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育教育中问题学生的转化

2017-04-10刘立马振刘恩君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7年1期
关键词:问题学生转化德育教育

刘立+马振+刘恩君

摘要:在德育教育中,比较花费精力的是对问题学生的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思想的开放,出现了许多问题家庭,其子女入校后显现出与平常家庭孩子完全不同的一面。他们或是生活在单亲家庭中,或是在特定的家庭背景下成长起来的“问题学生”。做好“问题学生”的转化教育工作已经越来越重要,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是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德育教育 问题学生 转化

在德育教育中,比较花费精力的是对问题学生的教育。社会的发展、思想的开放出现了许多问题家庭,其子女入校后显现出与平常家庭孩子完全不同的一面:他们或是生活在单亲家庭中,或是在特定的家庭背景下成长起来,这部分问题子女大多都是学习程度较差的“后进生”,他们有的家庭非常贫困,生活和学习条件比不上班里其他同学;部分学生学习极差,有的受父母影响和不良习气熏陶,喜欢恃强凌弱欺负同学;有的不爱动脑缺乏积极主动性,经常受到批评产生逆反心理……久而久之,他们便成了班级中的“问题学生”。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无心向学,学习成绩差,爱惹是生非,喜欢成帮结伙。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普及和青少年的日渐早熟,可能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比后进生更让老师们头疼的问题学生了。特别是农村中更多的家长外出工作,这就导致一部分缺少管教的留守儿童,同时部分家长缺乏耐心,对孩子疏于理性教育,造成学生认知出现偏差。如何转化这部分问题学生是每位老师都关心的问题,现就这一问题作深入的调查和研究。

一、问题学生的成因及心理分析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转型,由于社会、家庭与学生的个性差异,基础教育阶段出现了一大批“问题学生”。“问题学生”是指那些在学习、思想或行为方面存在偏差的学生,表现为厌学、违纪、打架,甚至偷盗。虽然问题学生在学校中占的比例很小,但他们能量大,辐射面广,是集体中的消极因素,常常拖班级的后腿甚至影响学校声誉。他们一般精力充沛,活动能力强,处事机灵胆子大,重感情讲义气,要教育好他们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而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细致的和更需要耐心的教育工作。因此,广大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应分析问题学生的心理成因,并以相应对策矫治,这样不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而且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做好“问题学生”的转化教育工作已经越来越重要,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是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乃至整个社会要思考和解决的重大课题。能否更好地实现“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能否真正体现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关系到教育改革发展的大局和社会综合治理的成果能否得到巩固。本课题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对我校“问题学生”通过问卷、心理咨询、师生座谈、个别谈话等形式进行研究。

经过仔细的调研,我发现问题学生的产生有以下几种原因:

①父母在孩子年幼时离异,单亲父母忙于生计,孩子成为留守学生,只能让老人负责监管孩子,形成隔代教育,溺爱造成问题心理。

②父母家庭重组,继父母在教育孩子上有顾忌,或教育意见不一致。

③父母自身文化层次较低,道德修养有所欠缺,缺少正确的教育方法导致问题的产生。

④家境过于富裕,家长对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很漠视,放任其发展。

二、研究教育教学中问题学生的帮扶

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品学双差的,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一特殊的学生?我认为,作为老师特别是班主任更要给这些孩子更多的关爱,用爱激励着他们的自信心,使他在成长中获得进步。帮扶问题学生,是“心灵”和“智慧”的工程,需要教师对这些孩子付出执着的爱心与永不放弃的决心,需要教师结合实际情况不断调整策略,从思想上、行动上影响和带动来改变问题学生的思想状态!

田某,一个活泼开朗的男孩,但好动、倔强、自我约束能力差,常与同学闹矛盾甚至大打出手,虽然上课积极发言但也时常废话连篇,还影响周围同学听课,干扰老师上课。于是,我找他谈话,肯定了他身上的优点并希望他在学校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希望他能以学习为重,自我调节自我改进,做一名优秀的中学生。但经过几次观察,他只在口头上答应,行动上却毫无改进。看到他不思进取,我的心都快凉了,在他又一次没有写作业后,我终于失去了耐心,给家长打电话、全班同学面前狠狠批评了他。

随后的一段時间,我发现他上课能安静听课了,但脸上没有了往日的神采,课上沉默,课间也少了他的欢笑声,似乎在小心翼翼地扮演着老师眼中的好学生,眼神中却流露着明显的消沉和不满。一个虽有缺点但充满自信神采飞扬的男孩不见了,变成了一个消沉的男孩,看着他的变化我不禁问自己,这是我希望的听话的学生吗?

于是,我转换其他的方法。在一次沟通中,我让他换个角度去想问题:如果他是老师,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被一个学生顶撞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又让他懂得作为生活老师每天要管理那么多的学生会多辛苦。人与人之间是需要相互尊重的,只要我们互相体谅,其实就可以相处的很愉快的,经过将近半个多小时的疏导,他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不对,并诚恳地向我道歉。这次谈话改变了他,不仅变得活跃而且守纪律了。在学习方面也是表现的很好,成绩也提高了很多。

有这样一位学生,成绩在班上不但很差,而且还常常偷藏优秀学生的作业本。一次在课堂上,有同学举报,当时我并没有批评该生,只是说:“我们班上应该不会有人偷拿作业本,她偷拿本子有何用?或许其中存在误会,或许其中存在一种难言的苦衷,等我们一起了解事情的真相后,再来解决这件事好吗?”同学们都非常支持我的提议。放学后,该生主动向我交待了偷藏作业本的原因:担心不交作业或做错题,遭老师批评或同学耻笑,并感谢我当场没有批评她,给她留了情面。我将真相告知学生,并鼓动大家帮助她。我抓住该生会唱歌这一特长,为她创造充分发挥特长的机会。从此,她改掉坏毛病,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看着日渐进步的他们,我明白了教育是个慢的过程,只要在他身上给予多些关注,多些耐心,他们身上的不良气息便会慢慢地收敛,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一定会进步!每个学生都有强烈的自尊心,他们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呵护和尊重。教师要用欣赏的目光看待孩子成长的过程,客观地看待他们的每一次成功或失败,让孩子在老师的赏识中不断地完善自我,从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为此,我校确立以“爱”为中心,以“典、线、面”(典是典型教师,线为班主任为主线,面为全体教师)相结合的教育体系,倡导班主任、任课教师树立“转变一个差生比培养一个优生更光荣”的观念,建立“问题学生”帮教制,不断克服转化“问题学生”中所遇到的困难。调动各方面因素,形成合力,做好这项工作,使我校的德育工作更符合时代的要求,更符合学生成长的实际,同时也让学校的办学质量不断提高,成为有很高声誉的育人摇篮。

参考文献:

[1]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2]鲁洁.当代德育基本理论探讨[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3]戚万学,唐汉卫.道德教育专题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4]朱小曼.教育职场——教师的道德成长[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5]武永江.“问题学生”教育转化的新思路[J].中国特殊教育,2006,(11).

[6]朱永新.中国著名班主任德育思想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问题学生转化德育教育
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