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高中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和谐共同体的策略

2017-04-10色珍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7年1期
关键词:学校管理班主任

色珍

摘要: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之间的矛盾多源自于学生成绩、学生对科任老师的意见、学生家长的意见、学生的管理等方面。只有在学校层面完善了自身的顶层设计,完善了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管理制度,进而明确双方的职责和义务,才能真正激发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打造高中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和谐共同体,为学校的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关键词:班主任 科任教师 和谐共同体 家长委员会 学校管理

一般情况下,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之间的矛盾多源自于学生成绩、学生对科任老师的意见、学生家长的意见、学生的管理等方面。而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做好教书育人工作,促进学生的成长,从而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

一、统一标准,为共同的目标奋斗

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的服务对象是相同的,奋斗目标也是一致的。双方必须认识到,要想帮助同样的学生群体成才,单打独斗是完全行不通的,因此班主任最好在工作之初就向各科科任教师统一标准,其中包括班级管理制度的执行标准、班委会分工标准以及对学生的奖惩标准。在统一了上述标准后,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就可以在相同的团队意识下开展工作并逐步形成伙伴关系。同时,各科任教师也应该积极主动地了解班级的发展目标及各阶段的工作重心。只有掌握了这些信息,科任教师才能胸怀标准,按照班级的发展目标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教学活动与内容。当然,所有班主任与科任教师都应该有大局意识,在平时的工作中注重学科间平衡。

二、互通有无,增强彼此的尊重与信任

为了一个班级更好地发展,班主任与各科任教师之间必须彼此尊重与信任。因此双方必须时常互通有无。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班妈妈”,与学生和家长有着更多的接触,所以对学生的了解会更深。为了让各科任教师真实地了解学生,班主任应该主动地向科任教师介绍本班学生的构成和潜在的问题,及时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而从科任教师一方来说,受学科特点的影响,也许他们能在课堂内外观察到学生的真实状态,并发现一些班主任未能发现的问题。这时,科任教师就可以主动与班主任联系并沟通,以期能尽早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互相宣传,共同树立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

班主任必须及时地向学生介绍科任教师并宣传科任教师的优点和教学成果,以使学生从内心对科任教师产生敬佩之情。相应地,科任教师也应当积极主动地要求学生遵守班主任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维护班主任的形象。只有班主任与科任教师互相支持,才能共同树立并保持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

四、创造机会,增进彼此间的情感

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核心,必须想方设法与科任教师建立亲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并进一步帮助科任教师与学生建立感情。例如,各班可以邀请科任教师和部分学生代表定期召开班会,共商班级管理事宜,这样,在处理班级管理的各项事务时,学生可以在班主任和科任教师间起到一个很好的缓冲作用和桥梁作用。另外,班干部也可以邀请科任教师参加班会活动或班级课外活动等,以此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密切班主任与科任教师间的联系,从而最大程度调动班主任、科任教师以及学生的热情,力争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

五、充分尊重班主任在科任教师选聘中的意见

一般情况下,班主任的选拔和各班科任教师的配备是由学校的相关部门来完成的。有的学校规模较大,学校的某一个单一部门很难做到对每一位班主任老师和科任教师都了如指掌。班主任老师和科任教师的不和谐点主要集中于彼此的不信任和不理解。从某种意义上讲,班主任老师对班级科任教师配备问题的关注点不亚于学校相关部门。为了保证学校的整体利益和班級间的公平,大多采用了“S”型科任教师选聘模式。具体由所有班主任抽取选聘的顺序,第一轮从1号开始到最后一号按序选择各班的任何一个学科的科任教师,第二轮从最后一号开始到1号,此后按此“S”型轮换,直至各班各科科任教师选聘结束。“S”型科任教师选聘模式加强了班主任对科任教师的了解;由于是自己的选择,还促进了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的主动交流。这种模式最大的惊喜还在于,为了避免无人选聘的尴尬,个别以往不求上进的教师开始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效益。从这一点出发,可以让班主任参与到科任教师的配备决策中来,让班主任提前了解各科可供选择的教师情况(包括年龄、性格、经历和业绩等),从而在选定各班的科任教师时要重点考虑班主任的意见。

六、推行“捆绑式”过程性奖励和高考奖励,促进班主任和科任教师“抱团”

大部分学校都设有过程性奖励和高考奖励,这些奖励的分配有的基于个人的业绩,有的基于班级效益。如果只看重个人的业绩,在实际中就会出现班主任与科任教师以及科任教师间大量抢占时间、彼此间相互缺乏信赖的现象。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推行“捆绑式”奖励方案,所有奖励均以班级为单位,考核标准以班级总完成率为基础。这样就可以进一步促进班级教师的团结协作,从而形成一个和谐共同体。

七、着力“师徒结对”,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降低矛盾概率

为了帮助青年教师尽快适应工作,可以为第一次担任班主任的“年轻班主任”配备班主任“师傅”。学校每年精心筹备“师徒结对”启动仪式,要求徒弟定期的听课次数,师傅每月对徒弟进行成长评价并提出建议,学校以学期为单位对培养徒弟效果较好的师傅和成长较快的徒弟进行表彰奖励等。徒弟的快速成长,也大大降低了班主任与科任教师间出现矛盾和冲突的概率,因而要充分重视班主任工作经验的传承和优秀资源的共享。

八、定期召开班科会,确定班级工作重心

由于高中各学科课业任务较重,班主任与各科任教师之间平时交流的机会不是很多,这势必会给班级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为了更好地解决该问题,各班在每次考试的成绩分析会后召开班科会,班主任在会前做好充分准备,对班级接下来一段时间的工作重心进行安排。班科会的召开为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的交流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班科会的召开是十分必要并且也有着重大的实际意义。

九、强力推进“家校合作”机制

很多学校目前都在打造“家校合作”机制,着力将家长的智慧融入到学校管理、年级管理当中来。如有校级层面的家长委员会,也有各个年级的家长委员会、班级家长委员会等。建立长效的家长委员会工作机制,让家长委员会成员定期搜集学生的情况和反馈意见,定期组织家长委员会同年级组管理层和广大教师的协调会,各班选派一定数量的家长担任年级家长委员会的工作,让家长委员会定期了解各班班主任的管理情况,开展家长开放日等一系列活动,督促科任教师更加负责地投入到班级管理工作当中来。这样,让家长委员会进一步协调好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关系,为年级和班级的整体管理效益提供更多的保证。

总之,班主任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力量,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之一。班级管理的好坏,决定了学校发展的走向,而科任教师同样也是学校工作的另外一条生命线。只有在学校层面完善了自身的顶层设计,完善了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管理制度,进而明确双方的职责和义务,才能真正激发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学校的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卓琳.一个好班主任应具备的能力[J].新课程,2011,(06).

[2]张培忠,赵振军.浅谈班主任工作执行力的培养[J].吉林教育,2011,(05).

[3]张兴阁.从“独奏者”过渡到“领奏者”——浅谈班主任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J].中国体卫艺教育,2011,(08).

猜你喜欢

学校管理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夸夸我的班主任
《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
班主任
诚朴决策管理学校的探索研究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当代优秀班主任的人格魅力举隅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