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美丽在于“读”
2017-04-09陈福广
陈福广
(广东省化州市笪桥镇中心小学 广东化州 525100)
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土壤里。可以这样认为:语文教学中,情感是灵魂,是学生智力的催化剂和学习的原动力。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文学艺术的最大价值就在于他们能够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是情感性较强的学科,因为一篇篇美文大多是古今中外的名篇精粹,课文本身都饱含着丰富的感情,如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道德之美、人生之美。在语文教学中,把握文中泻泄奔腾的感情急流,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感情脉搏,呈现在作者面前的就不再是抽象枯燥的文字符号,而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以及他们丰富的思想感情了。
那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情感教学的功能,使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能在语文学习中感受美的熏陶、修身养性、完善自我呢?简言之:用美文灌之以情,教师要动之以情,学生会之以情,由无数的"情"的操作而综合为"情操"的生成,达到心灵与心灵的契合。
那么,语文教学到底需要什么才能让它重获美丽?纵观优秀教师们的成功经验,最多的就是两个字——“读书”。我们的教师、我们的学生、我们的课堂只有经过书香的浸润,才能焕发出新的美丽。“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确,一个不喜欢语文,不喜欢广泛阅读的语文教师,一个不懂语文“妙处”的语文教师,是不可能使他的学生感到语文学科的“刺激力”,自然也无法使他的学生热爱语文学科。也许,当读书成为我们每个语文教师的生活的时候,语文教学的美丽就会在我们身边。
一、讀书,让语文教师变得美丽
看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里面充满着的是读书,读书,再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身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一些优秀教师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的读书,不断补充他们知识的海洋。”听魏书生的报告,我们总钦佩于他的汪洋恣肆,他的驰骋万里,他的融会贯通。他由一个普通的中学毕业生达到这样的境界,培养他的是书籍。李镇西,一个颇有成就的教师,当问及他的成功经验时,他说:“可能是比别人早读了一点书,多读了一点书。”闫学在她的《读书就是生活》中用她的身体力行呼吁我们这群渐渐走向苍白的群体要把读书当作我们的生活,就是象呼吸一样不能没有的生活,也是一种高贵的至善至美的人生境界,是帮助我们从庸俗的日常生活中突围的最好方式。
二、读书,让学生变得美丽
萨特说:“阅读就是自由的梦,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需要享受这样的精神自由,我们也有责任为我们的学生编织这样自由的梦。”著名的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说得多好:“一个好的语文老师要做一个好牧人,不是把我的羊儿圈起来养,而是领他们到肥美的草地上去,自由自在地吃,自由自在地成长”可见,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除了让自己变得美丽,也必须要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让学生也变得美丽。
我们语文教师常抱怨说现在的学生不爱读书,阅读量少,见识面窄。可见,我们已经看到当今了学生语文素养不高的结症所在,但我们有没有扪心自问:我们给学生阅读的时间和空间了吗?培养了他们的阅读兴趣了吗?给了他们阅读的熏陶和榜样了吗?要知道,我们从事的语文教育其实就是一项点灯的事业,怎样点灯?像犹太人那样,用蜂蜜涂抹在书本上,让孩子知道书是甜的。而要让学生知道书是甜的,首先教师自己必须知道书是甜的,当书籍成为老师的第一至爱时,喜爱读书便会成为学生的第一爱好。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地丰富着,如果你的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求。
要让学生知道书是甜的,教师还要给予学生以充分的阅读时间,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我们要让语文回归本色,就必须让学生从繁杂的练习中摆脱出来,让他们享受读书的快乐。几年来,我一直每周坚持一节雷打不动的阅读课,在这节课中,我们远离作业,远离烦琐的讲解,我们师生每人捧一本书,静静的与书籍对话,和作家的思想碰撞。有时候,我偶尔抬头,看着学生在读书时候或颦或笑,或奋笔疾书,或轻轻圈划,即使是在平时上课最调皮的学生,在此时此刻,他们也显得如此安静,他们的眼中也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读书,竟让学生变得如此美丽。当然,这样的一节课,在每个学生的读书生涯中,那只是沧海一粟,但如果能在这样的读书氛围中,让学生感受到读书的快乐,也许,在不自觉中,他们会热爱上读书,那将使他们终身受益。
三、读书,让课堂变得美丽
当新课改来到我们的身边,当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时候,我们感觉语文犹如大海,广阔无边又深不可测。我们曾试图通过教学模式的改变来给语文教学注如新鲜的血液,于是,几年来讲读式、启发式、谈话式、互动式……各种类型的教学模式,真所谓潮起潮落,你方唱罢我又登场。可总觉得,这一头还没学会,新名堂又来。这样的改变,只能让我们的语文教育穿上了一件美丽的外衣,却未能显出语文本身的美丽。所以语文不光是课。语文更不是那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课。
那么“这样的老师”与“这样学生”是如何让语文课堂变得简单而又美丽呢?薛瑞萍的经验是“教师自己先爱读书读好书了,再使学生爱读书读好书;教师自己先把文章写好了,学生熏呀熏的也能写得不错了;教师上课出口成章了,学生学呀学的,也能意畅辞达,甚至富有文采了——不就得了吗?”假如我们讲课时总能‘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刘勰《文心雕龙》),思想深刻,感情饱满,语汇丰富,生动形象而又富有文采,幽默风趣而又充满智慧,这样的课堂能不美丽吗?语文教学之美,就在于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抓住了行文空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补白,让本来似乎不那么生动的文章变得丰满起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补白更深地体会到了文章的感情。
结语:古语说:“木无本则枯,水无源则竭”。我们新一代的语文教师,只有怀着一个被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的理论熏陶过,被“牛虻”、克利斯朵夫等形象激动过,被荷尔德林、海德歌尔的诗意浸润过,被余秋雨、周国平等哲理文字熨服过的心灵,他的教学才会具有直达学生心灵的震撼力。“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语文老师只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造就“学识宽厚如源泉”的大智者,才能修成“行可以为表仪”的大德者,才能构建语文就是生活的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