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益尝试
2017-04-09宋艳华
宋艳华
(大石桥市官屯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辽宁营口 115100)
中学历史教学的任务是“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培养学生能力,进行政治思想教育。这就要求历史教学必须做到具体、生动、形象,不但要传授历史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感情教育,培养他们的积极情感,但在当前的历史教学中,许多教师比较重视历史的知识性,却忽略了历史的趣味性,使丰富多彩的历史长卷变成了枯燥呆板的演绎历史。为有效地调到学生的兴趣,这就需要我们借助丰富多彩的史料,动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去充实内容,再造历史形象,既激发兴趣,又提高能力。
一、运用历史教具,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兴趣
情感的产生总是与一定的情景有关,历史教学的挂图和教材上的人物图,都是创设情境的重要条件,要经常有意识结合课本内容,发挥图象的直观演示作用。让学生的思维进入历史事件中。例如:讲秦汉文化时,要结合《秦始皇陵的兵俑和马俑》、《秦始皇陵出土的武士俑》等插图,运用生动语言突出评述秦始皇陵兵马俑,使学生回到古战场。看那气吞山河的秦军在滚滚烟尘中出关远征。 二、开阔视野,补充史料,加强情感效果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要充分利用课本的楷体字、诗词、名言等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時还要走出课堂,经常阅读书报、看电视、听广播来开阔视野,丰富阅历,感受时代的脉搏,培养强烈的求知欲和历史感。如讲《三国演鼎立》可让学生看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通过广泛的阅读和积累,学生了解具体史实,激发了奋发向上精神,培养了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为课堂教学奠定情感基础。
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习兴趣的重要基础
教学的过程是老师和学生共同来完成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大大地促进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试想,如果一个学生对老师总是怀着某种看法和敌对情绪,那么他不可能很好地、认真地听老师讲课。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做到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并能正确地评价学生。特别是对于后进生,应多给鼓励与肯定,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赢得学生的尊重与喜爱,渐渐地学生就会把对老师的喜爱情绪转化到老师所教的学科之中去,提高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这也就是人们所讲的:亲其师,信其道。所以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愿意学历史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重视导入,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中重视新课的引入,创设教学情境,在“兴趣”和“疑问”中引入学习,就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起始课《近代工业的兴起》时是利用音乐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上课前,笔者请同学们欣赏了一段音乐视频后引入。“这是央视曾经热播过的一部电视剧《大染坊》。故事的主人公陈寿亭,为了创办自己的印染工厂,可以说耗尽了一生的心血。但他的一生坎坎坷坷,他的事业沉沉浮浮。真的就像歌里唱的那样:这份荣华富贵好心酸。”“而他的故事也恰恰映射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的发展历程。那么,中国的近代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中国的民族工业又是如何艰难发展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进入第二单元的学习——近代化的艰难起步。然后,引出“近代化”的概念,课件展示并加以解释后引出——今天就让我们从经济方面了解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六课《近代工业的兴起》。
五、巧妙设疑,诱发学习情感
首先,让学生带着审视问题的角度阅读教材,写出创意新颖,见解独创的各种提纲。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问为什么?而不要问是什么?如讲《楚汉之争》时,可让学生思考楚汉之争和秦末农民战争从性质上看有什么不同?刘邦为什么能打败项羽,既激发学生的思维,又诱发学生情感,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最后,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大胆设想,挑战教师,教材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打破思维定势,发掘思维潜能,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加强描述,注意情感熏陶
历史知识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情感因素,无论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还是古迹,都能通过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影响学生,使他们在听课中受到熏陶,如二万五千里长征,表现出毛泽东、周恩来及广大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在教师形象的描绘下,让学生用心灵去感受历史,贴近历史,将自己置身于那个时代,把握历史脉搏,感悟人生价值。
七、因势利导,启动学生情感
因势利导,启动学生情感,达到水到渠成的目的。如讲李冰对都江堰设计及他为这项工程付出的艰辛劳碌,终于换来四川一片沃野。讲李时珍时如何含辛茹苦的数十年如一日的务实精神凝成的本草纲目,讲詹天佑怎样不畏艰难险阻,建成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条铁路,让学生由衷领悟到劳动创造美,爱国才能有丰硕的收获。
八、高超的教学艺术是培养历史学习兴趣的重要保证
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受到教师情绪的影响,作为一名教师,为人师表,应有强烈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应该深入地钻研教材,深刻领会各章节的重点与难点,认真地处理好知识的前后联系,恰到好处地处理教材,虽然每节课对教师来说都已非常熟悉,但对学生来说都是从未见过,因此应保持高度的热情和探索精神,课堂上声情并茂,使学生受到感染,自始至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否则教师本身就缺乏激情,语言平淡,气氛沉闷,教学过程平铺直叙,学生自然兴趣不高。同时教师的形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课堂上,使用规范的语言,语意明确简练,清新自如,时有形象的比喻,精确的描述,轻松的幽默,亲切的教态都会深深地吸引着学生,漂亮而流畅的板书,扎实的历史知识,都会在一定程度上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敬慕,使学生情不自禁地喜欢历史。因此加强教师自身的基本功训练,保持高度的敬业精神,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起辅助作用。
总之,培养学生积极情感源于教材,寓理于情,要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发展形象思维及审美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扭转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历史教学的德育教育得到充分的发展,更好地培养爱国主义精神、道德感、理智和审美感,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高素质的优秀人才,适应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