,并向下形成四度卡农,第二答句(低声部)与第一答句相比较,再相隔两小出现,并向下形成五度卡农,与导句形成低八度的关系。

但与古典卡农手法不同的是,到了叠部再次出现的时候,横向来看,A段缩减为一个一句类的乐段,纵向来看,导句与答句旋律相同,但间隔缩短为两拍,低声部直接采用新的材料。

除此之外,在《前奏曲》中也出现了类似于卡农的创作手法。导句与答句在高声部和低声部相差一小节出现,形成一个类似于五度卡农的一问一答的结构。

(二)重复手法的运用

在古典曲式结构中,常见的重复发展手法可分为原样重复和变化重复两种。在拉威尔《库泊兰的坟墓》中,这两种重复手法基本很少出现,仅在《前奏曲》呈示部的A段和B段中出现了两个呈原样重复关系的乐句;在《托卡塔》呈示部B段、第一插部C段中出现了变化重复关系的乐句。拉威尔较常使用的重复手法是移调重复,例如,《前奏曲》中,C段由两个重复的乐句构成,第一乐句c起始于e小调,结束于C大调,第二乐句c1句起始于e小调,经过g小调和F大调,结束于G大调的主和弦;《赋格曲》中,A段的三个乐句,a句起始于G大调,结束于e小调属和弦,a1句起始于G大调,经过e小调和D大调,结束于G大调的属和弦,a2句起始于a小调,结束于e小调的属和弦。

三、古典与现代和声风格的融合

(一)SII和弦和S和弦的运用

在古典结构中,乐段通常结束于属和弦或者主和弦,形成开放性或者收拢性乐段。在《库泊兰的坟墓》中均有这种古典和声终止的出现,例如《赋格曲》,除最后终止于e自然小调的主和弦之外,其余四个乐段均结束于属和弦;《利戈顿舞曲》,呈示部和再现部均结束于B大调的属和弦等都形成了开放性的乐段结构。在拉威尔的作品中,和声的进行已经有些模糊,没有了传统的S-K46-D-T的进行,和声的终止性稍弱,只能依靠旋律的走向和重复、对比等的发展手法来划分乐句。

不仅如此,拉威尔这六首作品中均出现了终止在SII和弦和S和弦上的乐句,这种开放性的乐段在古典作品中不常使用,例如,《前奏曲》中,A段4小节结束在e自然小调的S和弦;《小步舞曲》中,D段8小节结束在F大调的SII和弦。在其他四首作品中,也同样出现了结束在SII和弦和S和弦上的开放性乐段。

(二)调式调性的极不稳定

在古典调式结构中,三部曲式呈示部和回旋曲式叠部调性通常较为单一,而三部曲式中部和回旋曲式插部的调性通常不稳定。拉威尔的这六首作品中,既有遵循古典调式布局创作的作品,如《前奏曲》和《小步舞曲》,虽然其呈示部由多个乐段构成,但调式调性相对单一;也有不同于古典调式布局的作品,如《赋格曲》《福尔兰那舞曲》和《利戈顿舞曲》,其调式布局不仅中部和插部调性较不稳定,呈示部调性也带有发展性;还有将古典与现代调式布局融合在一起的作品,如《托卡塔》A段和B段的调式较为单一,而A1段的调式布局带有发展性,其调式极不稳定,经过7次转调,最后才结束在b小调属和弦。

四、结语

拉威尔《库泊兰的坟墓》运用组曲的形式进行创作,在曲式结构方面,是在古典三部性曲式结构原则的基础上,将内部结构进行创新,綜合性乐段、缩减移调乐段的运用等,都是将现代的创作手法运用到古典的曲式结构中;在复调方面,赋格曲运用卡农手法来创作;在和声方面,除了开放性乐段和收拢性乐段之外,拉威尔经常将乐段结束在SII和弦和S和弦,和声的布局也相对模糊,调式布局上带有展开性。除此之外,其作品整体结构上既借用了传统的舞曲乐章形式,又选用了组曲的内容,既继承了传统又展现了个性,将古典主义音乐风格与现代音乐风格相融合,体现出拉威尔独特的音乐创作风格。

注释:

①沈旋:《拉威尔·杰出的管弦乐色彩大师》,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年版,第29页。

参考文献:

[1]洪士銈.拉威尔钢琴曲选[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8.

[2]沈旋.拉威尔·杰出的管弦乐色彩大师[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29.

猜你喜欢

拉威尔融合
美劳与共融合绽放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从拉威尔的《波列罗舞曲》议印象主义风格的包容性
由拉威尔《山谷钟声》主题形象塑造引发对泛印象主义风格的思考
刚柔并济
多彩融合
破次元
融椅
拉威尔钢琴作品中的异国情调
名师不收高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