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亨颐教育思想研究文献综述

2017-04-08邱丙亮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春晖改革思想

苏 亚,邱丙亮

(贵州师范大学 1. 教育科学学院; 2. 历史与政治学院,贵阳 550025)

经亨颐教育思想研究文献综述

苏 亚1,邱丙亮2

(贵州师范大学 1. 教育科学学院; 2. 历史与政治学院,贵阳 550025)

经亨颐作为民国时期著名的教育家,是近年来部分学者关注和研究的对象,相关研究成果也陆续问世。在对其现有相关书籍和文献进行梳理分析后,发现当前关于经亨颐教育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改革、人格教育、纯正教育、教师专任、师范教育、体育教育几方面。而后续研究仍有朝着理论深度和广度延伸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经亨颐;教育思想;文献综述

经亨颐(1877—1938),字子渊,号石禅,晚号颐渊,浙江上虞人。民国时期著名的教育家、书画家。目前,“中国知网”检索出首篇关于经亨颐的文章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即《经亨颐和〈经亨颐日记〉》(姚辉《浙江学刊》)。但在随后的近三十多年内,关于经亨颐的研究并未形成热潮。为了更好地总结当今学术界对于经亨颐教育思想方面的研究,笔者基于“中国知网”中“中国期刊全文”、“中国优秀硕博学位论文全文”、“中国重要会议全文”和“中国重要报纸全文”四个数据库,以“经亨颐教育思想”为检索词条,以“篇名”和“题名”为检索项,以“精确”为匹配类型,时间跨度从1983年1月1日至2016年11月1日,将搜索到的 “经亨颐教育思想”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望能为读者呈现近年来经亨颐教育思想研究成果的轮廓。

一、经亨颐教育思想研究的文献分析

图1 1983—2016年国内关于“经亨颐教育思想”研究成果量化分析(刊物种类)

二、国内对经亨颐教育思想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

笔者主要从相关书籍和期刊、硕博士论文两方面对经亨颐教育思想进行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分析。

(一)书籍方面相关研究

《约法与教育》(1930)、《经亨颐日记》(1984)和《颐渊诗集》(1984),这三本书籍是目前关于经亨颐最早的著作,同时也是了解经亨颐及其思想概况的最佳资料。

图2 1983—2016年国内关于“经亨颐”思想研究成果量化分析(刊物种类)

图3 1983—2016年国内关于“经亨颐”、“经亨颐教育思想”研究成果量化分析(发表年份)

张彬的《经亨颐教育论著选》(2003)整理了经亨颐先生在1913年至1925年间的演讲和已发表的文章,文末并附有经亨颐从1917年至1919年的日记选录。该书较为真实和完整地“记录了经亨颐在师范教育和普通中学教育方面的思想理论”,[1]2是研究经亨颐教育管理思想不可或缺的资料来源。

董郁奎的《一代师表:经亨颐传》(2007)以时间为主轴叙述了经亨颐的生平经历、教育思想的形成过程以及教育实践活动。全书共二十一章,每章独立且分有各自的小标题。这种以线带面的写法为读者更好地窥探经亨颐一生曲折的教育实践提供了直观感知。[2]目录1

张彬等编的《经亨颐集》(2011),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说”,主要包括经亨颐投身教育事业时在各期刊上发表的文章。第二部分“演说”,主要包括经亨颐在浙江一师、春晖中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任职时所做的演说。第三部分“文牍”,主要包括经亨颐在任浙江省教育会长时的各种公文。第四部分是“颐渊诗集”,主要包括经亨颐从1927年到1936年所著的诗文。第五部分是日记,从时间上看,主要集中在丁巳年(1917)、戊午年(1918)、己未年(1919)这三年之中,其中部分正规手稿现今珍藏在浙江省图书馆中。[3]前言9通读此书,将有助于了解经亨颐一生的教育思想脉络,是研究经亨颐教育思想的重要书籍。

陈华的《名校与名校长的诞生》(2011)采用叙事的写作方法,探讨了 “校长群落”的聚集性,其中包括浙江“人格教育派”校长群落,而经亨颐的人格教育则是浙江“人格教育派”中的代表。关于经亨颐的人格教育思想,作者主要围绕其在浙江一师任职时所倡导的人格思想进行论述,为后期读者解读经亨颐的人格思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4]目录1-2

杨斌的《教育照亮未来:民国八大教育家经典文选》(2013)遴选了八位民国时期典型的教育名家作为研究对象。在这八位名家中,作者在反复斟酌并仔细权衡其贡献后确定为:蔡元培、胡适、张伯苓、经亨颐、晏阳初、陈鹤琴、陶行知、叶圣陶。经亨颐位列第四,足见其在民国时期对教育的贡献程度。在该书中,作者主要在《经亨颐教育论著选》中择选出九章,时间为1914年至1924年,主体内容为:校训解释(主要是浙江一师校训解释)、师范学校之特质、生活教育、人格教育、不追求速效教育、最近教育思潮、春晖中学、教育感触与教育方针等。[5]导言3-4该书较为全面地论述了经亨颐多维的教育思想,值得细细品读。

(二)期刊、优秀硕博论文方面相关研究

赵拥军 男,1964年出生于河南封丘,博士.现为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导航与空天目标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雷达信号处理和阵列信号处理.

1.经亨颐教育改革思想的研究

经亨颐教育改革方面的研究文章总体来说比较丰硕,笔者主要择选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加以阐释。如:张彬的《经亨颐的教育改革理论和实践》(1984),探讨了经亨颐教育改革的理论路径和实践路径。在教育改革理论方面,经亨颐主张:“采取‘与时俱进’的办学方针(提倡国民道德,强调军国民教育和美育);慎重选聘教师,抓好办学关键;改革管理制度,实行民主治校;提倡文学革命,改革国文教授;改革学年制,试行学科制;活跃学术空气,丰富课外生活。而在教育改革实践路径上,经亨颐主张:改革教育,首在发动(主要是通过各种途径大造舆论);联络学界,探讨实行;发展社会教育。”[6]不难看出,该文道出了经亨颐是一个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大教育家,在注重理论改革的同时,更加注重理论得以实践的具体路径。董舒林的《中等教育的改革者经亨颐》(1986),该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经亨颐改革所涉及的领域和突出的重点,即教育思想、行政管理、教学方法、教学体制等;第二部分论述经亨颐教学改革所产生的影响,即“第一,教学改革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全校学生不仅积极参加五四运动,而且也主动参加后来被称为‘一师风潮’的维护教育改革成果的斗争。第二,教育改革不仅培养了学生奋不顾身参与革命斗争的爱国精神,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形成勤奋学习的优良学风。第三,教学改革为浙江一师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7]宋超女的《近代教育改革家经亨颐》(2007)发表在经亨颐诞生130周年之时,主要目的在于告诫后人经亨颐是一位“被险些遗忘的教育大家”。该文从四个方面论述经亨颐的教育改革,即“负笈东瀛,教育救国;主掌一师,除旧布新;致力改革,独立办学;创办春晖,实践理想”。[8]对于这几方面的改革内容,作者有理有据分析的同时也为读者全方位解读经亨颐的教育思想呈现出一张清晰的认知地图。高宁的《经亨颐与浙江一师的教育改革》(2011)主要谈论经亨颐在浙江一师所进行的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以“深化管理体制和课程标准改革作为突破口,实行改授国语、教师专任、学生自治、学科制四项改革”[9]。在学校管理层面上提倡民主;在学校制度改革方式上寻求灵活多样;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上呼吁与时俱进。毋庸置疑,这些教育主张一洗当时陈腐的教育思想,让学校教育氛围充满民主气氛,呈现出学校教育改革后的新气象。徐正林在《经亨颐的“教育救国”思想与实践探析》(2013)中认为,“经亨颐的教育救国实践主要通过浙江一师、春晖中学、省立第四中学这三个教育实体机构和浙江省教育会这个教育活动平台开展。而‘教育救国’的主要内容靠‘纯正’的人格教育和‘动’的教育实现。”[10]不难看出,经亨颐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近代教育家,同时还是一位忧国忧民并想通过教育来拯救中国命运的改革家。

2.经亨颐人格教育思想的研究

陈永华在《试析经亨颐人格教育思想》(2003)一文中,分析了经亨颐人格教育孕育的时代背景,进一步论述什么是人格教育,人格教育在学校中如何实施,对其人格教育的影响给予高度评价。[11]刘萍的《经亨颐人格教育思想探析》(2009)是对经亨颐“人格教育”诠释最为全面的文本之一。全文分四个部分论述,第一部分主要是从当时的“教育救国”浪潮的大背景来反观经亨颐“人格教育”形成的小背景。第二部分是对经亨颐思想相关文本的详细解读,主要阐述经亨颐“人格教育”所指向的具体目标。第三部分是对经亨颐“人格思想”的细读,从微观的视角具体看“人格教育”的内涵及主张。第四部分以经亨颐在“春晖中学”的教育实践为落脚点,总结了经亨颐的“人格教育”在春晖中学具体运用后的成败经验,同时提出“今天,我们重温旧梦,重提经亨颐的人格教育思想,并把当年的春晖中学作为教育的‘原型和模板’之一,就是期望让那些决心融入到这种教育中的人,看得更清楚些”[12]。杨景秀和赖学军在《浅论经亨颐的“人格纯正教育”》(2014)一文中认为经亨颐“人格纯正教育”的践行是以春晖中学为基地,同时在理解经亨颐“人格纯正的教育”的基础上明确指出:“‘人格的纯正教育’是对人的聚焦,并认为教育目标直指‘人’、教育者要具备纯良品性以及受教者求知和个性发展并重。”[13]与此同时,对人格教育与艺术教育、人格教育与生活教育、人格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概念做了具体辨析。由此可见,作者既有对于经亨颐思想的解读,又有自身对“人格纯正教育”的独到见解。总体来说,该文较为全面且深刻地诠释了经亨颐“人格纯正教育”思想的内涵。

3.经亨颐纯正教育思想的研究

李兴洲在《经亨颐:要办“纯正教育”》(2007)一文中,谈论了经亨颐“纯正教育”思想的内涵及其表现,同时结合经亨颐纯正教育的理念,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提出:“纯正教育,是一种纯粹的事业,不应受外力的干扰和感染,应当遵循教育本身固有的规律办教育,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不偏不倚,自然发展。这种纯正教育是对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充分肯定,是对功利主义教育的批判。”[14]在文中,作者对纯正教育的理解虽然不是经亨颐纯正教育思想的全部,但却将该教育思想形象地表达出来,并提出具体可操作的实践路径。而且还不惜笔墨地对经亨颐纯正教育思想一一进行解读,主要体现在人格教育、动的教育、提倡学校训育、注重学生的体育和全面发展这四个方面。李兴洲在另一篇文章《经亨颐“纯正的教育”思想研究》(2009)中,主要是以“春晖中学”为研究对象,着重谈论经亨颐在该校实行纯正教育思想的具体内容,并以史为鉴,反躬自省,在解读经亨颐思想的基础上,对于当下教育改革所要关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在字里行间中,读者很容易捕捉和感受其对当今教育的忧虑之情。李媛媛的《经亨颐和春晖中学:“纯正教育”思想关照下的办学实践》(2011),以“春晖中学”为研究对象,“以学校发展为主线,主要探讨春晖中学如何将‘纯正教育’思想植入办学实践之中,并通过怎样的管理手段来促进学校教育效能最大化发挥”[15]。该文分成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第二部分勾勒出经亨颐“纯正教育”产生的时代背景;第三部分界定“纯正教育”的内涵;第四部分介绍“纯正教育”关照下的春晖中学办学实践;第五部分总结春晖中学的办学经验,并提出对于当今中学办学与改革方面的启示与建议。该文对“纯正教育”产生的背景、内涵、实践的过程以及为后来者提供办学经验等方面做出具体而详细的解读,是研究经亨颐“纯正教育”思想不可多得的二手材料。

4.经亨颐教师专任思想的研究

吴臻的《教师视角下解读经亨颐教师专任思想》(2008)一文是从教师的视角来谈论经亨颐的教师专任思想。在文中,作者从当时社会转型这一大环境分析经亨颐教师专任思想的成型过程,进而提出经亨颐教师专任思想的内容,主要有扩大专任教师的数量、塑造教师专任的大环境、搭建专任教师多重社会角色平台三个方面,最后一部分提出经亨颐的教师专任的实践以及给教育界带来的深远影响。[16]可见,经亨颐不仅是教育理论改革的提出者,而且是其教育改革思想的实践者,该文将经亨颐置于教师的视角下进行研究,可以更加全面、真实地感知其多维思想中教师专任思想的魅力。

5.经亨颐师范教育思想的研究

张彬在《经亨颐的师范教育思想》(1999)一文中写道:师范学校的建设应当以人格教育和全面发展为重点。在该文中,作者细致谈论了人格教育的内容及作用,同时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即人格教育在师范教育中所不能忽视的种种弊端。同时还在参考大量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经亨颐在师范教育改革中的具体措施,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建立一个独立的师范学制系统,师范教育应当以培养小学教员为目标;为完成目标,在课程设置上应当充分体现‘示范性’特点;教学内容上也要进行改革以及实行学年制。”[17]虽然经亨颐提出的一系列关于师范教育改革的措施并未实行,但该师范教育思想所透射出的先进性、实践性依然对当今师范教育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6.经亨颐体育教育思想的研究

在经亨颐体育教育思想研究方面,金鑫的《经亨颐体育思想的研究》一文(2016)乃是最重要的代表作。该文较为系统地阐述了经亨颐多维思想中的体育教育思想,认为经亨颐对体育教育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并强调经亨颐体育教育思想在具体实践运用中也比较丰富,故认为其思想中的这一部分存在继续深度挖掘的空间。文中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谈论经亨颐的体育思想:内容、特征、成因等。最后作者提出自己对于经亨颐体育教育思想的思考,并给予当今教育合理的建议。[18]需要言明的是,该文是对经亨颐体育教育思想深入全面挖掘的开山之作,难免会出现挖掘深度和广度不够的情形,但却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即在那个动荡的时代,经亨颐就非常重视学生的体育锻炼,不允许文化课抢占体育课的时间,注重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这对当今的教育管理者来说,可谓是一种劝告。

三、关于经亨颐教育思想的述评

综上所述,关于经亨颐教育思想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但研究成果并不丰硕。从笔者所搜集的资料来看,具有如下特点:第一,从经亨颐思想研究成果的地域来看,主要集中在浙江一带,其他省份很难见到相关的研究成果。可见,国内关于经亨颐思想的研究地域色彩比较浓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弘扬某些地方的文化,但会使研究局限于某个狭小的空间领域内,不利于其思想研究的长远发展。第二,现有经亨颐思想研究相关成果的所载期刊级别相对较低,而且国内在该领域研究的代表性人物较少。因此,关于经亨颐思想的研究目前还处于被学界低估甚至是遗忘的阶段,当然,也足以说明其思想研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第三,从经亨颐相关研究的现状来看,目前国内对于经亨颐思想的挖掘不够重视,真正有价值的资料基本上还处于保密甚至是遗忘状态,更可悲的是大部分国人并不认识其人,这大概与其相关资料的匮乏有关。然而资料匮乏并不代表没有研究的空间,国内部分学者在掌握有限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转换视角依然做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与此同时,还有一部分专家仍在持续研究经亨颐,比如张彬、李兴洲等。因此,关于经亨颐的教育思想研究仍有继续挖掘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从国内对经亨颐教育思想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来看,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还存在以下几点不足:第一,研究者对经亨颐教育思想的研究主要偏向单线理论方面的挖掘,而对于经亨颐教育思想的下位研究,即实践方面的研究比较少。第二,研究主要关注经亨颐“教育改革”“纯正教育”“人格教育”这几个方面,而对于“教师专任”“师范教育”“体育教育”等,虽有所提及,但这些方面的研究力度还有待加强。第三,研究主要以“浙江一师”“春晖中学”为对象,研究对象受限,不利于对于其教育思想的传播。第四,研究涉及经亨颐“陶冶教育”时基本上只是蜻蜓点水式的论述,并未形成详细系统的研究,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

经亨颐作为民国时期著名的教育家、改革家,对近代教育改革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应被遗忘的,其教育思想虽主要践行于浙江省内的学校,但其教育思想的精髓绝不会拘泥于某一空间领域,而是具有开放性、包容性等特点。因此,经亨颐教育思想的相关研究理应被当今学术界所重视,其教育思想理应为当今国人所熟知。笔者在此做其相关方面的研究综述,意在引导读者对经亨颐有初步的了解。同时呼吁经亨颐教育思想的相关研究者能突破狭隘的地域限制,期待教育学界形成更为浓厚的经亨颐教育思想研究的学术氛围,把经亨颐教育思想研究推向一个新阶段。

[1]经亨颐.经亨颐教育论著选[M].张彬,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董郁奎.一代师表:经亨颐传[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3]经亨颐.经亨颐集[M].张彬,经晖,林建平,编.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4]陈华.名校与名校长的诞生[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5]杨斌.教育照亮未来:民国八大教育家经典文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6]张彬.经亨颐的教育改革理论和实践[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1):110-119.

[7]董舒林.中等教育的改革者经亨颐[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4):157-162.

[8]宋超女.近代教育改革家经亨颐[J].教育与职业,2007(22):100-102.

[9]高宁.经亨颐与浙江一师的教育改革[N].学习时报,2011-02-14.

[10]徐正林.经亨颐的“教育救国”思想与实践探析[J].教育探究,2013(2):78-82.

[11]陈永华.试析经亨颐人格教育思想[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3):13-15.

[12]刘萍.经亨颐人格教育思想探析[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9:55.

[13]杨景秀,赖学军.浅论经亨颐的“人格的纯正教育”[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1):63-65.

[14]李兴洲.经亨颐“纯正的教育”思想研究[N].中国教育报,2007-04-06.

[15]李媛媛.经亨颐和春晖中学:“纯正教育”思想关照下的办学实践[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16]吴臻.教师视角下解读经亨颐教师专任思想[J].柳州师专学报,2008,23(6):68-70.

[17]张彬.经亨颐的师范教育思想[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3):81-85.

[18]金鑫.经亨颐体育思想的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6.

[责任编辑 石 悦]

2016-12-05

苏亚(1989— ),女,河南永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教育史;邱丙亮(1989— ),男,河南信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

G40-09

A

1008-6390(2017)02-0089-05

猜你喜欢

春晖改革思想
水木荣春晖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春晖
思想与“剑”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唱给父母的赞歌
改革之路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吴春晖藏石欣赏
改革备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