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改初中物理的科学探究
2017-04-09陈铃
陈铃
(沈阳市第四十六中学 辽宁沈阳 110101)
爱因斯坦曾说过:“结论几乎总是以完成的形式出现在读者面前,读者体会不到探索和发现的喜悦,感觉不到思想形成的生动过程,于是很难达到清楚地理解全部情况。”这段话深刻切中目前基础教育的要害!传统式教学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课改”伴随着新世纪的脚步已走进了校园,新课改理念之一就是:“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科学探究的提出在教学方式上本身就是一个大的质的飞跃。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如何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是摆在每一位从事基础物理教学工作者面前刻不容缓的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也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代人的重要使命。
作为一名中学物理教师,深刻的感到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逐渐缺乏。初二 刚学物理时学生兴趣特别的浓,会想各式各样的问题:“天空的彩虹是怎样形成的?”“电是哪来的?”“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近视镜和远视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它们谁能做放大镜用?还能用来做什么?”……可是到初三毕业前学生提出的问题就变为:“我的答案对吗?”“这个公式用的对吗?”……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的规律性很强,关键在于理解,而不是硬性的记忆和繁琐的计算,但多年来物理令太多的学生“望而生畏”,将物理称为“雾理”、“无理”!但愿科学探究的实施能让学生在规律的探究与思考中了解物理、理解物理,还物理本来的风采:物理即“悟理”!
“科学探究”是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以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究精神!学生学习科学应与科学家对科学的探究有类似之处,科学家是在探究人类未知的东西,而学生是在探究自己所未知的东西。我们的学生在经历与科学工作者相似的探究规律的过程中,就能自己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养成对科学研究严谨与创新的态度。
科学探究的实施,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渗透科学探究的几大要素,同时又应注意些什么呢?
一、“广开视听”
古代圣君有一得人心之道,称之为“广开视听,丰文言是”。我们的教学也应广开视听,鼓励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而不是死扣理论来进行实验,这样会禁锢了学生的想象力,以往的实验有明确的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包括如何进行数据处理,结果的误差都预先设计好了,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只要按照要求去做,就一定能取得预期的结果。而探究学习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自己设计实验,自己寻找证据,并且往往需要几个猜想,几个论证才有结论,这个过程能培养学生的思维的缜密性,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和素质,比如:在研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对于温度计的是示数不是100C的现象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大胆猜测原因,然后进行一些可行性实验来研究假设成立与否,其实除了气压的原因外,学生还会发现水银温度计比煤油温度计误差小,酒精温度计不可测沸水温度…… 在这个探究过程中,学生越来越体验到大胆假设、猜想的乐趣!穷追不舍的难忘!
二、抛“砖”引“玉”
只有老师抛好“砖”才能引出学生的“玉”。所以老师一定尽最大限度的多设计问题,让学生讨论。一个好的讨论题,能很好的培养、发挥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出的话题,可以从教材中来,可以从实验现象中来,也可以从学生疑问上展开,还可以从时事新闻案例上展开……比如:学习“光的反射”時,首先请学生读一段关于居民状告某酒店的幕墙玻璃引起光污染问题的新闻,经过学生的讨论,学生可能会提出一系列的有关问题和猜想:“光射到”玻璃上会发生什么?光会反射吗?光是怎样反射的呢?…...于是带着以上问题通过实验探究引出“光的反射定律”。
三、“授人以渔”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交换一下就有两个思想。因此,老师还要注意:及时的组织学生交流与总结,更主要的是要鼓励学生相互交流,相互探讨探究过程与结果,同时也给学生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总结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解决矛盾,引导学生尝试改进、获得更好的探究方案。要“授人以鱼”必先“授人以渔”更为重要和关键!比如科学探究的一些常规方法:类比法、控制变量法......的掌握会使学生触类旁通,开阔他们的思维和视野!
四、“合作精神”
合作能力在美国的教育中排在最重要的位置,在人才招聘时“合作能力”也是一个重要指标,而着恰恰是我们的学生所缺乏的,我们的传统式教学所乎视的,常言道“众人拾柴火焰高”较好的合作能力会使问题解决的快而有效,合作能力主要体现在有将自己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敢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物理的实践活动多,许多科学探究活动需集体或几个人共同完成,于是我们更有责任在科学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五、“循序渐进”
学生的思维和学习方法的科学性不是一朝一夕能培养起来的,它需要长期的渗透,学生开始时很可能对“科学探究”的方式不适应,而且学生的自身水平,能力也有差异,我们不能指望学生都像牛顿那样思考苹果落地的问题,对此进行科学探究,从而便得出万有引力的规律。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由浅入深,因材施教的原则,不要急于获得成功,关键是投入了,研究了,便是收获。“人贵有志,学贵有恒。”这需要师生共同的努力,只有坚持不懈,才会获得最后成功。
我们要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这就是我们科学探究的最终目标,更是我们教育的目的所在。“多年以后,当你把所有的东西都忘了的时候,留在你身上的东西就是教育,我们更希望教育使我们所教的一代具有良好的科学探究能力,使他们能成为真正创新的一代!
时代的发展呼吁教育改革,探究式教学为物理教改插上有力的翅膀,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一株株花蕊正欲喷博。我们将用我们的不懈的努力,开启学生智慧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