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创新能力培养,构建物理高效课堂
2017-04-08肖安康
肖安康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灵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是深化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需要,也是新课程标准中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基本要求。笔者结合实践教学经验,着重就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了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初中物理;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长期以来的初中物理教学中,往往采取的是“以灌输为核心、以考试为手段”的教学模式,这不仅导致学生的课业负担较重,只是僵化、被动的接受物理知识,而且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也无法得到良好的培养与发展。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必须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展,以更好的启迪学生智慧,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促进学生物理素养与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一、创设学习情境
心理学研究证明,当课程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爱好、实际生活越接近时,学生对知识的接纳程度将越高,也越容易主动、积极的去探索问题与思考问题。因此,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兴趣爱好,通过创设一系列有利于学生自主创新、自主探索的学习情境,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并最终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光的折射”教学中,我首先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创设了两个学习情境,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勤于探究、乐于思考。首先我分别用光盘、小平面镜、白纸等物体的正面在教室的各个不同方向对学生展示,然后向同学们提问道:“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些物体产生了反光的现象呢?每个物体反光现象相同吗,是否有区别呢?”同学们纷纷回答道:“都有反光现象,但有的明显有的不明显。”我紧接着追问道:“这种差异的产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同学们都感到非常的迷惑,成功的激发了同学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我并不立即告诉同学们答案,而是紧接着创设了第二个生活情境:在装有清水的容器中竖放铅笔,然后从学生从容器的上方与侧方观察水中铅笔的变化。同学们们会发现铅笔不仅看起来比原来粗,而且像从中间折断了一般。我提问道:“那铅笔有没有真的折断呢?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同学们发现这些物理现象都不能用以前学过的光学知识解释,非常想知道原因,由此我导入新课“光的折射”。
在上述教学活动中,我通过创设这一系列学习情境,不仅能更贴近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乐于学、善于学。以兴趣激发出了学生自主创新意识与自主探索意识,实现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营造学习氛围
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形成愉悦的学习情绪以及良好的学习心态,通过积极思维、大胆创新,使学生能更好的进入到思维创新的状态当中。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应积极营造出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与教师之间能相互尊重、相互启发、平等对话,在保证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的同时,也能充分发挥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主动性与创新性;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多鼓励学生进行分组探讨、自主探究,以引导学生敢于提问,敢于发表意见,而非处处只是唯教师的观点是从,以此更好的挖掘出学生的创新潜能。
例如,在“超声与次声”教学中,我首先结合教学内容提出了相关问题,如“我们能听见蜜蜂振动翅膀的声音,但能否听见蝴蝶振动翅膀的声音呢?”,“我们能否听见蝙蝠的叫声呢?”等等,说完这些生活中的现象后,同学们突然发现自己从未想过这些问题,纷纷开始思考与讨论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而我则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进行自主探究,我让学生自主思考并分小组探讨。在讨论过程中,我始终尊重学生的观点与思路,在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思维发散与创新的同时,并适机引导正确的结论。例如我向同学们提示道:“为什么有的声音我们能听到,有的声音则不能听到,声音具有什么特性呢?”同学们通过讨论与探究,最终得出“人耳不能听到低于20HZ和高于20000HZ的声音”这一正确结论。
在上述教学活动中,我通过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小组互动交流,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这一方式能够有效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更愿意积极思考,敢于发表意见,实现了学生创新能力的良好发展。
三、革新教学方法
传统初中物理教学,主要采用的是灌输式的单一教学方法,不仅教学效果不佳,而且容易遏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为更好的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革新原有的单一的教学方式,并积极利用探究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合作式教学等多种新型教学方式,以更好的启迪学生智慧、发展学生智力,实现学生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认识浮力”的教学中,我首先利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总结生活中常见的浮力现象,如游泳、船浮在水面等,让学生主动的思考与回忆,感知浮力的现象,通过这种方式调动同学们的思维,使同学们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接下来我利用乒乓球上浮和石块下沉实验进行了探究式与合作式教学,让学生分小组亲自动手实验与合作交流,探究得出浮力的特点与浮力的方向: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会受到来自液体或气体施加的浮力,其方向竖直向上,作用点在受力物体的重心上。除以上教学方式以外,笔者还积极利用微视频、多媒体课件等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图像、视频、声音等多种形式以展示浮力現象与浮力知识,从而进一步增强了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与直观性。
在上述教学活动中,我通过采用多元方法进行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引导其自主探究,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优化实验教学
要在实验教学中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方面应优化物理实验内容,将原有的教师演示性实验转化为学生为主的探索性实验,并通过多样化的实验方法,以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还应多鼓励学生在课堂与课外多进行小实验、小发明、小制作等实验活动,鼓励学生成立物理兴趣小组,这些小型物理实验不仅取材容易,便于实验与观察,而且能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物理学习空间,对于激发学生的物理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都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我设计了拍打脏毛巾的尘土、泼出试管中的水等小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以深刻感受到生活中常见的惯性现象;在“光的折射”教学中,我让学生亲自利用铅笔和盛水的容器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能清楚的感受到光在水中的折射现象,然后利用课本上的折射原理去思考与探究这一现象,解释其原因,最终同学们通过思考与讨论发现,光线从玻璃的一面斜射进来的时候,发生了一次折射;从另一面射出的时候又发生了一次折射。因为玻璃的两个表面是平行的,光线折射两次以后,方向仍然不变,只是向侧面平移了一段距離,所以看上去,铅笔的上半部和下半部错开了一个位置,好像断开了一样。通过实验的探究,同学们进一步深化了对折射原理的应用。
在上述教学活动中,我通过优化实验教学,进一步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实验过程的探索当中,而且能有力促进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强化。
五、传授解题技巧
中学物理的解题方法多种多样,比如整体法、图像法、等效法、思维法、类比法、估算法、逆向法、微元法、假设法等等。教师应当善于培养学生采用多元的方法分析与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把知识有效的组织起来,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自身的创新能力。
例如,对于这道习题:一个“12V 6W”的小灯泡,如果接在36V的电源上,为使其正常发光,怎样调整电路。对于这道题,同学们可以首先逆向思考:如果把额定电压为12V的灯泡接在36V的灯泡上,小灯泡会烧坏。若想要其正常发光,则需要使通过灯泡的电压为12V,可以通过串联一个电阻,使通过电阻的电压为24V。如果同学们分析电路的电压与电流具有一定的困难,可以通过图像法来解题,画图来辅助电路分析。接下来可以通过等效法求串联电阻的电阻值,由于电阻两端的电流与灯泡两端电流相等,因此6/12=24/R,R=48欧姆。
在上述教学活动中,我通过引导同学们灵活应用多种方法去快速的解决物理问题,使其广开思路,变单向思维为双向思维,完善和发展了学生的物理素养,提高其掌握和应用创新技巧的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学习情境、营造学习氛围、革新教学方法、优化物理实验、传授解题技巧等策略与途径,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高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思维。
【参考文献】
[1]郭晓辉.浅谈如何推进初中物理教学创新[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4.32(2):52-53
[2]徐永海.探究初中物理课堂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2015(12):9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