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逆反心理成因及应对策略
2017-04-09张琦
张琦
(烟台大学 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 山东烟台 264005)
摘 要:目前,高校在校生中,95后网络原住民已成为主要群体。大学生对网络的高利用率、高接受性和高操作性,与互联网的高交互性、高传播性、信息复杂性碰撞融合,加大了大学生网络逆反心理的发生几率,这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新的难题和挑战。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逆反心理 成因 策略
如今,互联网在高效传递信息的同时,也日益发展成大学生发泄情绪、甚至是宣泄不满的媒介,面对新媒体、新形式下的大学生网络逆反心理如何正确应对,成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难题。青年学生正处于价值观的塑造和定型时期,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部分人的网络逆反心理极易在同龄人群中形成抱团发展趋势,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1]
一、大学生网络逆反心理的成因
1.互联网传播具有匿名、高效、易抱团等特点
在传统的纸媒传播时代,信息的更新需要一天甚至更长的时间,而随着移动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每分钟就会有大量的信息在较大范围内传播。大学生想要传递给教师或其他管理者的各种声音借助网络便可以实现即时或秒速传播。而网络用户群体数量庞大,大学生的年龄段和受教育程度相仿,导致一种声音一经传出,短时间内极易在大学生群体中产生强烈的共鸣,形成抱团趋势。于此同时,网络平台大都未实现实名制管理,导致一些不负责任、难辨真伪的信息产生和流传。这三者的结合,使大学生敢于在网络中逆反,并乐于接受这种逆反心理在网络中的扩散。[2]
2.大学生的面对面沟通能力弱化
从95后大学生的成长背景和成长环境来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乡村院落式居住环境逐渐被打破,作为独生子女一代,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现实玩伴。而伴随着互联网的入户,大多数青年人选择在网络中了解信息、结交朋友、寻找乐趣,导致现实交往能力低下。在真正产生各种情绪、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时,无法寻求或难以应用现实当中的解决渠道,缺乏与老师、父母和同学的沟通交流能力,而更乐意通过网络发泄情绪,寻求解决办法。
3.网络理想世界与现实生活环境存在差距
大学生在小初高阶段因应试教育的压力,鲜少接触社会,导致社会经验不足,客观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弱。在网络中,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城市甚至是每一所学校的建设状况都有直观、充分的体现。大多数青年学生在做横向比较的同时,极易用别人的长处来对比自己的不足,无条件的放大自身所处环境的缺点,对周围环境产生厌恶、逆反情绪,形成激进思想。[3]
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速度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步伐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虽然已转向互联网,但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力量薄弱,外力不足导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于发挥实效。新媒体平台形式乏善可陈、师生网络互动平台建设滞后、监管队伍中缺乏学生力量,导致受众不足、答疑解惑不及时、沟通交流有代沟,从而难以真正发挥作用。[4]
二、大学生网络逆反心理应对策略
1.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健全人格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低下、过度依赖网络已成为不健全心理的表现之一。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初高阶段的缺失,对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心理专业知识的培训力度,充实专职心理辅导员队伍,利用课堂学习、文体活动等将心理健康知识灌输到每一位大学生头脑中,帮助其正确认识困难、认识自己、认识他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2.注重学生骨干力量和意见领袖的培养
从现实高校教育来看,许多学生易于将教师置于其对立面,难于接受教师的思想观念和建议。在这种情况下,借助部分学生发出教师的声音,能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大学生作为高素质群体,不乏思想观念先进、剖析问题透彻的学生,挖掘这一群体,用先进的思想武装这一群体,运用这一群体的力量,用同龄人易于接受的形式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扭转部分大学生错误的逆反思想,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打造便捷高效的校园新媒体平台
提高校园新媒体平台的建设质量,淘汰形式单一、影响力小的平台;充实新媒体平台的模块建设,力争实现传播和互动的统一。将学生骨干力量纳入新媒体建设队伍,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和语言打造新型校园新媒体平台。师生合力实现小问题线上及时解答,大问题线上线下快速解决。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校务、院务问题进行线上线下意见征询,让学生有渠道参与到学校和学院建设当中来,增强学生爱校荣校意识的同时,力求在校园范围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加强学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为离学生最近的教育工作群体,在新形势下不仅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掌握党中央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办法。更要费心思、想办法真正融入学生群体中,不仅要在行动中贴近学生,更要在语言上、在思想上贴近学生,用源于学生、高于学生的思想,用学生的语言,用正直的言行真正成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
结语
大学生网络逆反心理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处于成年前期的大學生,思想认识尚未定型,如果不能加以正确引导,必然会对他们成长为合格的人产生不利影响,而成人是成才的前提,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高等教育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因此,在大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是基础,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明白自身肩负的重任,开动脑筋,利用网络新阵地,因材施教,合理引导,帮助大学生顺利度过网络逆反期,成长为合格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John Palfrey,Urs Gasser. Born Digital[M]. Basic Books.2010
[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3]张建平,宋燕萍,翟宁.对思想政治工作中大学生逆反心理的研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3):81-84
[4]朱千波.探索“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新途径[N].新华日报.2015-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