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栓通对急性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研究
2017-04-08向林
向林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药学部,广东广州 510515)
脑栓通对急性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研究
向林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药学部,广东广州 510515)
目的探讨脑栓通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9例急性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均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均采用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及康复治疗,联合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栓通胶囊(每日3次,每次3粒)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2,4周时,采用欧洲卒中量表(ESS)及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价两组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1,2周及结束时联合组患者ES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联合组患者在治疗1,2,4周时功能独立性评定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27%(P<0.05)。结论脑栓通胶囊具有抑制血栓形成,保护受损脑组织及促进神经损伤修复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脑栓通胶囊;急性脑梗死;运动功能;神经损伤
急性脑梗死通常是由于血栓堵塞脑部动脉导致部分脑组织区域血供障碍,继而发生缺血缺氧及坏死所致。其治疗的主要原则是尽快解除血管阻塞,恢复缺血区域脑部血供。由于部分神经元在缺血情况下仍具有一定的存活能力,及时恢复血供可减小或逆转脑组织损伤,但缺血脑组织恢复血供时会出现过量活性氧自由基攻击脑组织,导致缺血-再灌注损伤[1];同时,脑梗死患者常存在不同程度的后遗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因此,急性脑梗死恢复期不仅需要关注原发病的治疗,还须重视对受损神经组织的保护及修复,减轻患者运动功能障碍[2]。本研究中采用中成药制剂脑栓通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研究了其对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入院诊断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3];年龄45~76岁;脑梗死首次发作,CT及MRI检查明确梗死病灶,同时无陈旧性梗死灶;经治疗恢复意识后存在运动功能障碍,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FIM)评分在90分以下。
排除标准:既往有颅内出血性疾病或占位性病变及精神病病史;合并其他神经系统病变导致的运动功能障碍;合并心、肝、肾系统严重功能障碍。
病例选择与分组: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9例。根据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联合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联合组中,男27例,女18例;平均年龄(59.1±10.5)岁;合并高血压21例,糖尿病15例,血脂异常11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21例;平均年龄(59.7±11.3)岁;合并高血压17例,糖尿病15例,血脂异常1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可配合完成治疗。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即控制卒中危险因素,降糖降压治疗,康复训练;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80078,规格为每片100 mg),每次100 mg,每日1次;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819,规格为每片20 mg),每次20 mg,每日1次。联合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脑栓通胶囊(广东华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40093,规格为每粒0.4 g),每次3粒,每日3次。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后评价疗效。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评价: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2周及治疗结束时评价两组患者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采用欧洲卒中量表(the european strock scale,ESS)[4]及FIM进行评价。ESS用于评估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情况,量表包括14个项目,总分为0~104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运动功能越好。FIM用于评估患者认知及运动2项功能,反映卒中患者的独立性与对辅助的依赖程度。FIM量表共有18项,总分为0~126分,得分越高,表示独立能力越好,对辅助依赖程度越轻。
疗效评价:采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5],根据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值变化判断疗效。其中,治疗后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幅度在90%以上者为基本痊愈;治疗后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幅度在45%~90%之间者为显效;治疗后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幅度在18%~45%之间者为有效,治疗后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幅度为18%及以下者或死亡为无效。以前三者合计为总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ESS 评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ES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组在治疗1,2周及治疗结束E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的ESS评分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同组相邻2个评测时间点的ESS评分具有显著差异(P<0.01)。详见表1。
2.2 FIM 评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FIM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组在治疗1,2周及治疗结束时FI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的FIM评分均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同组相邻评分时间点FIM评分具有显著差异(P<0.01)。详见表2。
2.3 临床疗效
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ESS评分变化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ESS评分变化比较(±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 P<0.01。表2同。
F值P值组别联合组(n=45)对照组(n=44)t值P值治疗前51.9±10.6 52.5±10.4 0.134 7 0.893 1治疗1周65.8±11.3 56.1±11.7 3.978 6 0.000 1治疗2周73.6±12.5 63.7±10.9 3.978 6 0.000 1治疗结束时85.2±13.6 73.5±12.7 4.192 5 0.000 1 60.51 29.54 0.000 0 0.000 0
表2 两组患者FIM评分变化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FIM评分变化比较(±s,分)
组别联合组(n=45)对照组(n=44)t值P值治疗前47.9±10.3 48.4±10.5 0.226 8 0.821 1治疗1周63.5±11.6 51.2±10.5 5.240 8 0.000 0治疗2周85.7±11.9 69.3±12.8 6.261 9 0.000 0治疗结束时97.4±15.8 86.2±13.9 3.547 5 0.000 6 F值P值140.09 94.26 0.000 0 0.000 0
表3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疗效比较[例(%)]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属中医“中风”范畴。《伤寒论》曰:症见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舌蹇不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其特点类风邪善行数变,因而得名[6]。症状描述与现代医学关于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症状较一致。中医认为,中风发生归于虚、火、风、痰、气、血六端,早期为邪实,表现以痰瘀阻络、瘀血阻滞多见,后期随着病情进展主要表现为瘀证与虚证[7-8],原因在于中风致诸脏亏虚,运化失常,气虚血瘀,气虚则血行无力滞于脉中,加之运化失常致元神失养,最终导致认知功能及运动功能受影响[9]。基于以上对中风病因病机的认识,治疗急性脑梗死恢复期的患者应从解瘀及补虚入手。
脑栓通为中成药制剂,以蒲黄、赤芍、郁金、天麻及漏芦组方。蒲黄性甘平,归肝经及心包经,主治瘀血阻滞、血行不畅;赤芍性平,味苦,《本草经疏》中认为其为手足太阴引经药,入肝脾血分,行血除痹,活血散瘀;郁金性凉,味辛、苦,入心肺二经,活血止痛,清心解郁,行气化瘀;天麻又名赤箭,性平味甘,入脾、肾、肝、胆及心经,行血通窍,补助阳气,《本草汇言》中指出,天麻主四肢挛急,语言不顺,一切中风,风痰;漏芦性寒,味微咸,入胃经及大肠经,舒筋通络。以上诸药共同起到行血化瘀、通络通窍、补助阳气的功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瘀证与虚证均有疗效。
现代药理学研究提示,蒲黄醇提取物中含有降低血清胆固醇成分,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及抑制斑块形成,同时其提取物中含有促进血栓溶解的成分[10]。脑缺血区域恢复血供后可出现过量氧自由基损伤缺血脑组织,即出现缺血-再灌注损伤,而赤芍提取物中含有的没食子酸酯成分对氧自由基具有清除作用,因此对于急性脑梗死后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修复脑组织的功能[11]。郁金提取物中的挥发油成分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同时抑制脂质附着于动脉血管壁上,与蒲黄醇提取物均具有抑制血栓再形成的功效[12]。漏芦提取物中含有的蓝刺头碱成分可促进脑缺血区域受损神经恢复[13]。可见,脑栓通各组分可保护急性脑梗死患者再发脑梗死,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及促进神经恢复[14-15]。
本研究中主要采用ESS与FIM量表评定急性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影响,评价侧重点不同。ESS侧重反映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评价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ESS评分逐渐提高,同组内不同时间点ESS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1);联合组患者在治疗1,2周及治疗结束时的ES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联合组患者运动功能恢复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FIM侧重反映急性脑梗死患者独立能力及对辅助依赖的程度。两组患者经治疗后,FIM评分逐渐升高,两组患者的神经损伤恢复,独立水平均有提高,而联合组在治疗1,2周及治疗结束时的FIM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期(P<0.01),在治疗结束时联合组患者独立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恢复期除预防血栓形成外,给予脑栓通胶囊可促进受损脑组织修复,减轻患者脑梗死后遗症,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1]肖海.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研究进展[J].海南医学,2011,22(17):121-123.
[2]周翠侠,胡永善,崔晓,等.综合干预对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及综合功能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8):1-4.
[3]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4]张江,王大力,彭延波,等.脑卒中常用量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死亡预测的价值[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13(12):1108-1111.
[5]中华神经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6]马飞,林鹏,喻锦城,等.早期应用丹参芎嗪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医药导报,2012,18(7): 22-24.
[7]黄冠峰,张允岭.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2):83-85.
[8]孟莉,焦富英,乔敏,等.脑栓通颗粒对实验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J].实验动物科学,2010,27(4):37-39.
[9]代丽,卢智,张倩,等.针刺神经肌肉刺激点对脑卒中后手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6): 1033-1034.
[10]李宗花,张婉娴,朱彤彤,等.郁金防治急性缺氧小鼠脑损伤的机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1):4198-4199.
[11]孔祥鹏,陈佩东,张丽,等.蒲黄与蒲黄炭对血瘀大鼠血液流变性及凝血时间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6):129-132.
[12]田伟,毕玉婷,周启龙,等.没食子酸酯对神经细胞的抗氧化保护作用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3,25(10): 1423-1427.
[13]包小妹,罗素琴.祁州漏芦化学成分和药理学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1,7(9):176-177.
[14]王知非,詹乐昌,潘锐焕,等.脑栓通胶囊与氯吡格雷片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新中医,2015,47(8):21-23.
[15]吴敏,邓时慧,奚春联.脑栓通对急性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西南国防医药,2015,25(5):493-495.
Clinical Effect Research of Naoshuantong Capsules for Motor Function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in Convalescence
Xiang Lin
(Department of Pharmacy,Southern Hospital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China510515)
Objective To research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Naoshuantong Capsules for the motor function of the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CI)patients in convalescence.Methods89 cases of patients who were in the ACI convalescenc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mbinationgroup andthecontrolgroup.Both groups weregiven conventionaltreatmentsof ACI,including aspirinenteric-coated tablets,atorvastatin calcium tablets and rehabilitation.The combination group were added with the Naoshuantong Capsules.ResultsIn the ESS,the combination groups had higher ESS scores at the 1 week,2 weeks and 4 weeks of treatment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1); In the FIM,the scores of the combin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e result in the control group at 1 week,2 weeks and ending of the treatment(P<0.01).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n the combination group was 93.33%which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77.27%i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Naoshuantong Capsules shows the advantage of inhibiting thrombosis,protecting the damaged brain tissue and promoting the effect of nerve damage repair,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Naoshuantong Capsules;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motor function;nerve injury
R285.6;R286
A
1006-4931(2017)01-0066-03
10.3969/j.issn.1006-4931.2017.01.021
2016-09-13)
向林(1979-),女,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为中药学,(电子信箱)zgggws@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