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童画中的心声

2017-04-09冯丽娜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想象绘画创作

冯丽娜

(辽宁大连保税区青云湖学校 辽宁大连 116600)

生活中,儿童接受到的教育重点是以知识的教授为主,用游戏活动来互动。但随着研究范围的推广及深入,发现绘画活动在儿童的成长中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

卢梭认为:“儿童有他特殊的看法、想法和感情。”而绘画是表达人们潜意识的直接工具。并且往往未经修饰、纯粹的儿童画,是人类稚嫩阶段的一种天性流露,是儿童思想情感倾诉的一种方式。儿童绘画中展现了纯真的心态和独特的内容。这是他们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特殊视觉语言,是生命早期阶段的行为产物,从心理、情感、个性、创造等方面反映了儿童的能力。只有正确认识儿童绘画,了解儿童绘画的形式与表现特征,给予孩子热情鼓励与正确恰当的引导,让儿童身心与绘画相互影响,健康发展!

心理学者通过儿童的绘画作品,能分析出儿童在某一年龄阶段中绘画与发展的关系,甚至从中了解到儿童的心理以及情绪状况。儿童绘画心理发展的两种学说:第一种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恩菲德提出的“直线型”发展模式。他提出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理论分为以下四个发展阶段:a)涂鸦期2~4歲b)样式化前期4~7岁c)样式化期7~9岁d)写实倾向的萌芽诞生期9~12岁,这时的儿童有意识的打破惯用模式,并且注意到周围事物的细微变化。第二种是美国艺术教育和心理学家加登纳提出的“U型曲线”发展模式。认为儿童早期的绘画表现处于“U”型的左高峰,之后跌到“U”型的谷底,持续努力,可能达到“U”型的右高峰并成就完整的“U”型发展,但大都只是“L”型的发展。

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和视角来品读孩子的绘画!首先, 从幼儿绘画中读懂情感倾诉的语言。想要正确了解幼儿的绘画作品中的内涵,需要了解他们绘画的动机和他们所要表现的内容。每个孩子的语言发育过程不同,有早有晚,但是当儿童还不会说话时,画笔的语言却开始展现出来了。也就是当儿童手执画笔的那一刻,就意味着他们能记录自己的情绪和表达情感了。此时绘画是幼儿最重要的自我表达方式,通过美术活动幼儿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及思想,每个幼儿绘画的表达方式、水平也不尽相同。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能外化人的内心素乱,倾听内心痛苦,从而使人获得解脱。我们常常发现,一心一意于创作的儿童常常会自言自语、哼唱……那都是他们沉浸在一个只有自己的世界里。其次,从绘画中色彩的搭配觉察儿童的内心和思维。罗斯·艾尔斯库勒和哈特维克曾提出儿童使用色彩的正常发展进程:早期暖色的使用占优势,以后才使用冷色。当然这只是概论,但学前儿童能够通过色彩,确实可以直接表达情感、冲突等一系列心理状态。这可以说明色彩是儿童情感生活本质以及情感强烈的最初表现。儿童幼年时期的绘画是无意识的,具有自主性的。在长期的绘画过程中,由于每个儿童性格迥异导致有些儿童养成了某种用色的习惯。有的儿童色彩狂乱,多有放荡不羁之感,这多半是小男孩所作;有的儿童色彩细腻,画面整洁,这多半是小女孩的作品。而此时,无论是幼儿教师还是父母都应因材施教并用心陪伴,为每一个儿童创造一个美好的创作环境。在良好的环境中,积极地发展他们的艺术思维,并不机械地进行教育,而是因材施教,重视儿童的个性差异和心理健康成长,让他们以自己的个性方向去发展,而不是一味地让他们去模仿一些名人的或是成品规范的画卷。 第三,想象力和绘画创作的相互影响。关注儿童画创作,引导儿童想象,而非把成型的思维强加于孩子。法国作家雨果曾说:“没有一种心理机能比想象更能自我深化,更能深入对象,它是伟大的潜水者,科学到了最后阶段,就遇上了想象。”没有想象,什么都不会存在。想象是新形象的形成过程,想象的内容是否新颖,想象的发展水平如何,取决于原有的记忆表象是否丰富。儿童绘画时激动和快乐是成功的保证。多给儿童思想上、行为上的自由空间,让孩子们异想天开、天马行空也无可厚非。唤起孩子内心的好奇心,拓宽儿童的思维领域。教育家们曾做过一个实验:粉笔在黑板上点了一个点,问刚入学的儿童这是什么,答案千奇百怪,无所不有。而面对中学生,他们只会一个一个往上累加语法成分。就像希腊人说的那样:知识始于惊奇,如果我们不再惊奇,也许就有知识停止进展的危险。可见,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思想被禁锢的过程。因此,成人要与儿童多交流,激发其创作的潜能,鼓励其表现欲望,不干扰其思维,为他们的丰富的想象力喝彩。

生活中的心理关注可以是多角度的。首先,聆听儿童真实的感觉,安心陪伴并给予积极的鼓励。绘画是无声的语言表达,在儿童用直接的语言无法表达、压抑或是恐惧的时候,通过他的绘画,我们能了解儿童内心深处真实的想法或看法,细心品读儿童的真实感受。培养儿童养成正确的习惯和鼓励他们用积极的思想去面对生命,描绘生活。其次,关注儿童创作,发现并鼓励他们的想象内容,儿童的绘画过程中,不应只注重结果,而要关注整个的自主性创作过程,通过与他们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和创作意图,选择适当的时机,因势利导和他们进行各种相关的体验,让儿童能更充分的深入到他们的创作,并以积极、健康情绪去进行自主性创作。最后,尝试把绘画变成一种娱乐活动。教师和家长可以设计一些游戏来丰富儿童的经验技能,让他们体验自己的成品感的同时掌握必要的知识。教授儿童绘画技能的同时,要防过早地灌输高难的专业技巧。依据儿童发展规律,为自主绘画打好基础,且不拘泥于绘画,把绘画变成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变成生活。约翰·杜威曾说,艺术是一个生动而实在的例子,证明人能有意识,有意义地再现感觉、需求和冲动的统一以及生命活动的特征。因而我们和孩子都可以用绘画作为净化内心,丰富生命的一项娱乐活动。

爱画画是儿童的天性使然, 甚至比成人更喜欢画画,这是出自儿童自身生理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需要。儿童面对的是一个充满陌生感的世界,因此求知欲强。但儿童绘画有其特殊性,剖析心理、体验情感、倾听儿童心声,同时正确的引导,让孩子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用心挖掘儿童心理的故事,让想象和快乐伴随儿童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想象绘画创作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一墙之隔》创作谈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创作随笔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