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低年级诗歌教学的实践探索

2017-04-10蒋芳兰陶方道

甘肃教育 2017年5期
关键词:走进生活诗歌小学语文

蒋芳兰 陶方道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诗歌;插图导入;课堂灵动;走进生活

【中图分类号】 G6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5—0103—01

诗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不论小学、中学,还是大学,诗歌总是教材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如何改革诗歌教学,将探究型、自主型学习方式引入诗歌教学领域,是课改的一项重要任务。这几年来,笔者一直从事中低年级语文教学,对低年级诗歌教学有以下几方面的探索。

一、巧用诗歌插图

小学语文教材,尤其是低年级的,每首诗都有精美的插图,可有些教师却在教学中忽视了这些插图。实际上,作为语文教材重要组成部分的课文插图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就拿课前导入来说吧,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导入新课。如,在教学《村居》一诗时,教师或用挂图,或用多媒体视频投放课文插图——“山青青,水绿绿,莺歌燕舞,垂柳依依,儿童正在大自然这幅画卷中忙着放风筝……”让学生领略二月风光的美好,体会蕴存其中的童趣,再让学生谈谈感受,自然而然引入诗歌。

当然,利用插图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拓展学生思维。如同样是教学《村居》,如果教师平铺直叙地讲,学生易觉得枯燥乏味。笔者把教学的空间给了学生,给了学生自主权。如,让学生结合插图反复朗读,了解和感悟诗歌内容,然后开展“争当小老师”活动;让学生在屏幕前根据自己对插图的理解说出所思所想,理解诗歌内容,不再局限于诗歌每一句固定不变的诗意,让学生发现新意,体会意境,从而使思维能力也有所拓展。

二、让课堂“动”起来

以往教学要求学生循规蹈矩,古诗的学习往往是学生在束缚中“听教、听学”,很被动。笔者在教学中始终创设一个开放的课堂空间,让课堂“动”起来。提倡“七嘴八舌”,允许“众说纷纭”。教师只是引路人,只要将学生引进门,就应该成为学生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的合作伙伴。教师让学生自己试着提问题,利用讨论交流、主动思考的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诗歌的学习和理解,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试验和探索,分析整合,有了一套属于学生自己的认知方法,这样他们才敢于讨论和发言,课堂气氛热烈。

如,教学“咏柳”中的一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时,有位学生说:“老师,‘碧玉它是硬的,整块的,不会动,而柳树有柔软的枝条,会随风摆动,我觉得‘碧玉一词形容柳树不好”。他的说法还得到了许多学生的支持,这时笔者没有反对这位学生的观点,而是针对诗歌内容,因势利导,让学生发表不同见解,结果,学生们收获了千姿百态的春柳图,对诗的理解更深入了。

三、多给学生壮胆

古代诗歌虽然比普通课文难理解,但只要教师给足了学生自信心,就会发现另一片天地。班里的胡××成绩、书写都很差,上课从未见他举手回答问题。但笔者发现他却吟得一口好诗,抓住这一点长处,鼓励他给学生们当老师,在班里表扬他,让学生们学习他。在学生们的赞许声中,他竟然尝试着举手发言了。笔者不失时机地将发言机会给了他,在学生们的掌声肯定中,他渐渐树立了学习的信心。

四、关注课内外生活中的诗意

诗歌教学要能关注课内和课外两方面。课堂上,要带领學生走进诗歌,以《咏柳》的教学为例,教师根据诗意吟诵:

春天来了,风轻轻地吹,吹绿了柳树,吹绿了山坡。柔软的柳枝,从树上垂下来,随风摆动,多像飘荡的绿丝带啊……

随后引导学生看插图,去校园里看垂柳依依的样子,周末让父母带他们观察绿意盎然的田野,最后再让他们交一幅亲笔绘制的春柳图回来。

也可带学生走出诗歌本身。如,学习《小池》,教师可带他们去公园、池塘、溪边、花旁,美丽的大自然在学生的心里展开了生活的画卷。或许学生还不能明确地用语言表达出来,但可以肯定,他们在生活中悟到的东西绝不是单纯的课堂教学所能给予的。

也许有人会说,不就是小小一首诗吗?背会、写会就行了,值得花这样的功夫吗?但笔者告诉你,要想打开一扇从未开启的心灵之窗,教师就得用自己的心去触摸学生的心。

编辑:张慧敏

猜你喜欢

走进生活诗歌小学语文
诗歌岛·八面来风
如何让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走进学生生活之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