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头道沟金矿物化探特征的分析与找矿方向的探讨

2017-04-09刘濮睿彭金皓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找矿方向

刘濮睿+彭金皓

摘要:抚顺头道沟金矿位于抚顺—清原金、铜、钼成矿带,矿产资源丰富,尤以铁、铜、金、银、镍、铅、锌等多金属矿蕴藏丰富。通过对该地区地层情况、构造条件、物化探异常特征的综合分析,并结合下大堡金矿的成矿类型与成矿规律,综合研究该地区物化探异常特征,推测矿体主要赋存于含金石英脉及含金破碎蚀变带中,并严格受北西向构造断裂控制。

关键词:抚顺头道沟;物化探特征;找矿方向

1、区域地质背景

抚顺救兵地区处于中朝准地台(Ⅰ)、胶辽台隆(Ⅱ)、铁岭一靖宇台拱(Ⅲ)、抚顺凸起(Ⅳ)的南部,抚顺—清原金、铜、钼成矿带西南端。区域出露主要地层为太古宙鞍山群通什村组,其岩性主要为通什村组麻粒岩、斜长角闪岩、黑云斜长变粒岩、浅粒岩、角闪斜长变粒岩、磁铁石英岩、片麻岩等。

岩浆岩主要发育有太古宙变质侵入岩和中生代燕山期侵入岩,其中太古宙变质侵入岩主要见有片麻状中细粒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和中粗粒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生代燕山期侵入岩,主要见有辉绿岩,闪长岩、闪长玢岩、辉长岩、正长斑岩、花岗斑岩等脉岩出露。脉岩在区内较为发育,总体走向北西向和北东向,少量近东西向,脉岩延长一般在几十至几千米不等,宽0.5-200m。其中北西走向脈岩相对发育,主要沿北西向构造贯入,表现出成群成带出现的特点。

在区域上结合岩石地球化学资料,抚顺地区Au、Ag、Cu、Zn、Ni、Cr、Co、Mg、Fe、V、Sr、Mo、Ba、F、P等15个元素平均含量大于区域平均值,其中太古宙中Au、Cu两种元素的平均含量明显高于全域平均值,其中Au元素背景值远大于地壳岩石中金元素丰度值。反映出地层中Au、Cu、Pb、Zn在一定程度的富集。其地层含金性为金元素活化、迁移、富集提供了主要来源,同时也为形成金、铜硫化物矿床提供了充足的物源。

2、矿区构造情况

根据区内脉岩展布方向和出露规模,区内无大规模脆性断裂分布,主要发育有北西向和北东向小规模韧性断裂构造。北西向构造由中生代燕山期花岗斑岩脉、辉绿岩脉充填,脉岩走向北西310-320°,断续延长1~3Km,宽10-20m不等。根据探矿工程控制,多展布在矿区中部、北东部,是矿区的主要容矿构造。矿体多分布于鞍山群通什村组与后期脉岩接触部位,呈断裂破碎蚀变带出现。北东向断裂大部已被中生代燕山期花岗斑岩和辉绿岩脉充填,脉岩走向北东35-45°延长1-5km,。根据岩石出露推测为成矿前期构造,多充填有中酸性脉岩,从脉岩充填特点分析,北东向断裂显示张扭性特点。发育有小型褶皱构造,拉伸线理、柔流构造及片麻状构造。局部形成有少量透镜体变质热液型磁铁矿。结合下大堡金矿成矿规律,构造发育情况对矿体由直接的影响作用。其构造情况与下大堡金矿构造大致相同,在发育的两组北西向和北东向构造中,由北西向构造断裂严格矿体位置与形态,同时为矿体提供了热源与容矿空间。在北西向构造破碎蚀变中,蚀变主要见由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黄铜矿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碳酸盐化。

3、物化探特征分析

工作区内主要开展了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1/1万激电中梯测量。分别圈定出金土壤找矿靶区3处,金土壤异常14处,视极化率异常22处。

3.1工作区金元素背景值5ppm,以异常下限15ppm圈定异常,最高值达1986ppm。根据土壤测量对区域异常分析可得:异常分布面积大,分布广,结合区域岩石地球化学数据,Au元素来源主要于鞍山群通什村组变质岩系;异常长轴方向多为北西向,走向230°,与区域内北西向构造方向一致。结合元素聚类分析谱系图,可见Au元素与其他元素相关性小,元素富集成矿严格受区内构造断裂控制。地层中鞍山群变质岩系的风化剥蚀强烈,土壤异常位移较大,元素异常迁移程度较高,矿体多出露在异常两侧,结合酸碱性变化,金矿化直接指示元素为Au,间接指示元素为Ag和As。异常出露地表岩石蚀变较强,多具有较强烈变质证明元素受变质作用影响强烈,在后期变质作用、热液蚀变情况下导致元素局部富集。

3.2根据激电测量数据,矿区内以1.5%极化率对异常进行圈定,共圈定22处激电异常,对区域激电异常特征有大致的认识:区域内极化率幅值变化较大,低极化一般在1.1—2.8%变化,高极化异常幅值一般变化在3.0—9.5%,最高幅值在41.7%,区域激电异常分布规律性较强,总体呈北东向串珠状异常带展布、极化率变化较稳,中间变化较大,推测为局部金属硫化物相对富集引起。视电阻率异常特征为两条北东向高阻脉,一般变化在4000~10000Ωm不等,总体呈面积性低阻特征,为太古宙鞍山群通什村组地层的电性特征。结合物性特征,金矿化体的特征表现为中高阻、高极化率。

3.3对比土壤异常与激电异常,可较明显的看出二者有在整体上呈两种方向展布,但是个别异常却套合较好。土壤异常整体呈零散条带状分布,与北东向构造断裂所在位置与走向大体一致,体现了金矿化体与构造分布的一致性。激电异常整体呈北东向带状分布,在异常带中局部单个异常呈北西向展布,根据深部工程验证,推断其北西向展布的异常土壤异常与金矿化体密切相关,同时含有一定程度的金属硫化物,而成椭圆状或不规则状分布的激电异常与鞍山群通什村组变质岩系中的磁铁石英岩密切相关,磁铁矿物成分偏高。推测在一定程度上磁铁矿在后期变质热液活动的情况下成扁豆状、串珠状分布,同时形成一定的荣矿通道与空间,而后形成后期多期次形成的金矿体。

结论:成矿地质条件与下大堡金矿情况大体相近,矿体主要赋存于中生代侵入岩两侧的石英脉。矿体形态、规模等严格受构造控制,北西向次级断裂构造为区内主要控矿构造。结合金矿构造叠加晕特征规律,找矿方向主要以北西向走向土壤异常与极化率异常带交汇构造为主,并在土壤异常偏移方向,结合北西向次级构造展布情况与激电异常分布。

参考文献

[1]李俊建,沈保丰.辽宁清源太古宙变质岩系的含金性研究[J].矿床地质,1994,13.

[2]王相文,蒋柏芳.抚顺地区金矿成矿规律及找矿设想[J].矿产与地质,2005(5).

[3]王声喜,苏永东,赵永利等.辽宁抚顺地区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方向探讨[J].矿物岩石,2008(3).

[4]张庆久.清原县下大堡金矿控矿因素及找矿方向[J].辽宁地质,1999(9).

猜你喜欢

找矿方向
鄂西南地区铅锌矿找矿方向浅析
安徽省贵池区赖湖岭金多金属矿矿床及外围地质特征、成矿条件与找矿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