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定位探析

2017-04-09崔永红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研究型应用型定位

崔永红

摘 要: 明确人才培养定位是地方本科院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前提,只有明确了人才培养定位,学校才能清晰在人才培养中所承担的任务和职责,为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奠定基础。地方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定位时应立足于培养既有技术又懂理论的满足地方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地方本科院校的生存空间在于鲜明的办学特色,特色已成为当前激烈竞争环境下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地方本科院校; 应用型人才; 培养; 定位

中图分类号: G64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17)05-0056-05

地方本科院校是我国本科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占了我国本科院校总数的80%以上。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中,地方本科院校准确的人才培养定位,是本科院校获得生机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不但依赖自然资源,而且更加依赖科技和人才,而大学是科技研发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因此,各级各类大学要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联系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培养各种实用性人才。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高新技术产业的大发展急需各个领域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因此,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是现阶段社会发展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

地方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中首先须明确人才培养定位。只有明确了人才培养定位,学校才能清晰在人才培养中所承担的任务和职责,为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奠定基础。人才培养定位目标模糊,不利于教学资源配置、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

一、应用型人才的定位及特征

目前,我国高校培养的人才从宏观上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传统意义上的学术研究型人才;另一类则是掌握基础知识并能创造性运用的应用型人才。学术研究型人才主要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发现规律,创造理论,提供思想,不以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为目的;应用型人才主要从事设计、规划、决策等工作,进而将设计、规划、决策等变换为物质形态或对社会产生具体作用。[1]因此,应用型人才是相对于学术型人才而言的,是多层次的。[2]

(一)应用型人才不是低层次人才

长期以来,高等职业院校担负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任务,由于各种客观条件的制约,这些人才已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主要原因是受传统观念与用人标准的影响,这类院校的生源质量较低,学校社会认可度不高,导致他们的毕业生社会地位不高,社会声誉不如普通本科生。传统的“道,为之上;器,为之下”的人才观,导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成为主流的高等教育观,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人才培养目标,现行的高校评估指标也多偏重于“学术”,以研究型大学的评估标准去指导、定义不同类型层次的高校。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人们的观念中总是将应用型人才认同于低层次人才。

关于应用型人才的层次问题,从2001年5月教育部组织发起的“应用型本科人才模式研讨会”以来,学术界已基本形成共识,认为应用型本科教育并不是低层次的高等教育。其培养目标是面向经济建设、事务管理和社会服务等领域的。事实上,应用型人才的概念只是相对于学术研究型人才而言的,并无层次上的高低之分,它们之间的差异仅在于类型的不同。就如上海政法学院汤啸天打的比方,“正如原始森林是参天大树、低矮灌木、奇花异草等和谐相处的大系统,高等教育也应当是有综合、有专业、有研究、有应用、有操作的大系统。在错位竞争中,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特色才能进一步彰显。”[3]学术研究型人才强调掌握理论性知识、注重科学研究、追求宽口径厚基础;应用型人才强调掌握应用性知识、注重技術应用、追求专精实用。

(二)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特征

应用型人才是一种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其主要特征表现为能力的综合、知识的综合与素质的综合三个方面。(1)能力的综合,具体表现为创新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创新和实践是密不可分的, 实践是创新的基础,也是对创新的拓展。没有实践谈不上创新,没有实践的创新也是停留在理想层面的,是实验室里的半成品。不能转化为生产应用的创新是没有价值的。有些时候,我们将创新理解为前沿的突破或基本规律的发现,忽视了技术发明和革新,从而将创新行为局限于少部分科研人员身上。事实上,创新不在于创新的主体是谁,而在于技术在市场上的实现方式。地方本科院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主要是服务于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的高级技术人才,因此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应是其素质构成的重要部分。(2)知识的综合,具体表现为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的统一。应用型人才不仅要具有很扎实的、宽厚的基础知识,还需要有精深的专业理论知识。应用型人才既有职业所必需的技术能力,又有职业所必需的非技术能力和知识,这样才能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构成。因此,拓展知识面,增强交流、组织、协调和团队合作能力,是应用型人才职业发展和职业能力提升的重要基础。(3)素质的综合,具体表现为基本素质和职业素质的综合。主要包括:思想道德和修养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专业基础和技能素质等。这些都是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素质构成,任何一项都是不可或缺的。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的依据与原则

应用型人才培养时,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走向两种极端:一是向传统的研究型大学看齐,“重学轻术”,且追求“高、大、全”;二是过份强调技术层面,往往表现出“重术轻学”的倾向,甚至没能按本科教育的基本要求培养人才。这两种培养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才往往综合素质差、创新能力弱或发展后劲不足。因此,地方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定位时应立足于培养出既有技术又懂理论的满足地方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的依据

人才培养目标是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具有先决条件性质的核心概念,是整个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最终归宿。[4]确定可行的人才培养目标,关键在于对社会需求多样化、学校办学实际条件以及學生发展潜质的充分考虑。

“教育对人的培养,目的在于使人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即使人实现社会化。”[5]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应以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第一依据,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在于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这就要求地方院校对当地的人才需求做好相应的调研与预测,包括社会需要人才的类型、层次等。社会发展不仅需要一定数量的学术研究型人才,更需要大量的从事实际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不仅需要大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更需要一大批具有创造性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6]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社会生产方式在不断变革,生产技术也不再是过去简单的传授就能够掌握的,而是需要一定的专业理论,再通过进一步的实践才能掌握,这就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提高了。

目前,高校培养的大多是学术研究型人才,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缺乏,使大量的科学研究成果处于理论层面,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因此,地方本科院校需要调整人才培养定位,合理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实际上,近年来许多地方本科院校热衷于模仿研究型大学的发展模式,不愿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之路,出现了“千校一面”的趋同化发展现象,这对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是很不利的。与研究型大学相比,地方本科院校在學科层次、教师队伍素质、生源质量、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客观上的差距,因此要培养出高层次、高水平的学术研究型人才还很困难。但是,令人可喜的是,一些地方本科院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着比较紧密的联系,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好的做法,假以时日,定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取得更大的成绩。

人才培养的对象是学生,而学生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加之他们的经验不同、知识储备水平各异、能力基础参差不齐,因此,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也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地方本科院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的整体水平也有所下降,若按照以往的学习传统,对所有的学生提出同样的学习要求,按照统一的目标来培养他们,既培养不出来多类型的人才,也不符合学生发展的实际,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加德纳在《智力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一书中指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包括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和音乐(节奏智力)等。一般来说,只要外界刺激适当,个体通过努力,都可以发展和加强任何一种智力水平。他同时认为,鉴于每个个体的智力有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因此,我们很难找到一个适用于一切人的、统一的评价标准来评价每一个个体。

尽管一般情况下,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的科研能力比较欠缺,对学术研究的兴趣也不如研究型大学的学生,但他们有着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在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上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地方本科院校要因材施教,扬长避短,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实施个性化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适合从事各类职业的应用型人才。这既是人力资源开发中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也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内在意蕴[7]。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的原则

1. 特色性原则

地方本科院校的生存空间在于鲜明的办学特色。特色是当前高等学校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与关键,是各高校着力追求的重要方面。地方院校所培养的应用型人才主要面向地方,服务基层,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的若干原则意见》中提出:“高等学校尤其是地方高等学校,要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科学运用市场调节机制,合理调整和配置教育资源,加强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积极设置主要面向地方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为地方经济建设输送各类应用型人才。”[8]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是地方本科院校的基本职能,因此,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应紧密联系当地产业结构的实际,通过校地合作等形式,培养大批地方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资源。也只有这样,地方本科院校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促进自身持久、稳定的发展。

2. 发展性原则

地方本科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既要充分考虑校情,一切从实际出发,又要保持前瞻性,对社会的人才需求做出科学预测。要遵循发展的原则,一方面在人才培养定位中分清长远目标与当前目标。不能急于求成,或简单套用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不然,会造成学生就业时的“眼高手低”,在人才市场上缺乏就业空间与竞争力。另一方面,学校根据社会人才需求结构的情况,在人才培养质量有保障、办学条件允许的条件下,要争取培养研究生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得更高一些,适当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地方本科院校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有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要具有较好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抗压能力和社会责任心等。因此,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要避免过分重视技术,要将职业素质和基本素质结合起来,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关注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的协调发展,培养出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人。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持续发展的产物,它关注的是为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做准备,是实用主义教育理念在现实中的体现和发展。传统的学科本位和学术本位的人才培养目标无法适应“新大学”的要求,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更加强调人才的应用性和岗位适应性,强调具备胜任某种职业和岗位的能力,培养的是现代技术的实施者和实现者。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一些地方院校通过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出了一批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如安徽合肥学院、湖北文理学院和西安文理学院等,通过综合改革,确立新的院校定位,调整了人才培养方向和方案,取得了一些引人注目的成绩,得到了同类院校和社会用人单位的认可,在地方院校转型发展方面起到了引领作用。通过调研和资料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在很多方面都有着相同或相近的做法,尤其是在人才培养定位上,目标明确且清晰,做法具体而实用。有的院校早已迈出了国际合作的步伐,通过合作科研、人员互访、学生互换等项目,与国外展开了具有實际意义的全面合作。如,合肥学院与德国企业的合作,就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人才培养的优势吸引了德国大众轮胎公司,投资数十亿元人民币的项目落户合肥,德方人员一语道破天机:合肥学院有我们需要的毕业生!

合肥学院自建校伊始就把“地方性”作为学校的服务面向定位,把“应用型”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立足地方,服务地方,使学院真正融入地方发展,切实考虑地方需求,为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搭建服务平台。作为一所地方院校,合肥学院在建校之初,就紧紧依托合肥市的汽车及工程机械、家用电器、化工及新型建材等八大支柱产业,将人才培养目标紧贴合肥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据初步统计,合肥学院毕业生68%在合肥市工作,80%在安徽省内工作。不仅如此,合肥学院也成为了安徽省与德国、韩国在社会、经济、文化上交流合作的平台,深得安徽省政府和合肥市政府的信任,真正实现了“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良性互动局面。

在美国,虽然没有地方本科院校这样的称呼,但却有一些与我国相似的地方本科院校,他们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不同类型的学校具有各自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分层分类,各安其心。如,培养技能型和操作型人才的社区学院和专业学院(两年制)、培养工程型和技术型人才的文理学院(本科层次四年制)以及一些授予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的学校[9],其人才培养定位比较清晰,即围绕着地区的需要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设置课程。又如,罗斯豪曼工学院主要培养“工程、数学和科学教育领袖”,佐治亚理工学院则以培养“工业和制造工程人才”为目标。从中不难看出,美国的这些院校大都以“高素质、强能力、重应用”为人才培养的主要依据。再如,化学工程专业不仅要求学生在系统掌握化学工程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且能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0世纪70年代,德国开始扩建、新建大学,同时也改建了一些“应用科学大学”,明确学校定位,如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给自己定位是:“立足地方、面向国际,以工科、经济、文科、信息学、造型艺术为主……使毕业生具有从事职业工作的专业能力,在足够的科学知识基础上传授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方法,并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10]

国外这些学校与传统的大学相比,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培养的学生不仅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而且具有很好的技术技能。既与传统大学培养的人才目标定位不同,又能满足社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的需要,因此获得很好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这两类学院把办学目标定位为服务地方,培养区域急需的应用型人才,他们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因此,我国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要明确学校的定位,要把培养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应用型人才作为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

四、兰州文理学院的实践

近年来,兰州文理学院通过不断地探索,经过多次调研、论证,最终将学院定位明确为地方应用型特色大学。学院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大力培育自身特色,提升整体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围绕建设合格地方本科院校的目标,实现学校办学层次、办学规模、办学水平的全面提升,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一所应用型、技术型本科院校。使兰州文理学院成为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和智力支撑来源。“十三五”期间着力推进十项工程建设,重点打造文化类、旅游类、传媒类、艺术类专业群建设,为其他学科专业向应用型转型发展提供示范。

努力完善人才培养结构,以培育个性与人格健全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为第一使命。根据社会需求和学校的发展定位,调整优化学科门类及各专业的学生比例结构。面向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不盲目追求高、大、全,设置应用学科专业;强化实践实训教学,提高应用能力;重视应用研究,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设置多学科复合型专业,以适应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不断创新本科生培养机制,以培养优秀的本科生为目标,形成注重应用、激励创新、强化实践、呵护个性、促进全面发展的育人环境。推进以专业平台为核心的教学基础建设;明确专业定位与特色;制定专业建设与评估标准,重点建设特色专业;健全本科教学质量评估与监控体系;以教学工作为重点,严格执行教师教学规范。在培养方案、精品课程、教材建设等方面加大人力、物力和经费投入,强化优秀教学成果培育,提升专业建设整体水平。拓宽招生与培养口径,实行双学位、主辅修等培养模式。增加海外学习经历和社会实践经历,加强本科教学的国际合作,为学生成长和个性化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与多样化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吴阿林. 应用型人才的层次结构及其指标體系的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1):122-124.

[2] 陈劲. 杭州:2004年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国际研讨会报告[R]. 2004.

[3] 唐景莉,董少校. 应用型本科院校错位竞争求突围[N].中国教育报,2011-11-01(02).

[4] 楊兆山,姚俊. 教育学原理[M]. 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2,57.

[5] 钱国英等. 本科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及其培养体系的构建[J]. 中国大学教学,2005(9):54-56.

[6] 吴忠权.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模式构建——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10):51

[7] 周谷平,徐立清. 论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J]. 浙江万里学院报,2005(3):5-8.

[8] 蓝田,韦书觉,欧阳珍.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思考[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78.

[9] 李启宇,何凡.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基于国外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借鉴[J]. 经济研究导刊,2010(8):237-238,241.

[10] 徐理勤. 德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征和启示[J]. 外国教育研究,1998(8):28.

猜你喜欢

研究型应用型定位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研究型教学在职业院校的应用困境及原因探析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难与易
小学数学单元研究型整合学习的探究
基于研究型大学视角下数学课程学习初探
巧用“余数定位”,突破周期函数的计算问题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