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教学改革的制度化研究

2017-04-10刘传波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7年1期
关键词:基础教育教学改革

刘传波

摘要: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经历了几波教学改革,相关改革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也暴露出了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集中地表现在基础教育事业改革“制度化”建设方面的矛盾与缺失。高中教育在教育事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就高中教学改革的制度化研究,显得迫在眉睫。从高中教学改革的制度化的实践现状出发,探讨了相关改革无法推进的制度、文化原因,最后剖析了高中教学改革制度化的基本价值诉求。研究成果对高中教学改革的制度化等相关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基础教育 教学改革 制度化研究

国内外的多次教育改革的经验告诉我们,教育改革的关键性问题,并不是简单的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而应该是教育制度的重构难题。为了确保教育制度可以被有效重構,就必须要坚持发展、落实教育改革中的制度化建设[1]。我国的高中教育也是如此。为此,本文就我国高中教学改革的制度化课题展开一定深度的理论层面的研究。

一、高中教学改革制度化的实践现状

目前,我国教学改革制度化建设已经开展了16年了,在“先实验、后推广”“分权、赋责、增能”等不同方面做了多次、积极的试验,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和良好的社会影响。但是,我国的高中教学改革制度化实践现状仍然还处于“半主动半强制”的特殊状态。

一般而言,任何体系的制度化建设,都应该是以平等的社会关系为基础的。但是,我国的高中教学改革制度化建设却处于“半主动半强制”的特殊状态。一方面,“半主动”,在经济发达、基础教育较好的北京、广东、浙江等地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教师、学生都在主动尝试高中教学改革;另一方面,“半强制”,在西北、中部地区,高中教学改革制度化建设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高中教学改革制度化的实践,正处于“半主动”“半强制”二者交织的特殊状态之中。其原因是,一方面,国内的教学改革,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其实践和相关的制度化建设还处于尝试阶段;另一方面,国内的各个地区的社会、经济以及基础教育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使得部分发达地区的制度化建设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而部分欠发达地区,学校、家长、学生更希望通过传统的教学方法、高考模式“跳龙门”,对于高中教学改革持被动接受,甚至抵制的状态。

二、高中教学改革制度化难以推进的原因

我国的政治、社会风俗,仍然是强调“制度主义”,自上而下从多个层次构建了整个社会制度。由于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制度构建基础、发展过程、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互相之间也存在着盘根错节的矛盾。高中教学改革实践、制度化推进实施的过程,必然受到来自当地、当时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相关制度的影响。

目前,国内的政治制度相对稳定,而经济、社会保障等相关制度建设发展极为迅速。政治制度的改变,虽然会对教育相关制度引起较大的震动,但是目前的政治制度相对稳定,由政治方面引起的教育制度变革较小。此外,我国目前的政治制度及其演变是有利于教育制度的进一步深入变革。

经济、社会保障等相关制度的快速变化,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教育改革实践及其制度化及建设。这主要体现在两种制度之间的冲突上,一方面,两者的发展速度具有加大的差异,经济等制度发展迅速,而教育改革制度的改革、发展、研究普遍存在滞后现象,无法适应当地的需求;另一方面,在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主要的社会资源会向经济改革方向倾斜,进一步的忽视了当地教育改革实践、相关制度化建设的诉求。

三、高中教学改革制度化的基本价值诉求

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如果想要顺利的开展相关的教学改革及其制度化建设,都要充分了解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或者价值诉求。这种价值诉求应该包括:基本价值诉求;伦理价值诉求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教学改革制度化的基本价值诉求是最为重要的。本节将重点讨论高中教学改革制度化的基本价值诉求。

根据以往的多次教学改革实践经验,教学改革实践往往是针对教学内容等的更新活动。教学改革实践的相关制度化建设却可以直接影响到多次的教学改革实践开展、落实情况。由此可见,教学改革制度化建设的基本的价值诉求应该在于教学改革和教学对象两大部分。

对于教学改革方面,相关的制度化建设让教学改革可以更有效地落地,不断提高各地的教学改革的质量(而非简单的提高教学质量),使之快速、高效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各地的教学改革可以在科学、规范的指导下进行。

教学的对象是每一个人。每个人接受的教育,是其成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个体的发展,并最终影响着社会的发展。教学改革制度化建设、教育改革实践都是通过人的教育,使得每一个人和其所在的社会得到充分发展,最终实现人的进一步完善和社会的持久进步。

四、结语

本文就“高中教学改革制度化建设”相关课题展开详尽的研究。首先,分析了高中教学改革制度化的实践现状,指出目前我国的高中教学改革制度化实践仍然还处于“半强制性”的特殊状态;其次,从理论上分析了高中教学改革制度化难以推进的原因,即教育改革制度化建设与当地当时的政治、社会、经济制度之间的各种冲突是导致高中教学改革制度化难以推进的根本原因;再次,就我国高中教学改革制度化的基本价值诉求,从教学改革和教学对象两大部分展开了一定深度的讨论。本文的研究成果为我国的高中教学改革制度化建设实践,提供了一定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人民日报,2010-07-30(013).

[2]李宝庆,吕婷婷.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制度化困境及应对策略:新制度主义的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15,(20):1-9.

[3]刘月霞,马云鹏.我国普通高中教学改革的特征、条件与实施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15,(01):61-67.

[4]肖磊.教学改革的制度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4.

[5]徐慧敏,曹辉.教学改革制度化的实践反思与价值诉求[J].教育探索,2015,(01):29-32.

[6]田慧生.深化我国课程整合与课堂教学改革[J].教育科学论坛,2015,(02):4-21.

猜你喜欢

基础教育教学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基于微课应用的专递课堂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