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

2017-04-10潘新生

甘肃教育 2017年5期
关键词:衔接数学教学初中

潘新生

【关键词】 数学教学;小学;初中;衔接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05—0056—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引起了广大教师的高度关注和深入思考。下面,笔者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切实把握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相关内容的联系与区别,实现自然融合和有效贯通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部分内容是相通相融的,只不过是深浅与要求、呈现方式与教学方法不同而已。例如,负数、式与方程、平行与相交、对称、平移和旋转、三视图等,这些都是小学与初中数学共同的内容。正因为如此,初中教师应该主动了解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相关内容的前后联系,切实把握它们之间的区别,努力促进这些内容的自然融合和有效衔接。教师还应该深入了解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在思想方法方面的联系。例如,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内容的教学,主要是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涉及转化、化归、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解应用题时,通常需要借助于画线段图、列表等手段,体现了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等思想的应用。这些思想和方法,在初中数学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初中教师在教学相关内容时,应该适时地组织学生回顾小学已经学过的知识、思想与方法,促进新知识的正迁移。对初中教材突出要求的符号意识、模型思想、推理能力和理性思维等,可以采用减少坡度、降低难度、放慢进度、适当铺垫等方法,逐步渗透、分步到位,从而实现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在知识、方法和数学思想方法等方面的自然过渡。

二、切实把握小学生与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实现教学方法上的自然过渡

切实把握小学生与初中生的心理特征与认知规律,采用有针对性的方法实施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的基本途径。初中生虽然理解能力不断提高,但是让他们真正习惯于用符号意识和函数思想分析和解决问题,还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初中数学教师需要重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实现数学知识的生活化、情境化,同时要努力给学生提供归纳、概括的机会,逐步提升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要及时,以便他们明辨是非、纠正错误,看到自己的成功与不足;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评价应坚持多激励少批评的原则,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要中肯、恰当,切不可无原则地随意肯定、廉价鼓励,更不能过于严苛,动辄否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三、端正教育思想,明确发展目标,重视习惯养成,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学习的能力

中小学教学的根本目标是为了学生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正因为如此,教师不能只关注学生的短期目标,而忽视学生的长远发展;不能只注重解题能力的培养,而忽视数学核心概念和思想方法的教学。教师不仅应该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应该让他们深刻领会教学内容所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并逐步体现在他们的学习能力提高上。

学生的学习能力首先表现为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自主探究是学生获取知识、持续发展的根本方法,合作交流是汲取他人智慧、谋求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勤于读书、敏于反思、善于交流、敢于质疑的好习惯,引导学生探索并逐步掌握寻根问底、逆向思维等分析问题的好方法,进而收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学习效果。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习惯还表现在独立性和自主性上。我们不难发现,一些独立性较强的学生升入初中后,能够很快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而依赖性较强、学习习慣不好的学生,则需要一个长时间的适应过程。教师要特别关注刚升入初中学生的心理适应性,努力给他们搭建一个平缓的阶梯,尽量避免因教学要求的突然拔高和教师语言的严厉失当等原因,造成学生惊慌失措,丧失信心。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衔接数学教学初中
论刑事技术与刑事侦查的衔接与配合
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对策分析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