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的探讨

2017-04-09

四川水泥 2017年6期
关键词:建筑施工裂缝混凝土

(太原市第一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山西 太原 030001)

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的探讨

盛宏斌

(太原市第一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山西 太原 030001)

在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是经常遇到的问题,因为,裂缝的形成对建筑的质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本文在施工中对出现的裂缝原因进行很好的分析,同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更好的提高建筑施工的质量。

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控制

在建筑施工建设中,混凝土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混凝土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各类的建筑施工项目中都会用到混凝土。但是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对混凝土裂缝进行质量控制,预防具有破损性的裂缝形成,一旦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出现破损性裂缝就很有可能减弱该建筑的工程质量以及工程结构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影响建筑的功能。

一、混凝土分类

混凝土的类型根据胶凝材料划分为无机胶凝材料混凝土和有机胶凝混凝土。其中,无机胶凝材料混凝土,例如:水泥混凝土、石膏混凝土、硅酸盐混凝土、水玻璃混凝土等;有机胶凝混凝土,例如:沥青混凝土、聚合物混凝土等。混凝土根据外表密实度能够划分为:重混凝土、一般混凝土和轻质混凝土。这三种混凝土在区别上主要体现在集料的不同。根据运用性能划分,可以分为:结构混凝土、保温混凝土、装饰混凝土、防水混凝土、耐火混凝土、水工混凝土、海工混凝土、道路混凝土、防辐射混凝土等。根据施工技术划分,可以分为:离心混凝土、真空混凝土、灌浆混凝土、喷射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钢丝网水泥、纤维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等。根据混凝土搅拌物的拌和功能,可以划分为:干硬性混凝土、半硬性混凝土、塑性混凝土、流动性混凝土、高流动性混凝土、流态混凝土等。

二、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通常情况下,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裂缝不止是因为材料的质量不过关,还有可能有由于外界的影响,比如温度、天气等各种因素。

1、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的特点。也就是说,如果因为外界的温度发生变化,混凝土就会或多或少的发生变化,一旦在变形过程中受到限制,那么建筑结构内部就会存在拉应力的产生,如果此时拉应力的强度大于混凝土的抗拉能力,那么混凝土就会因为温度的变化而产生裂缝。

2、施工工艺质量引起的裂缝。施工工艺质量引起的裂缝主要包括建筑的浇筑、运输、拼装等各个环节中,如果在施工中由于施工人员的大意或者施工的不合理,也就会导致混凝土出现各种各样的裂缝,尤其是建筑结构属于细、长、薄时,就更容易出现裂缝,其中裂缝产生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裂缝的大小、长度等。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产生裂缝的情况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a.混凝土保护层过厚。大多数人认为混凝土保护层越厚,就越能提高建筑物的质量,其实不然,当保护层过厚,也就会增加受力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使建筑结构的有效高度减小,从而导致混凝土裂缝。b.在振捣器振捣过程中,由于不细心,振捣的不均匀、不严实。这样也就会引起混凝土产生裂缝。c.在浇筑施工中,浇筑速度过快。通常情况下,在浇筑混凝土时,一定要分层,每一层处理完好后再进行浇筑,但是如果没有这样做,同样会引起裂缝。d.混凝土搅拌的时间过长,使混凝土中的水分减少,这样就会降低混凝土的质量,从而产生混凝土裂缝。e.在养护过程中没有掺水或者掺水过少,使混凝土处于干燥的状态,此时与周围环境进行接触,就会引起混凝土裂缝。另外,还有在泵送混凝土施工时等各方面都会引起混凝土的裂缝。同时受到外界空气、温度等因素的制约,所以有效控制混凝土裂缝是非常有必要的。

3、收缩引起的裂缝。收缩裂缝是混凝土因收缩而发生的体积变化,收缩裂缝根据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化学收缩裂缝、水分蒸发产生的裂缝、沉缩裂缝、温度裂缝、约束裂缝等.它主要包括塑性收缩裂缝和干缩裂缝。塑性收缩裂缝主要发生在初凝开始,进行养护之前.此时水泥水化反应剧烈,会出现泌水和水分急剧蒸发,混凝土失水收缩。收缩时,表层受到深层混凝土以及模板、钢筋的制约,使由软变硬中的塑态混凝土产生拉应力,从而形成微裂缝。

三、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

1、加强温度控制。温度裂缝的防治措施,主要是加强注意施工中混凝土浇注时间以及速度,在浇注过程中控制温度。混凝土施工温度不宜大于28℃,日最高气温超过30℃时,宜选择在早晨、傍晚或夜间施工,并采取骨料降温、加冰降温等措施控制混凝土入仓温度≤28℃;当现场气温超过35℃时,应停止施工。同时改善混凝土裂缝充分改良骨料的配置,适当增加添加剂,尽可能采用干硬性混凝土进行施工,这样可有效降低混凝土中的水泥成分。

2、施工工艺的控制。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和质量检验以及混凝土和易性的要求确定配合比,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要求监理严格监督控制。把好质量关,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控制砂的粒径及含量,适当减少空隙率以减少混凝土收缩量,从而加强混凝土抗裂强度。在混凝土浇筑过程的振捣工序,不得漏振,也不要过振,防止浮浆过多。同时要调整好混凝土的流动性,特别是钢筋较密集部位更应注意,以防止混凝土沉降裂缝的产生;加强混凝土的养护,浇注完混凝土后立即覆盖,防治水分蒸发过快,同时浇筑与开始养护的时间间隔要尽量缩短,更重要的是在高温下施工,应经常浇水养护。

3、裂缝修补。1)表面修补裂缝的修补方法通常是表面修补,其优势十分明显,常常处理表面裂缝以及深度裂缝,而且对于混凝土的结构承载力影响很小。表面修补法,作为裂缝修补的常用技术,一般来讲,其做法就是表面涂浆,即在混凝土裂缝的表面涂抹水泥浆,有些工程中采用环氧胶泥进行表面涂抹,并为了满足防腐需要,在裂缝涂浆后,采取刷漆措施。2)灌浆法。当裂缝对于结构有严重影响的时候,或者对防渗有着一定的要求时,表面修补已不能满足相关要求,必须采用灌浆法进行处理。所谓灌浆法,通常而言,是采用真空压力设备将浆质料压入裂缝中,浆质料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达到硬化,硬化后的浆质料与混凝土形成具有稳定结构的整体,避免的裂缝的存在,并具备一定的密封性能。

4、混凝土裂缝处理预防。混凝土裂缝是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影响很大。除了在出现裂缝时需要及时处理,对裂缝的预防也很重要。一般来说,有以下问题值得注意: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在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工作性的情况下,应尽可能的降低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同时增配构造筋提高抗裂性能,配筋应采用小直径、小间距。全截面的配筋率应在0.3~0.5%之间,避免结构突变产生应力集中,在易产生应力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加强措施;在易裂的边缘部位设置暗粱,提高该部位的配筋率,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在结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施工时的气候特征,合理设置后浇缝,在正常施工条件下,后浇缝间距20一30m。保留时间一般不小于60 天。如不能预测施工时的具体条件,也可临时根据具体情况作设计变更。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的的质量和技术标准,选用低水化热水泥,粗细骨料的含泥量应尽量减少(1~1.5%以下),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减少混凝土的坍落度,合理掺加塑化剂和减少剂。采用综合措施,控制混凝土初始温度、混凝土温度和温度变化。引起温差裂缝浇筑时间尽量安排在夜间,最大限度降低混凝土的初凝温度。白天施工时要求在沙、石堆场搭设简易遮阳装置,或用湿麻袋覆盖,必要时向骨料喷冷水。混凝土泵送时,在水平及垂直泵管上加盖草袋,并喷冷水。

总之,在建筑施工中很容易出现混凝土裂缝问题,因而对建筑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为了能够不断提高建筑质量,就要对施工中可能导致混凝土裂缝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与防治技术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

[1]高艳梅,林亚君.混凝土裂缝控制与防治的探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5.

[2]赵爱书,赵浩.探讨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及控制措施[J].科技信息,2015.

[3] 赵爱书,王晓兴. 隧洞衬砌混凝土裂缝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 珠江现代建设,2016,(4).

[4]邓少辉,马双梅.浅谈桥梁混凝土裂缝原因与治理措施[J].科技促进发展,2015,(8).

TU75

B

1007-6344(2017)06-0249-01

猜你喜欢

建筑施工裂缝混凝土
混凝土试验之家
关于不同聚合物对混凝土修复的研究
建筑施工及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初探
碳酸盐岩裂缝描述七大难点
完美“切割”,裂缝之谜
混凝土预制块模板在堆石混凝土坝中的应用
混凝土,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