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原市海绵城市建设

2017-04-08

山西建筑 2017年26期
关键词:太原市太原海绵

张 帅

(太原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2)

太原市海绵城市建设

张 帅

(太原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2)

介绍了海绵城市的概念,基于太原市基本情况,从晋阳街公园,星河湾小区,市政道路等入手,重点讨论了海绵型公共设施,并以此为试点,通过针对性的项目,将碎片式的小海绵联系起来,形成有太原特色的城区大海绵体系。

海绵城市,源头,径流量,海绵型公共设施

1 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建设宜以公园类项目为重点,因地制宜,合理引入周边客水,统筹考虑海绵化改造,通过针对性的工程项目,使碎片式的海绵体连片化,最终形成大海绵区域。任一城市的海绵城市的建设宜从大局入手,先考虑山,水,海,林,田,湖这些(大海绵)的构建,再考虑绿色屋顶,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这些(小海绵)的建设。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做到“地上与地下建设”“软件与硬件”“示范区旧区与新区”“示范区内与外”“项目建设效果与连片建设效益”等等相互结合。

2 太原市基本情况

2.1中心城区水文地质情况

1)地形地质:太原位于山西省境中央,太原盆地的北端,于华北地区黄河流域中部,地处黄土高原,西、北、东三面环山,中、南部为河谷平原,全市整个地形北高南低呈簸箕形。区域轮廓呈蝙蝠形,东西横距约144 km,南北纵约107 km。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汾河,自北向南横贯太原市全境,流经境内约100 km。市区东有太行山阻隔,西有吕梁山作屏障,坐落在两山间的河谷平原上。太原市区总面积1 460 km2,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400 km2。

2)降水:太原市气候干燥,水资源匮乏,年均降雨432.6 mm,年均142.3次,年单次雨量26.4 mm~50.7 mm,年平均蒸发量1 718.6 mm,蒸发量几乎是降雨量的4倍。

2.2中心城区面临的问题

太原的降雨分布不均匀,据统计,65%的降雨分布在7,8,9月份,对于生活在太原的市民来说,降雨本身是一件好事,但是由于城镇化的建设与发展,不透水路面的增加,排水系统的不完善,雨水径流量变大,导致每次降雨就会出现“城市看海”现象。

3 海绵城市体系构建

3.1初期整体规划

自去年开始,海绵城市在我国首批16个城市开始试点建设。海绵城市究竟是什么,《太原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年—2020年)近日正式出炉,开始公示。今后,我市将通过生态环境美化、黑臭水体治理、海绵公共设施建设等方式,实现中心城区“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综合效应。

3.2海绵型公共设施

3.2.1晋阳街公园

晋阳街公园位于太原市小店区。北邻晋阳街,南抵荣军北街,东西两侧为规划路。公园占地面积12.6 hm2,其中绿化种植面积约8.5万m2,绿植100多个品种,湖面面积1.2万m2,是一座具备城市缓洪功能,集自然生态与城市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开放式公园。

依缓洪堤坝自然分为:北池、中池、南池三个区域。北池区域设计为观景湖面,亦为公园的主景区,湖面的西北方向设有闸口,当出现强降水时,可为许坦市政排洪渠分担一部分压力;湖面的南部中央也设有闸口,用来沟通公园的中池与南池,当出现罕见降雨时,许坦市政排洪渠接入北池人工湖泄洪量过大,可打开该闸口,利用中池与南池的生态滞留与下凹式绿地得以缓解。此外,公园周围铺设了长达1 300 m的透水性混凝土跑道,环保时尚。

3.2.2星河湾小区

太原夏季连日来的强降水,使得城区路段出现大面积积水,一些居民小区受损尤为严重,不少居民吐槽生活在“威尼斯”。在住宅区普遍出现积水的情况下,太原市却有两个小区“悠闲自得”,小区内路面、绿化带等处没有积水的痕迹。其中一个就是星河湾小区,坐落在太原市的南部小店区,龙城南街以南,南高速环700 m绿化隔离带以北,滨河东路以东,太茅路以西,规划总用地面积91.36 hm2。现今,小区内绿化面积已达35万m2。

为什么星河湾小区不会出现积水,他们的雨水去了哪里,负责园林建设的张工程师介绍,“这主要归功于我们的雨水收集系统”。作为太原市雨水利用试点小区,项目建设之初就将雨水收集系统纳入整体规划。小区道路两边相对较低,并且设有相互间隔条形曲面透水孔的地面排水沟,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增加雨水的渗透量。

小区的雨水收集系统分为两部分,分别为:

1)地面雨水渗透收集,地面雨水渗透收集是雨水由地表渗下,通过透水层到达雨水井。透水层隔一段距离会有一个沉沙井,将雨水中的泥沙过滤沉淀,透水层下设有地下室顶板排水汇集暗沟,最后将雨水送达雨水井。

2)屋面路面雨水、绿化带及水池边盲沟的雨水收集,屋面、绿化带等地的雨水则由地面渗透到达排水暗沟,在绿化带内设有地漏收集雨水,最后通过管道输送进人工湖。

张工程师介绍到,自2010年雨水回用设备投入使用后,小区路面从未出现过积水现象,并且渗透收集的雨水储存在体育休闲公园人工湖内,用于浇灌和路面清洗。小区现有绿化面积已经达到35万m2,按一年每平方米绿化用水估算,小区一年仅绿化可减少数十万吨的市政供水压力。再加上小区路面清洗所需用水,按照每吨水4元来计算,回收利用的雨水可为小区节省逾百万元经费。

3.2.3市政道路

伴随时代发展,城市进步,太原市城区硬化路面一直在增加,虽说给市民的出行带来了便利,可是,每年的夏季是太原市降水量的集中时期,市政道路的雨水径流量毫无疑问给市政排水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尤其是在旧城区,排水系统管路的老化,更是给市民带来诸多不便,“城市看海”现象屡屡发生。因此,将海绵城市LID(低影响开发理念)引入到市政道路刻不容缓,以下措施仅供参考:

1)选取试点进行建设,选取城市一段次主干路线,用于城市市政道路雨水处理试点,要求该道路前期可利用空间大,两侧及中央有足够空间进行绿化。

2)市政道路的横断面设计,道路中央可设置绿化隔离带,用以阻隔行人,防止发生交通事故;道路分为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在两个车道间也应设置绿化带,在道路两侧可以设置下凹式绿地或者植草沟以及生态滞留池,并且根据太原市当地的气候,日照时间,风速,选取适宜的欣赏性植物,使之具有观赏性,形成一条景观带。

3)市政道路材料的选取,机动车道可采用全透水性或半透水性沥青路面,在满足路面行车的原则要求下,使其路面透水性最大限度的增大,在其沥青路面下方的地基均为透水层,下层设置雨水收集装置,保障下渗雨水得以集中;非机动车道可设置透水砖,路面上的雨水下渗,既收集了雨水,减少了径流量,防止内涝发生,而且降低了行人路面行走的滑倒风险;道路下渗雨水可由收集装置收集后,经沉砂池后集中处理,达标后可用于绿化。当遇到暴雨或连续强降雨时,下渗能力不能满足雨水的径流,那么道路两侧的生态景观带就可以发挥作用了,路面设置绿化带低于道路,当雨水发生径流时,便直接流入下凹式绿地或植草沟,在下凹式绿地及植草沟设置溢流管,当遭遇罕见强降雨,径流进来雨水超标,可溢流至市政排水管道。

城区内公园,小区以及市政道路的低影响开发是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耿市长的上任,为太原的海绵化发展奠定了基础,更有市民亲切地称之为“耿拆拆”。在对太原大力改造时,希望可以最大限度加入海绵理念,像是“晋阳街公园”等多功能设计可以广泛推广;另外,可以提前设计市政排水管路,在修建地铁的同时,开始管路敷设,经济又有效;政府可以通过福利优惠,相关政策吸引开发商大力建设海绵型居民小区,从源头控制降水,限制小区雨水径流外排量,降低市政道路雨水径流量,减少市政管网压力。经相关部门测算,太原市每年白白流走雨水5 500万m3,相当于2个晋阳湖还多,如果将这些雨水一部分用于回收利用,另一部分通过下渗回补地下水,太原市的供水压力将会大大减轻,而且,太原市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将会缓解,在太原市呼延水厂建立运作之前,饮水以地下水为主,据当初在厂里见习时的一个老师讲,地下水位每年以0.5 m~1 m的速度沉降。呼延水厂运行后,水位有所缓解,但终究一直在降。由此看来,回补地下水刻不容缓,海绵城市建设更是迫在眉睫。

4 结语

利用雨水进行土地生态修复,解决城市缺水问题的同时,必须顺应自然,以LID(低影响开发系统理念)作为基本原则尽可能的保护原本的生态河流及体系,维持一个城市原有的自然生态水文特征,并最大限度的对历史破坏的生态予以修复,在保持一定比例的城市生态空间分布前提下,合理开发城市建设,在城市完善排水系统时,尽可能的截留丰富的雨水资源,利用公园的类海绵特性,引入周边客水,尽可能的利用自然优势,建立起一套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自然循环的可持续发展雨水系统,最后将各个公园海绵体联系在一起,形成对城市内涝调控的大海绵体系。

[1] 赵 亮.南宁石门森林公园海绵化改造与海绵城市连片建设模式思考[J].中国给水排水,2017,33(2):56-58.

[2] 吴文洪.宁波市海绵城市实施方案中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分析[J].中国给水排水,2017,33(6):91-92.

[3] 杨一夫.厦门海绵城市建设的冷静思考[J].中国给水排水,2017,33(2):68-70.

[4] 刘 建.市政道路低影响开发设施设计案例分析[J].中国给水排水,2017,33(4):120-121.

[5] 李 玲.以某小学为例的公建类小区海绵改造工程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17,33(9):23-26.

[6] 住房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7] 栗江鹏.太原市海绵城市生态文明建设[J].山西建筑,2015,41(16):27-29.

TheconstructionofspongecityinTaiyuan

ZhangShuai

(TheCollegeofTaiyuan,Taiyuan030032,China)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concept of sponge city, based on the basis situation of Taiyuan, from the Jinyang Street Park, Xinghewan District, municipal roads and other aspects, emphatically discussed the sponge type public facilities, and as a pilot, through targeted projects, made fragmented small sponge together, formation of city large sponge system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aiyuan.

sponge city, source, runoff amount, sponge type public facility

TU991

A

1009-6825(2017)26-0136-03

2017-06-21

张 帅(1996- ),男,在读本科生

猜你喜欢

太原市太原海绵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超级海绵在哪里?
解读“海绵宝宝”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太原清廉地图
太原市园林绿化植物选择及分析
太原市六家药茶企业获省级授权
除夜太原寒甚
海绵是植物吗?
太原市第四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