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中学生理财意识研究

2017-04-10卢子宸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7年1期
关键词:中学生上海

卢子宸

摘要:上海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全球化水平最高的城市之一。在这样一种社会环境中,学会理财、掌握一定的理财知识是适应城市经济生活的必需要求。中学生正处在一个由未成年人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具备初步的理财能力对他们迈向社会,适应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培养自己的独立生存和发展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上海 中学生 理财意识

一、上海中学生理财意识现状

1.上海中学生的消费特点

目前的中学生大多为“90后”,且独生子女的比例很高。他们很乐于接受新鲜的事物,而且喜欢猎奇,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在其消费行为上具体表现为:他们有较强的消费自主性,同时追求新颖时尚,非常在意他人的眼光,喜欢购买个性化的商品来显示器独特的风格。而处于上海这一繁华都市的中学生,其消费结构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他们的零用钱及压岁钱不仅仅用来购买学习用品或者必需的生活用品,还用于一些享受型、高档型的消费方向。中学生的消费水平也呈现出高档化的趋势,手机、电脑、流行的数码产品,名牌服饰等高档商品在中学生的消费生活中变得很常见。

2.上海中学生理财意识现状

首先,中学生的理财知识较为匮乏。许多学生将其与存银行或有规划的使用等想法等同。对于还未步入社会的中学生来说购买理财产品,进行投资等行为还比较遥远,但理财的意识应该从小培养。既不能中学生认为钱是容易赚取的,而不加以节约,也不能让他们过于节省,不愿意也不敢花钱。应该向他们渗透投资的观点,正确地加以引导,避免出现极端的观点。

其次,中学生的理财能力低下。中学生较少地接受管理钱财,计划开销,甚至是投资的教育,没有树立正确的金钱意识,不懂得如何处理金钱。许多家长给孩子一部分零用钱供其花销,而孩子的一些大笔的消费由他们承担,这样的处理方式使得孩子失去了培养自己理财能力的机会。

最后,学校的理财教育也是十分苍白有限的。老师在课堂中较少的提及这一方面的内容,对于学生不合理的消费行为,也仅仅是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教师对于理财教育的理解偏差造成了不应有的教育空白,使得这类教育在德育培养中严重缺失,不符合我国素质教育的理念。

二、影响上海中学生理财意识形成的原因

首先,是中学生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因素。中学生处于一个人生的过渡时期,他们的生理、情感、意志力等正在不断的趋于成熟。这个时候的中学生精力十分充沛,对社会充满好奇,喜欢追求并且很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对任何新事物都会产生“试一试”的想法。然而,由于其心理还不够成熟,同时欠缺相应的实践能力和缺乏实际生活经验,往往造成独立自主与依附父母之间的锚段、现在和未来之间的矛盾,产生理想与现实间的冲突,影响了其消费方式的形成和消费心理的变化。

其次,父母和长辈对中学生理财意识的形成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很多中学生的父母和长辈中都有一种“再苦不能苦孩子”的观念存在,他们将孩子视为掌上明珠而对其过于溺爱。在物质生活方面,他们盲目地满足孩子的要求,对他们百依百顺。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中学生不良的消费习惯,和疏于理财的心理,使他们养成了大手大脚的消费习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人老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家长的一些不良的理财行为如请客、送礼、讲排场等,无疑会对正处于人生的过渡时期的中学生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再次,学校是中学生教育的重要环节,许多必需的素质都应是在学校生活中逐渐培养锻炼出来的。但是,在应试教育的指向下,升学率、平均分等成为了衡量学校教学质量、教师的工作成果的重要指标。一方面,学校更加关注如何提高考试科目的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的考试城市、提高学校升学率和平均分等问题。另一方面,这些课程也很少能够得到学生家长的支持,因此,开展起来往往困难重重。而校园附近的消费环境也对中学生的理财行为和消费意识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因为学校附近的商店售卖的商品价格往往要比市场上的正常价格要高,而学校内部的商店更是如此。

最后,社会风气对中学生的影响也是十分显著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上的一些高消费,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思想也随之而生。这对中学生的思想造成很严重的侵蚀。正处于逐渐走向成熟时期的中学生本来的意志力就不高,在这样的风气中免疫力就更差了。这对他们的价值观和理财观,产生了不利影响。而网络上一些信息的宣传和引导,也使得中学生养成了盲目追逐潮流的消费观念。比如说网上有很多人经常晒照片炫富,许多中学生受到这种风气的影响也会开始追求购买最新型号的电子产品,最新款的服饰等等,并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是自己变得更为特别,获得别人的赞美和羡慕,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因此,社会各方要对他们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应该自发的抑制网络中对不良的消费习惯的宣扬。而一些明星也应身体力行,劝导中学生理性消费。

三、培养中学生良好的理财意识的有效对策

对于中学生来说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是培养良好理财意识的第一步,其中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学会记账和编制预算。首先,记清每一笔花销是最为有效的办法,通过查看和分析消费记录,有利于中学生优化自己消费结构。其次,要引导中学生树立实用性的消费理念,使得他们不盲目追求高额支出的消费方式。比如说,引导中学生在购买衣着服饰的时候注重耐穿美观整齐即可,而不一定要购买名牌。此外,中学生还应懂得必要的消费规则,做好理财规划。要充分了解理财的作用及地位,在使用零花钱的时候要注意节约。中学生还应该找机会参加储蓄存款,增加金融知识;体验理财的滋味,把的零用钱或压岁钱攒起来或存入银行,自己管理,不乱花钱,不断培养自己的独立意识和责任意识。同时,还应该不断学习和增长理财和投资知识。合理利用好零用钱,主要购买学习用品、有益书籍和同学间小额募捐等。同时,有机会可以适当的学习购买基金、债券等理财产品。

从家长的角度来说,要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引导,不对孩子过分溺爱。家长应该利用一些机会对孩子进行消费观念的教育,同时控制零用钱的总量,鼓励孩子克服消费上过度的浪费。在每月月初可以和孩子一同指定消费计划,及时干预或制止不良的消费行为。此外,家长还可以利用周末休息或节假日时间带领孩子前往郊区、农村等地方进行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体验农村生活,锻炼其吃苦耐劳的品质,帮助塑造勤俭节约的品质,使其从中学便形成杜绝铺张浪费的正确观念。

从学校的角度来说,要对中学生进行必要的理财指导。在学校的课程中加入相关内容,并把理財意识作为学生能力考核及教师的工作评定的标准之一。提高中学生的审美意识,对他们进行科学的消费观的教育,为他们提供理财咨询,防止他们误入消费歧途,养成不良的理财习惯。

社会各界也应该倡导艰苦朴素的节约风气,尤其是在网络上要营造出良好的社会氛围,引导中学生采取合理的消费方式和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

中学生良好的理财意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培养成形的,需要学生自身、家长、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因此,为了提高自身的理财意识,中学生主动学习理财和投资的知识,克服不良的消费行为,为未来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俊,邹泓.中学生消费价值观在家庭理财教育方式与消费决策风格之间的中介作用[J].心理科学,2012,(02):376-383.

[2]周旭华.我国中学生理财教育研究的简单评述[J].教育教学论坛,2012,(11):22-24.

[3]陈思宇.浅谈当代中学生理财习惯的现状及对策[J].财经界,2016,(14):98.

[4]何艳艳.中学生消费行为问题分析及德育对策[D].河北师范大学,2013.

猜你喜欢

中学生上海
上海电力大学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上海之巅
上海城投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