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作品中的伏笔之巧有感
2017-04-08王之宝
王之宝
伏笔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叙事手法,就是上文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或者物,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某种提示或暗示,或者说是前文为后文情节埋伏的线索。因此,对外国文学作品中的伏笔进行了探讨。
外国文学伏笔悬念《麦琪的礼物》一文,情节曲折生动,内容感人肺腑,这与他的写作手法有很大的关系即:结局情理之中,预料之外。
所谓“预料之外”是因为你没有认真深入的去阅读这篇小说,只要你认真阅读就会发现“料”就在里面埋伏着,这个料就是伏笔。《麦琪的礼物》中伏笔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一、真诚热烈的拥抱
男主人公每次下班总是按时回家,夫妻总是有一个热烈的拥抱。虽然贫穷生活,却情深意浓,恩爱有加。这为后文在非常贫穷的基础上还彼此互送礼物奠定了感情基础。
二、金表和秀发的插叙
夫妻俩有两样引以为豪的东西:金表和长发。金表是他祖父传给父亲的,父亲又传给他的传家宝,如果地下室堆满金银财宝、所罗门王又是守门人的话每当吉姆路过那里,准会摸出金表,好让所罗门王嫉妒得吹胡子瞪眼;德拉的秀发泼撒在她的周围,微波起伏,耀眼光芒,长及膝下的美发犹如褐色的瀑布。这也说明在他们家里只有这两样最珍贵,最拿得出门,最值钱。这为后文在非常贫穷的基础上还彼此互送礼物奠定了物质基础。
三、杰姆的奇怪神情
“吉姆站在屋里的门口边,纹丝不动地好像猎犬嗅到了鹌鹑的气味似的,两眼固定在德拉身上”。男主人公的表现可能说明:对德拉改变发型做法的不满意;或者对德拉改变发型做法的吃惊。前者不可能成立,因为他们情深意浓,恩爱有加,所以不管德拉做什么丈夫都会支持和拥护。只有后者,到底什么原因让丈夫吃惊呢?这种悬念勾起读者兴趣,引人入胜。这为后文丈夫买“无用”的发梳做铺垫。
这种伏笔在外国文学作品中非常常见。莫泊桑的《项链》中伏笔悬念尤为精彩,具体体现如下:
1.困窘和幻想
全文对马蒂尔德定位是贫穷却又爱幻想,这为马蒂尔德借项链但
又不能辨别项链的真假奠定了基础。贫穷是马蒂尔德的现实状况,但是她却不甘现状,她对现状感到痛苦,她觉得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的,寒碜的住宅、黯淡的墙壁、破旧的家具、粗陋的衣料这些对她来说是痛苦的,伤心的。她甚至得了狂妄症。她幻想古典豪华的装饰,幻想和优雅男人的交谈,幻想精美的餐具,她幻想漂亮的衣服和珍贵的珠宝。这所有的一切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她是一个虚伪的人。为了面子她不惜自尊去借本不属于她的东西。这为她为了赴宴、为了面子去好友家借项链打下了铺垫。
2.语言和行为
佛来思节夫人:“挑吧,亲爱的”。“当然可以”。这些语句表面看是
佛来思节夫人慷慨大方,乐于助人。实际上是一伏笔。当马蒂尔德拿到项链时她高兴地心也跳了起来,双手发抖,出神了好半天,随后迟疑而又焦急地问,最后得到许可后跳了起来,搂住朋友的脖子,狂热的亲她。这些动作、神态、心理描写充分说明了项链的精美、珍贵、考究、合身。可是就这么精美、考究的珍宝,佛来思节夫人却非常爽快的答应了。并且在还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就根本没有打开盒子并且很随意的收下了。如此宝贵的珍品,她却如此的轻率。这就为下文的假项链做铺垫。
最后珠宝店老板的的语言。“太太这挂项链不是我卖出去的;我只卖出去这个盒子。”这也是下文假项链的有力佐证。
3.疯狂和虚伪
疯狂的行为,虚伪的性格,为下文掉项链做了铺垫。舞会上她的“狂热”“兴奋”“沉迷”“陶醉”几乎忘乎所以,这都佐证了丢失项链是有合理依据的。她丈夫把从家里带来的预备临走时候加穿的衣服,披在她的肩膀上。这是一件朴素的家常衣服,这件衣服的寒碜味跟舞会上的衣服的豪华气派很不相称。为了避免那些穿着珍贵皮衣的女人看见,马蒂尔德想赶快逃走。连路瓦栽拉他都拉不住,匆忙走下台阶。来到大街上,在冷得發抖的情况下找到了一辆破马车。寒碜的衣服使她不愿意在舞池中多呆一会,赶快逃走,而无心关注自己身上的项链是否还在,更无心回顾头来看看项链掉在哪里了。在大街上找了一辆破马车匆匆而上。冻得瑟瑟发抖的马蒂尔德夫妇也不会在意项链是否在身上或者神定气闲的专门看看这辆丢人的破马车的车牌号。这为他们掉项链并且无法找到项链做铺垫。这些铺垫,这些基础,这些事发前已经有的种种蛛丝马迹,这就是伏笔。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文学家们对伏笔这一写作技巧运用的得心应手,我们应该好好研究这种叙事手法,以便在以后的写作中加以运用。
在实际写作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有伏必应,如果你在开头提到了枪,那么在第二或第三段就要提到开枪,不伏不应是败笔,只伏不应同样也是败笔。
(2)伏笔要伏得巧妙,切忌刻意、显露。伏笔一般做到别人无法轻易觉察到,要做到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
(3)伏与应不宜前后紧贴。如果伏笔前后贴得过近,反而会使文章显得呆板,读起来反而显得枯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