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发挥辅导员在新疆高校“去极端化”中的作用
2017-04-10起联玉马黎晖
起联玉?马黎晖
本文为昌吉学院院级课题《微时代视域下新疆高校“去极端化”研究》(2015YJYB005),新疆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新形势下新疆高校“去极端化”研究》(XJGRI201510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新疆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大众化教育研究》(14BKS002)
【摘 要】 辅导员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在高校“去极端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当前新疆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日趋激烈,要充分发挥辅导员在新疆高校“去极端化”中的四大作用:教育引导作用,预防筛查作用,组织实施作用,榜样示范作用。
【关键词】 辅导员;去极端化;新疆高校
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1]承担着大学生教育、管理和培养的重要职责,对大学生健康成长和顺利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三股势力”向新疆高校的分裂和渗透不断加剧,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分裂反渗透斗争形势严峻,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意义深远,刻不容缓。宗教极端思想向高校渗透、与我党争夺下一代的客观形势不容忽视,这直接关乎高校的安全稳定、人才培养,关乎着新疆社会和稳定长治久安,关乎着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中国梦的实现。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的引路人和人生导师,在高校“去极端化”中有着特殊优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辅导员在新疆高校“去极端化”中的优势
1、辅导员有了解大学生思想状况的优势
新疆高校学生民族成分多,少数民族学生中也以维吾尔族居多,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分裂反渗透斗争一刻也未消停,甚至愈演愈烈。宗教极端思想也不断向校园渗透蔓延。部分学生受家庭成员宗教信仰的影响加之青年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尚未完全形成,缺乏科学的信仰,极易受宗教极端思想的影响,导致是非不明、善恶不分,甚至做出反党反社会的恶劣行径。极端宗教与正常宗教有着本质的区别,正常宗教属于宗教范畴,而极端宗教则属于政治范畴,带有欺骗性、极端性和暴力性,但二者如影随形,难以剥离。宗教极端势力恰恰打着宗教的幌子蒙蔽广大的青年大学生,通过资助贫困少数民族大学生、提供出国留学机会等方式拉拢少数民族大学生。而当前,宗教极端思想在高校中的表现有:部分师生从事非法宗教活动;宗教极端思想在校园内蔓延;非法宗教宣传品大肆传播;非法宗教传播途径盛行等。宗教极端思想渗透有着政治性、隐蔽性、复杂性和特殊的地域性。据笔者访谈部分高校辅导员得知,有一小部分学生受家庭等原因影响,到清真寺从事宗教活动,更有甚者在传播非法宗教音频和视频文件,甚至被宗教极端思想蛊惑而辍学的。
辅导员在日常生活中与学生朝夕相处,密切接触,最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和需求。对于学生中有不同信仰的或者哪些同学可以会有宗教信仰和从事宗教活动也略知一二。面对大学“同班不同课、同课不同班”的现象,部分任课教师由于科研压力大、时間有限、工作繁忙等原因,与学生深入交流的机会有限,而辅导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缺失,与其他任课教师相比,在洞察学生思想动态和去除宗教极端思想方面具有天然优势。
2、辅导员与学生年龄差距不大,善于运用网络新媒体与学生有效地沟通
大多辅导员都比较年轻,在做学生思想工作方面与其他任课教师相比有明显优势。其一,辅导员队伍从整体上来看,大都是毕业之后就参加工作,与学生的年龄差距不大,有较多的共同话题,善于与学生有效沟通,易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遇到学习、生活、工作或者感情方面的问题,都希望得到辅导员的帮助,无形当中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其二,年轻的辅导员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能善于运用网络更加及时有效的与学生沟通,解决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困惑。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要密切关注网上动态,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加强同大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及时回答和解决大学生提出的问题”,[2]通过红色网站、班级qq群、微信、贴吧、论坛等网络平台,与学生网上及时的进行思想交流和引导,网下面对面的辅导和帮助,便于消除大学生思想方面的灰色和黑色地带,对于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认清宗教有神论的唯心主义本质,去除依附于宗教之上的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有效的推进高校的去极端化工作。
3、辅导员掌握丰富的校友资源,便于开展朋辈辅导
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辅导员伴随学生成长送走一届又一届的毕业生,拥有着丰富的校友资源。面对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邀请品学兼优的少数民族学长或者少数民族毕业生通过专题讲座、辅导报告、网络群聊等方式,老生帮助新生、充分发挥好传、帮、带的作用。深入解决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可以是入党动机、思想汇报,亦可以是英语四六级考试、MHK过级考试和考研、职业生涯规划、求职面试技巧等等,打牢扎实的专业功底。辅导员在工作中抓好中间带两头,针对大一新生做到树立远大理想和坚定崇高信念,顺利实现从高中到大学的过渡,而对大四的学生着重做好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解决学生最为关注的民生问题,赢得更多的民心,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崇尚科学知识,自觉抵制宗教迷信。使更多的学生“大一不彷徨、大二不呐喊、大三不伤逝、大四朝花夕拾终成学士”,真正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乐、学有所长”,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武装自身头脑,树立不把远大理想寄托于宗教所宣扬的“彼岸世界”,面对困难和挫折不要指望神灵的庇佑,也不要相信所谓的“宿命论”,让学生懂得唯有脚踏实地、不懈努力方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朋辈辅导的功能,防止青年学生被宗教极端思想的“忽悠”和利用。
4、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学生工作实践相结合的经验丰富,在去极端化中具有天然优势
“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3]大部分高校政治辅导员会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比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形势与政策课、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党课等,把教学的理论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不断提升辅导员自身的理论水平。马克思曾说过“哲学家们都是在用不同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4]历史证明,要做好辅导员工作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辅导员承担相关教学一方面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不断充实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对党和国家关于民族宗教等相关政策较为熟悉,能够解决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和心理健康方面的疑问,“实战”经验比较充足。而另一方面在学生工作中积累了大量实际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充实了教学,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让更多的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二者相得益彰。对于在学生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预见性,具有理论的高度又有现实的厚度。辅导员对于大学生为什么不能信仰宗教等问题既能从理论的角度、法律法规的角度和实际案例(正反两方面)的角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进行讲解,又能从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的角度出发去做工作,有理有据,让学生心服口服。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辅导员对于我国的民族宗教政策、宗教极端主义的本质与危害等知识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面对认识模糊的学生,结合学生工作的经验,在“去极端化中”敢讲、会讲、真讲。
二、辅导员在新疆高校“去极端化”中的作用
1、辅导员在“去极端化”中的教育引导作用
作为政治辅导员,承担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神圣使命。“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也一直是辅导员秉承的工作要求,“讲政治、懂管理、爱学生、重责任”是政治辅导员的工作追求。高校辅导员的准入门槛相对于一般教师而言,在思想政治方面显得要求更高,基本上要求都是中共党员或者预备党员,有着较强的思想素质和政治敏锐性,在高校去极端化中具有教育和引导学生的作用。
首先,思想教育引导。拿破仑曾说过“世界上有两种强大的力量,即刀枪和思想。刀枪总是被思想战胜的。”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对于可能有宗教信仰的学生辅导员可以尽早的对这类学生多加关注,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和灌输,利用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第二课堂主阵地,引导学生树立科学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念,自觉抵御宗教极端思想渗透。其次,情感教育引导。利用大学生身心尚未完全成熟,辨别是非能力较弱的现象,“资助贫困大学生、资助其出国留学”等就成宗教极端势力拉拢大学生、传播宗教思想、发展传教者和信教徒的方式之一。而此时,如果贫困大学生在奖助学金评定方面没有享受到公正的待遇,就极易受到宗教极端势力的腐蚀和拉拢。因此,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和日常教育中体现出更多的人文关怀,发挥情感教育引导大学生揭露宗教极端势力所宣扬的“圣战殉教进天堂”的荒谬本质。再次,行为教育引导。倡导大学生文明行为,贯彻落实高校中的“两个不得、五个严禁”政策,弘扬道德高线。辅导员与学生通过谈心聊天等方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其树立“无神论”的科学信仰。对于有从事非法宗教行为的学生(做乃玛子)或者从事“三非活动”的学生在谈心谈话的基础上可以建立同学之间的帮扶和指导,找出其思想根源,进一步摆事实、讲道理。如无悔改可以联合相关部门备案重点关注。通過显性和隐性的两支学生信息员队伍及时准确的掌握学生各类信息,将各种不良因素清除在萌芽状态。
2、辅导员在“去极端化”中的预防筛查作用
面对网络新媒体的到来,信息的传播更加快捷、便利、隐蔽。除了传统的书籍外,互联网和新兴媒体成为宗教极端思想传播的主要平台。宗教极端思想“境外有种子、境内有土壤、网上有市场”,利用QQ群、微信、YY语音、网盘、微视、音视频等境内软件应用平台提供浏览、下载或实施传播以及通过手机和存储介质广泛复制传播。宗教极端思想传播的快捷性、隐蔽性和极大的危害性,辅导员通过多渠道掌握学生的网络舆论,甄别和筛查出不良信息,培养一批网络监督员和引导员,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提高自觉抵制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的意识和能力。
3、辅导员在高校“去极端化”中的组织实施作用
作为影响新疆社会稳定思想根源的宗教极端势力,利用宗教的外衣,从事着煽动分裂破坏祖国统一的政治企图,也将如饿狼一般虎视眈眈的看着青年大学生,企图培养信教徒和传教者。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基层的“排头兵”,在去极端化中仍然发挥着“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作用。通过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寒暑假返校后出现的戴头巾、留大胡子、穿戴吉里巴甫服等现象,可以洞察出这类学生放假回乡期间或多或少已经受到宗教极端思想的影响,面对此类情况辅导员可以在放假前和开学初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民族风俗习惯与宗教极端思想的区别、宗教信仰自由与大学生能否信仰宗教等专题讲座或是讨论辅导,分层次有重点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克服狭隘的民族主义,强化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和增强公民意识。对于有学生去清真寺做礼拜这一现象,可以举行民汉一帮一学双语等互助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第二课堂中来,全面提升自身素质。为了更好的增进民汉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感情,促进民族团结,大学生“民汉合宿”工程在新疆各高校中逐步开展,辅导员在组织实施“民汉合宿”过程中能不断探索发现问题,统一“去极端化”的思想战线,为去除宗教极端思想争取更多的群众基础,形成“共居、共学、共乐、共事”的大好局面。与此同时,辅导员组织学生实施和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爱国爱疆、民族团结等主题系列活动,强化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认同和三个离不开思想,抵御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
4、辅导员在“去极端化”中的榜样示范作用
“亲其师而安其学,信其友而乐其道”是孔子对师生关系最好诠释。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者和人生导师,较其他高校教师而言与学生接触最多,一言一行无不深刻的影响着学生,其言传身教的力量是不言而喻的。辅导员的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吃苦耐劳,默默无闻的敬业精神;光明磊落、刚直不阿的人格魅力,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尤其是辅导员在大是大非面前的坚定立场,突发事件中的沉着冷静,在意识形态领域敢于与宗教极端思想斗争的坚决态度、勇气和决心,对于学生起到了非常好的榜样示范作用。只要和学生有关的事,都能和辅导员有关。学生中出现的各种矛盾,也都会第一时间告知辅导员,学生中出现的打架斗殴、喝酒违纪、从事宗教活动等现象一旦出现,辅导员也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无形当中就成了各类突发事件的“消防员”。
首先,辅导员带头发扬民主协商,优化工作机制“去极端化”。“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是辅导员工作的真实写照。作为高校联系学生的纽带和桥梁,辅导员担任着重要的使命,辅导员从自身做起,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这三支队伍的榜样示范作用和模范带头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会议成立六十五周年大会上曾说过“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5]辅导员通过这三支队伍,充分发扬协商民主,听取多方意见,改变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单一“管理、控制”模式,形成师生双向互动的共同“治理”模式,优化工作机制。走群众路线“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依靠学生、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充分了解基层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声,对于学生中可能出现的一些思想有问题的情况可以提前干预,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找到问题症结所在,解决思想问题,去除宗教极端,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其次,辅导员带头大力培养使用少数民族学生干部“去极端化”。实践证明要做好新时期的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离不开少数民族学生干部。少数民族学生干部的培养必须有长效的机制,其发展壮大也要有长流不断的源头,辅导员在工作中发挥好少数民族学生干部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学生工作中,尤其是在少数民族较多的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干部仍然是做好学生工作的骨干力量。他们有着语言和生活习惯等天然优势,对于少数民族学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他们的角度去做工作,事半功倍。而少数民族学生干部的政治立场极其关键,要努力培养一支能真正反对宗教迷信、崇尚科学信仰,政治上信得过、本领上硬得过、能力上靠得住的少数民族学生干部队伍,在抵制宗教极端思想向高校渗透中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敢于发声、敢于亮剑,积极主动同各种极端势力作斗争。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疆特殊区情下,宗教极端主义已然成为三股势力的思想基础。思想领域阵地如果马克思主义者不去占领,就会有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者去占领,充分发挥新疆高校大学生辅导员在高校“去极端化”中的优势与作用,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动权和话语权,优化育人环境,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维护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献选编(1978-2008)[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402.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S]中发[2004]16号文件.
[3][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9.57.
[5] 习近平在庆祝人民政协会议成立六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DB/OL],http://news.southcn.com/china/content/2014-09/22.
【作者簡介】
起联玉(1985-),云南元谋人,昌吉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黎辉(1969-),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