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培养智障学生的生存能力

2017-04-10王晓霞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7年1期
关键词:智障学生培养

王晓霞

摘要:在培养智障儿童的生存能力教育中,要通过优化课堂教学入手,使学生拥有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智障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使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丰富智障学生的职业教育,从而为智障学生能够更好立足于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智障学生 生存能力 培养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包括残疾人在内的中国公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而智障儿童的发展更是得到社会各界的特别关注。轻度智障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获得简单的科学文化知识、掌握足够的社会生存技能,将来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也会和我们普通人一样融入到社会当中去,真正地适应于社会、独立于社会,甚至能服务于社会。当然,这不仅需要他们自身的努力,更需要我们培智学校的教育工作者们精心的呵护和辛勤的培养。

一、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课堂教学是智障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教学中,只有针对智障儿童的特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其学习兴趣,他们才能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和生活技能,并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现实生活当中去,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一)直观形象是智障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

智障学生感知性贫乏,联想性差,掌握抽象概念较为困难,思维多停留在知觉和表象的水平上,并且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导致学习积极性差。所以,在教学中必须坚持直观形象的原则,以弥补他们的不足,激发其学习兴趣,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直观形象可以利用实物、模型,也可以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图像、音乐、电影等直观形象展示,甚至还可以组织智障学生外出游览参观等。例如,在《尊重他人》一课中,需要学生对一些职业进行了解,我播放交通警察在雨里执勤和一年四季里环卫工人清扫马路的视频与图片,并带领学生到校门口,帮助环卫工人清扫马路。通过视频、图片、实践这些直观的途径,让学生真真切切的体会到這些职业工作者工作的辛苦性,达到了理想的教育效果。

(二)因材施教是智障学生获取知识的根本保证

每一个智障学生的残疾程度各不相同,个体差异性较大,接受能力也就会有高低之分。在一个班级里,如果只设计整齐划一的教育计划,不考虑每一个智障学生的实际情况,就会出现个别学生“吞不下”,而有的学士却“吃不饱”的现象,也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了。教师只有真正了解每一个智障学生的特点,找出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施以相适应的教育,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每个智障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差异,制订出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教育计划,并做到在每个教育计划实施一段时间之后,及时做出判断,看看是否真的对学生有效,如果效果较差,教师要及时查明原因,是教学方法不适合,还是有其它的干扰因素,针对不同情况,再对教育计划进行适当的修订和改进。只有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智障学生才能获取应有的知识。

二、参于社会活动、培养学生社会交往能力

培养智障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对他们将来融入社会,立足于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所以,教师不但要教会他们掌握一定的交往技巧,还要带领他们走出校门,参与必要的社会活动。

(一)营造良好的交往环境

为了促进智障儿童的身心健康,我们应积极营造一个宽容、友爱的交往环境。因此,教师应注重班级整体的环境氛围的营造,让大家都能以宽广的胸怀接纳他们,让智障儿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消除交往时的紧张、自卑、恐惧等负面情感。教师也要和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在家庭环境中也要营造一个温馨的氛围,这样才有利于智障儿童的发展。

(二)教给必要的交往技巧

智残儿童的接受能力弱,难以接受社会上过于繁杂的交往技能。所以,平时对智障儿童的交往技巧训练(如认真倾听别人的说话、不随意打断别人的讲话、不打扰别人等)应着眼于小处,循序渐进。同时,还要注意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引导他们观察、模仿身边交往能力强的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

(三)开展多样的交往活动

胆小、孤僻是智障学生不能与人交往的主要障碍。为了提高学生与人交往能力,教学中我们精心设计各种交往活动,为智障学生创设与人交往的机会。我们通过慰问敬老院老人、商场购物与普校学生交朋友等社会实践活动,为智障学生创设与人交往的机会。我们租赁商场柜台,出售学生自己的劳动产品,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认识,还练习了语言交流、货币的使用。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不仅锻炼了智障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也使他们感受到了平等,摒弃了自卑,对自己充满了自信,实现了自我的价值,提高了智障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丰富职业课程、培养学生基本就业能力

随着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国家也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把残疾人安置在正常人群中,实施智能障碍者的支持性就业服务工作。有了这种被需求的动机,就会驱使智障学生不断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逐渐趋向成熟。因此,开设职业技能教育对补偿智障儿童的身心缺陷、发展健康的个人品质和谐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职业教育要与市场需求相结合

通过调查数据显示,庄河市80%以上的企业用人需求集中在种植业、批发零售业、酒店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由于是农业市,尤其是对种植业的需求最大。因此,学校开设了以大棚种植为主其它服务类为辅的专业课程。学校建起了一座面积为500平米左右的保温大棚,让学生学习种植蔬菜和水果,掌握基本的种植技能;开发了洗衣服、客房服务、西式面点、中国厨艺、擦鞋、手工艺术等一系列服务类课程。

(二)职业教育要与学生生存和发展相结合

学校开设职业课程,其最终目的就是为智障学生将来立足社会,学会生存。目前,学校开设的“家政课”与“日常清洁与维护”就是为智障学生将来适应生活,更好地发展打下基础,充而实现职业教育课程的“无缝链接”。

“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我们要把握好智障学生的行为发展,巩固和发展他们正常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学会自理、学会交往、掌握就业技能,促使学生在各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让学生离生活实际更近一些,以此来保障智障学生最基本的生存技能,提高他们的社会生存能力。

参考文献:

[1]杨世容.浅谈弱智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

[2]张德生.智障学生多元化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探讨.

[3]姚郑芳.生活适应课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探索.

[4]陈芳.智障儿童的自理能力培养之我见.

[5]赵玉萍.浅谈轻度智障学生职业技能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6]汤盛钦.特殊教育的实施.

猜你喜欢

智障学生培养
浅谈美工教学提高低年级智障学生精细动作能力
生活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及调整策略
优化仿说句子训练,提高智障学生说话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