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分文章七分改

2017-04-09方兴华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小学生

方兴华

( 陕西省岚皋县城关小学 陕西安康 725400)

摘 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在习作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 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自改作文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一定要改变“老师改,学生看”的传统观念,要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使学生在修改作文的训练过程中,逐步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形成能力,提高作文素质。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呢?一、借故事激趣,明理;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三、 范例启发,习作引路;四、以读促改,共同提高;五、强化训练,持之以恒;六、 激发兴趣,重视评价我相信这样长此以往的训练下去,孩子的作文水平一定会提高。

关键词:小学生 如何指导 七分改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习作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 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自改作文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一定要改变“老师改,学生看”的传统观念,要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使学生在修改作文的训练过程中,逐步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形成能力,提高作文素质。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呢?我在长期的作文教学中积累了点滴,和大家分享。

一、借故事激趣,明理

古今中外许多著名作家都有修改文章的逸文趣事。如,我国古代文人贾岛“推敲”的典故,著名语言学家朱德熙先生一丝不苟评改作文的故事,叶圣陶先生对文章精雕细琢的故事,托尔斯泰改稿的故事等等。老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结合班队会,讲给学生听。这样,就把修改作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道理融于这些故事之中了,让学生在听故事中学习大家们修改文章不厌其烦的态度,明白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道理。

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在学生修改前,教师必须给他们提供必要的写作知识,如中心是否明确,重点是否突出等。这样,让学生在感性地品读文章背后多一些理性的思考,有助于领悟写作的规律。然后,教师要让学生明确修改的范围和要求,总的来说一是看语言是否通顺简洁、准确生动、妥贴得体等;二是看结构,要看谋篇布局是否合理完整,层次是否清晰等;三是看中心,要看题目与内容是否相符,立意是否正确、新颖、深刻等;四是看材料,是否有利于突出文章的主题思想等。另外,他们还必须掌握统一的修改符号。

常用的修改符号

1.删除号:表示删去词语或句子

2.增补号:表示增补某些字词句,用符号引到应增补的位置

3.对调号:表示调换词语句子的前后位

4.错别字号:在错别字上打上X,在空白处上画上口

三、范例启发,习作引路

学生初次修改时,往往出现较多的随意和不合理,甚至感到無从下手。然而写作的技巧大多又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此,多给学生提供一些精巧的范例就成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示范的作文可以是经过教师批改后的学生优秀作文,也可以是教师的下水作文。选取的范例要切合学生的实际,不能一味求深求高求多。范例启发有利于培养学生鉴赏文章的自觉,有利于逐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当然,采用范例也要注意防止学生可能产生的盲目模仿和照抄照搬的不良行为。具体做法:一是把某个学生的某篇习作片段抄在黑板上,用彩笔修改给学生看,并且简单地说明修改的理由和方法;二是每次习作,有目的地选若干个学生习作中的典型片段,进行评改。这样,学生从老师下水修改演示中,可以具体而直观地感知改文的一般方法和道理,了解修改作文的过程,使学生自己动手修改时,可以仿效。

四、以读促改,共同提高。

在全班朗读自己的文章。经过了前面几个环节,学生的作文最少能够减少错别字,语句通顺,句中多少会有些好词,内容详略得当,有一个较好的框架子。在这个基础上,把文章读给全班人听,共同评改。学生读到精彩处,或者是不当处,我便打段他的朗读,依照修改要求及时进行评点。有时还让学生说说哪些是修改了的,修改后有什么好处。这一朗读的过程中,还会有很多的学生主动再次修改。因为他们不光听了别人的作文,还听了老师的点评,由此受了启发而再作修改。刚开始进行这种方式的时候,学生还很不习惯,上台来读作文时声音很小,不好意思读。但到后来都争着上去读,以能上去读为荣,哪怕是闹笑话了,也觉得是一件开心的事。

五、强化训练,持之以恒

1.结对互改。俗话说,旁观者清,修改习作亦然。除了可以采取发到谁的就改谁的习作方法外,还可让学生结对互改互批。老师把修改权还给了学生,学生很有新鲜感,他们怀着好奇心,以主人翁的态度当“小老师”,因此,审视同班同龄人的作文来,格外认真投入。这样,既训练了批改作文的能力,又体验了批改作文的艰辛,还培养了认真负责的精神。

2.即写即改。这是要求学生作文时,先一气呵成,写后就改,还要适当写眉批,即要学生在批改栏内写出修改的理由,引导学生深思,知其所以然。通过前几个步骤的改文训练,这时放手让学生修改习作,学生较容易发现习作的毛病,改起来尤其用心。

3.一文多改。任何能力的形成,决不是一朝一夕能奏效的。“文章不厌百回改”,我要求学生一文要多次修改,反复进行“深加工”。学生随着知识的拓宽,认识的提高,对自己的习作也会产生不满足感,会不断给自己的习作修改、雕琢、润色。

六、激发兴趣,重视评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信心是最强的动力。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修改的乐趣,要让学生明白修改的重要性。每次修改后,教师应在最快的时间内组织评价,可以在同桌、小组、全班进行交流,以便发现问题,及时查漏补缺。对待学生的批改,教师应以淘金的的眼光捕捉其中的闪光点。学生修改的精妙的地方,应用肯定的符号给予表扬,也可以作为范例评讲。教师也可以多介绍一些中外名作家推词敲句的经典故事,组织一些有关的语文实践活动。对于学生的修改,教师不能听之任之,应重视评价。评价到位及时,有利于提高训练效果,有利于培养兴趣。

通过这一个学期的训练,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此之前,学生写出了初稿交给我修改时,我得从错字到通句,从调整结构到补充详写内容,每个环节都要改得密密麻麻。通过训练,到了本学期的后阶段,学生完的初稿我改起来轻松多了,只要在使句子优美和深化主题这两方面下点笔,其余之处都可看出有很大的改观。我相信这样长此以往的训练下去,孩子的作文水平一定会提高。

猜你喜欢

小学生
多元整合,加强小学生写话练习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小学生迪克比
如何成为泳池里最抢镜的小学生
如果,我能再做一次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小学生如何进行暑假安排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