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坡文化助力旅游精准扶贫路径研究

2017-04-09林善炜刘蓓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精准扶贫旅游

林善炜 刘蓓

摘 要: 在阐明东坡文化之于旅游精准扶贫中的意义基础上,结合与东坡文化渊源深厚的儋州实际,提出东坡文化助力旅游精准扶贫的具体路径,以期为脱贫攻坚的实现及其成效的巩固提供借鉴。

关键词: 东坡文化; 旅游; 精准扶贫

中图分类号: F592.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17)05-0061-04

一、旅游精准扶贫与儋州东坡文化

旅游精准扶贫是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理念指导下,由包括乡镇政府在内的各级政府主导下,运用市场机制,充分挖掘与利用各类人文与自然景观资源,旨在综合运用“输血式”与“造血式”帮扶措施,实现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扶贫方式之一。由于旅游活动离不开文化支撑,加之“扶贫先扶智”,决定了文化因素在旅游精准扶贫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甚至相伴旅游精准扶贫活动的全程,关系到旨在实现贫困人口自身能否实现长久可持续发展的“真扶貧”目标能否得以全面落实。[1]

东坡文化则是旅游精准扶贫中堪称丰富多彩的文化宝库,本文仅以苏东坡生前最后被贬谪的海南儋州为例。苏东坡在儋州期间,创作了《载酒堂》等近300首诗词,向包括黎民在内的当地百姓积极弘扬中原文化,教育百姓通过勤劳改善生活。此外,后人还在儋州建设了东坡书院,以此纪念苏东坡。这些资源在增加了儋州旅游资源文化底蕴的同时,亦能够成为儋州发展旅游精准扶贫的重要基础,甚至可以成为儋州旅游的重要特色品牌之一。2017年,儋州市政府计划投资30亿元,利用3年时间整合东坡书院、儋州美食、休闲农业等文化资源,打造“田园东坡综合体”,这为东坡文化助力旅游精准扶贫,实现项目驻地及周边农村贫困居民的脱贫致富,尤其是对于巩固脱贫成效、防范返贫恶性循环发生,具有重要意义。[2]

可见,对于儋州等曾因苏東坡被贬谪,而与东坡文化源远流长之地,有必要结合当地旅游资源开发基础条件及贫困人口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挖掘东坡文化资源,将其融入乡村旅游、农业休闲等旅游精准扶贫产业项目之中,并成为贯穿于旅游精准扶贫活动的灵魂。

二、东坡文化在儋州旅游精准扶贫中的作用

(一)东坡文化有助于锤炼扶贫“铁军”

为人民谋福利的民本思想,是苏东坡毕生的追求。不论是其在朝中担任“知礼部贡举”等高级职位,抑或其在地方任职,甚至是贬谪惠州、儋州等地而“手无寸权”之时,均能够身体力行,以民为本,为维系当地人民的福利而努力。北宋时期,苏东坡被贬谪到的儋州还被称为“南荒之地”,饮食、气候等条件十分恶劣,由于缺医少药,甚至当地百姓还靠杀牲畜进行祈祷的原始方式进行“治病”,生产方式及生活水平较为低下。[3]即使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苏东坡亦在“载酒堂”设点讲学,教化民众,促使海南有了第一位进士。

当前的精准扶贫进入了攻坚时期,尽管部分贫困地区的交通条件亦相对薄弱,但由于现在的医疗、科技等条件大为改善,加之镇村干部及结对帮扶干部的工资福利亦有国家财政保障,如果能将以民为本的东坡文化纳入扶贫干部培训中去,将有助于提升扶贫干部对精准扶贫“真扶贫”的认识,自觉远离“数字扶贫”等短期式、功利化的“面子项目”,进而为贫困农民的经济、文化、教育等权利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笔者认为,以民为本的东坡文化对于儋州等苏东坡曾经贬谪之地的扶贫干部有教育作用。通过组织市直机关及镇村的扶贫干部参观东坡书院及学习东坡作品等方式,重点学习苏东坡在“手无寸权”及生活条件恶劣的情况下依然致力于维护百姓利益的精神,有助于扶贫干部对精准扶贫是缩小城乡差距、消除贫困进而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认识,从思想深处及政治高度落实党的精准扶贫帮扶政策,锻造一支不怕苦、乐于奉献、心系群众的扶贫“铁军”。

(二)东坡文化能够调动贫困人口参与积极性

如果不能调动贫困人口参与“精准扶贫工作”的积极性,容易使部分贫困人口产生“等靠要”思想。笔者在调研中发现,有些贫困户已经实现脱贫甚至达到小康水平,但却拒绝在“脱贫确认表”上签字,想继续享受国家的帮扶措施;还有部分贫困户由于未能有效提升自身的旅游经营管理等素能,尽管在短时间借助政府资金扶持实现脱贫,但由于脱贫后无法适应市场竞争,继而返贫,甚至还增加了债务,未能实现“真扶贫”的效果。

生活在北宋时期的苏东坡,在贬谪儋州时,看到当地黎族群众“居无定所”、“以薯为粮”及“刀耕火种”的恶劣生活和生产现状,耐心地积极劝导他们要重视农业生产,向他们推广先进的“秧马扯秧”技艺和“锄耜”工具,鼓励他们充分开辟和利用荒地,扩大种植作物的规模,从而才能摆脱贫困,过上幸福的生活。[4]尽管在当时“鹰挚狼食”的封建统治下,苏东坡这种愿望难以实现,但是其认识到了人民群众自身勤劳的重要性。当前,精准扶贫理念已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之一,脱贫攻坚亦成为习近平总书记治国新理念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各级政府亦出台了有针对性的精准帮扶措施,努力为贫困户通过国家扶持政策实现脱贫致富。儋州地方政府,通过充分挖掘东坡文化融入精准扶贫,一方面,要求帮扶干部弘扬东坡文化精神,强化对贫困户自身踏实生产经营的劝导,另一方面,可将东坡自强不息的事迹向贫困户宣传,让他们有战胜暂时生活困难的信心,有助于提升贫困人口参与精准扶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发挥其主体作用。

(三)东坡文化可以融合旅游精准扶贫资源

随着人们对旅游需求的日益提升,旅游活动由传统的六要素逐渐发展为“吃、住、行、游、购、娱、体、疗、学、悟”等十大要素。以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为主要内容的旅游精准扶贫,对“体”“学”“悟”等文化要素的要求,尤为突出。没有文化内涵的农家乐,仅仅是把城市的饭店或ktv等转移到乡村而已,难以实现收益的可持续发展。

东坡文化有助于融合诗词书画文化、美食、景观等各类旅游精准扶贫相关资源,打造独特的品牌特色。以儋州市正在部署推动的“田园东坡综合体”为例,既可以将东坡文化与江水等自然资源相结合,发展生态旅游,还可以借助东坡书院发展东坡文化教育,提升市民及游客的文化素质,更可与万亩观光稻田及热带水果花卉等休闲农业项目相融合,进而优化农业供给侧改革,提升儋州农产品的品牌声誉,带动当地农业发展。

筆者认为,以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为根本目标的旅游精准扶贫, 应当立足于农民、农业及农村,一方面,要将旅游精准扶贫项目与农业生产及农村发展紧密结合,另一方面,要注意保护农村原有文化及风貌。

(四)东坡文化利于提升旅游精准扶贫项目品质

以農家乐、特色民宿、休闲农业及民族村寨风情体验等为主要内容的旅游精准扶贫项目,多以“生态”、“乡愁”、“返璞”等文化作为吸引游客的主要元素。由于旅游扶贫还体现了贫困人口借助国家扶持政策通过自身参与旅游扶贫项目经营活动,进而提升其脱贫致富的精神,增加“立志”、“奋斗”等文化元素,不断调动并弘扬贫困人口自觉参与精准扶贫的积极性,体现旅游精准扶贫在消除贫困等方面的公益性。

囊括民本思想、茶文化、美食文化及诗歌文化等在内的东坡文化,加之苏东坡自身不怕艰苦的励志事例,能够有效融合“生态”、“乡愁”及“奋斗”等旅游精准扶贫项目元素。如果能够借助儋州市致力打造的“田园东坡综合体”等载体,则有利于提升旅游精准扶贫项目的内在品质,在实现旅游精准扶贫顺利进展的同时,还能够推进城市文化繁荣发展,进而成为城市旅游的品牌,且能够得到包括贫困户在内的市民拥护,最终实现旅游精准扶贫项目收益的可持续保障,亦夯实贫困户经济、文化等权利的长久维系基础。

三、东坡文化助力旅游精准扶贫的路径

(一)弘扬东坡文化,将其打造为旅游精准扶贫的典型

关系到中华民族能否从站起来到全面富起来的精准扶贫,体现的是在党领导下的包括贫困人口在内的全国人民,通过借助国家政策实现共同富裕的决心和精神,凝聚着体现中华民族强大生命力的文化力量。儋州等东坡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有必要大力弘扬东坡文化,并不断丰富东坡文化载体,以此激发扶贫干部、社区等社会组织及贫困户等多方主体参与旅游精准扶贫的积极性,为旅游精准扶贫创造积极向上、风清气正的精神文化环境,带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使以民本思想等为主要内容的东坡文化成为旅游精准扶贫活动的典型。此外,如果能够将苏东坡在谪居儋州、惠州等地克服身患重病及缺衣少食等困难的事例,纳入扶贫帮扶培训内容,作为“扶贫先扶智”的学习材料,能提升贫困户等社区居民的素质,激励贫困人口能够重视农业生产及坚持自力更生,实现“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态度转变,进而发挥贫困人口在精准扶贫中的主体作用。

可见,具备东坡文化渊源的城市,有必要坚持“文化兴市”的方针,将东坡文化融入到包括旅游精准扶贫在内的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去,将内涵丰富的东坡文化化为推动文化旅游及乡村旅游等扶贫项目发展的驱动力,进而持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发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优越性,确保旅游精准扶贫“真扶贫”目标的实现。

(二)注重挖掘资源,提升旅游精准扶贫项目的实效性

定位于建设成为海南西部中心城市的儋州市,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其中,以东坡书院、诗词、茶叶及美食等为载体的东坡文化,吸引岛内外诸多游客。“琼之有士始乎儋”,正因为苏东坡在东坡书院讲学传经,致力于海南的教育,才使得海南有了史上第一位进士,这也让海南人民对东坡文化有了独特的感情。因此,儋州应当充分挖掘东坡文化资源,将其作为旅游精准扶贫实施的重要基础,可以建设“田园东坡综合体”项目为契机,由旅游、农业、财政等部门牵头,根据项目辐射范围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贫困户人口的实际,制定科学的旅游精准扶贫方案。鉴于纳入精准扶贫户的农户系农村集体精准扶贫组织成员,可将贫困农户纳入“儋州美食”、“农业综合经济”及“古镇旅游”等子项目之内。

此外,为了实现贫困户参与旅游精准扶贫项目的组织化和专业化水平,适时推动成立专业化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并以政府扶持资金与贫困户享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入股资金,参与旅游精准扶贫相关的各项经济活动。甚至可考虑让贫困户以土地、技能等入股到“田园东坡综合体”项目实施公司中,增加扶贫户参与旅游精准扶贫项目的深度,避免了扶贫户仅靠打工或卖土特产等低层次活动而难以保障其经济收入的假脱贫现象。

(三)加强交流互动,不断扩大国内外客源市场

早在2007年,儋州市便树立了“文化立市”的理念,大力弘扬包括东坡文化在内的健康文明的中华文化。2015年,儋州市委市政府聘请著名作家、文化史学家余秋雨为“文化建设战略咨询顾问”,并邀请余秋雨作“苏东坡与儋州”为主题的演讲,将儋州市2015年2月启动的东坡文化体验之旅推向了高潮。儋州是把东坡文化作为旅游资产的“先驱者”,为儋州市发展东坡文化旅游奠定了良好的氛围。[5]

建议儋州市在开展弘扬东坡文化与旅游的一系列活动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宣传形式,可采用举办主题论坛、学术报告及演出等活动,进一步加强对外交流,重点推荐相关的东坡特色美食及东坡风格农家乐等旅游精准扶贫项目,吸引国内外游客。还可考虑建设儋州东坡茶园及茶文化博物馆,以有贫困户参加的茶叶专业合作社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载体,提升茶叶制品品质,促进儋州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亦可发展电子商务等平台,强化东坡茶文化等对外交流。

(四)强调以民为本,追求旅游精准扶贫的长效性

旅游精准扶贫应当始终贯彻东坡文化中的民本思想,这也是与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服务宗旨”相一致的理念,将精准扶贫户经济、文化、教育、生态等方面权利的可持续发展放在首要位置。笔者认为,要想从根本上确保扶贫成效长久巩固,应当将扶贫户纳入社会主义公有制性质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实现其自身发展。调研中,曾经发现部分乡镇仅靠私有制性质的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脱贫,且主要局限于订单式收购贫困户的农产品或雇佣贫困户从事劳务活动等形式,难以保障贫困户经济收入的可持续增长。实践中,有部分非公有制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动机并不纯正,甚至还有企业采用虚构土地租赁合同等形式骗取国家扶贫资金,被媒体曝光。[6]可见,应当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这一旨在追求集体利益的公有制经济形式,以克服非公有制公司追逐利润与精准扶贫公益性的矛盾,从而保障扶贫成效的巩固。

参考文献:

[1] 胡燕. 简论东坡文化与黄州旅游[J].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6):5-7.

[2] 易宗平,韦雪梅,王敏权. 儋州投30亿元打造“田园东坡综合体”将整合资源建文化休闲度假区[N]. 海南日报, 2017-07-24(A04).

[3] 孟庆华,赵彭城. 追回失落的名人——兼谈徐州旅游人文资源开发[J]. 江苏政协,1998(10):50-51.

[4] 陈继明. 苏轼在琼州的生活及创作[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3(3):110-114.

[5] 易宗平,谢振安,黄洋. 余秋雨儋州讲文化[N]. 海南日报,2015-05-24(A03).

[6] 刘世昕. 一亿多扶贫资金闲置 六千万扶贫款打水漂——审计署公告披露多起扶贫政策走样案例[N]. 中国青年报,2016-11-26(01).

猜你喜欢

精准扶贫旅游
我们一起“云旅游”
小A去旅游
旅游
精准审计的现状研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