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017-04-08曾彦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互动模式课堂效率创新思维

曾彦

【摘 要】对于高中生而言,高中数学教学是重难点,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高中数学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先前的高中数学教学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方面上存在诸多问题,为了更好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课堂的效率,一个有效地途径就是将创新思维培养模式合理应用于平时的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展开师生互动,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能够让高中生活学活用,提高数学解题能力,提高数学成绩。

【关键词】高中生;数学教学;创新思维;课堂效率;互动模式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社会、经济、科技正在不断发展与变化中,这些领域将创新作为发展的动力,对此,创新型人才已经是各大企业争相招聘的热门人才,这也为我国教育提出了要求,实行创新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数学为高中基础科学课程之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点。

一、高中数学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影响因素

高中生处于高度学习环境中,培养创新思维不易,但只要合理應用,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就能够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意识,笔者通过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总结出创新思维的影响因素有学生接受和处理能力、数学的知识框架及其它非智力因素。

(一)学生接受和处理能力。高中数学的创新思维的培养重点就是对数字信息的接受与处理的能力,这主要由学生决定。高中数学的信息接受的能力是指学生在对自己遇到的高中数学试题的理解能力,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取有用的信息,并将其信息存在自己的大脑中,这就为数学学习准备有用的创新思维的素材。[1]数学信息处理能力是指高中生能够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有效地演绎、推理、假设,并将其应用于数学问题的解决中,这是创新思维能力实践的环节。

(二)数学的知识框架。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经过几千年来的发展历程,有着丰富的知识体系,对此,一个高中生要想在数学学习中更好的发挥创新思维能力,就必须具备一定量的数学知识框架,通过这一个合理的框架才能够有效地吸收数学知识,避免出现重叠、混乱的现象。人的大脑就像一座图书馆,每一个数学知识就如书架上的一本本书籍,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安排,将会影响知识应用的效率,就难以在有限的考试时间里昨晚试题。[2]对此,高中生需要对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有效整合,构建一个完整、体系化的数学知识体系,一遇到数学问题,就会应用创新思维找到相关的数学知识点来解决。尤其在紧张的高中数学学习中,一个好的数学知识框架体系,将会极大地提高做起效率,解决学生做题时间不足的现象。

(三)其它的非智力因素。对于一个学生而言,在学习环节上,会因学习态度、学习目的、学习习惯等非智力性的因素影响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果一个学生没有一个坚持持久的学习意志,在面对繁杂的高中数学问题,就会产生畏惧之情,这样就不可能学好数学知识。学习态度非常重要,一个有好的学习态度的学生,会主动的学习数学知识,积极解决数学难题,勤能补拙。[3]兴趣也是一个影响数学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一个不变的道理,如果一个高中生失去对数学学习知识的兴趣,就难以发挥数学的创新思维的培养。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的方法

创新思维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需要教师依照新课改的要求,针对学生的实际能力,为其制定一套合适的高中数学教学的创新思维培养的方法。对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总结出如下解决的措施:

(一)突破传统模式.拓宽创新空间。中学数学没有一成不变的教学法,也不应该有固定教学模式。以往课前准备教案依据的只是一种预定的假设状态下的教学模式,学生课堂的活动必须服从于这种模式。而我们应提倡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的,运用现代手段,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主动发展,渗透研究性学习,积极创新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教师的组织、指导和促进作用,形成良好数学认知结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得更自由、更充分。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更好地培养。讲授新课之前,先设置一个疑团,让学生产生悬念,急于要了解问题的结果,而使学生求知欲望大增。

(二)增强开放力度,构建创新平台。增强教学的开放力度,有利于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为其创新意识、能力的发展拓宽了其有效的平台,给予了创新的自由天地。只要学生在教学中不断自我完善和相对有所发展,就应当加以鼓励。原来不喜欢数学的,现在有了兴趣,就是进步。别人不能回答的问题他能回答,别人只有一种解法他有多种解法,就是创新。在主动学习的环境中,学生相互学习,自我教育,形成创新氛围,健康人格是开放教学的最高境界。

(三)精心设计练习,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练习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识形成技能的一种基本的活动方式,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它一般都处于后半节课,也是学生精神最容易分散的阶段,怎样才能使练习有意思,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是教师要重视研究解决的问题。在平时的练习中教师可以经常设计一些开放性练习。所谓开放性练习是指一个数学问题,它的答案不唯一或有多种解法。在教学中设计开放性练习,给学生能够充分表现个性,激励创新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许久敏;自主学习是学生打开数学大门的钥匙——略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1(11)

[2]王志刚;课堂教学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01)

[3]陈俊新;唯有"活"水明如镜——新课程下高中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刍议[J].考试周刊.2011(52)

[4]谭祖春;高中数学教学目标设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A].创新驱动,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吉林省第七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2

[5]孙晓春,任永莉,刘博昌;贫困区域学校新课程背景下化学课"自主学习"教学策略的行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Q2011

猜你喜欢

互动模式课堂效率创新思维
基于“平面镜”为例分析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互动模式
基于网络环境的互动英语教学分析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