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德课堂教学探索

2017-04-08刘建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7年1期
关键词:废旧电池品德探究

刘建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涵盖了以前的多门学科知识内容,如何在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探究,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目的,教师要从实践中进行探索。

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兴趣《品德与社会》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它具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特点。教材安排了“读一读”“说一说”“做一做”“讨论”“参观”“访问”“模拟活动”等多种活泼新颖的教学活动方式,适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教师要遵循这些特点和规律,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以激励为手段,以探究为方法,以实践为根本,以创新为目的做了一些尝试。

一、激发兴趣,精心导课

巧妙地导课是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的基础。教师精心设计导课环节,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为整堂课的进行,打好基础。

1.启迪思维,激趣导入

在新课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精心设计导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安全的生活》一课时,开始教师问:同学们,平日如果你突然发现邻居家失火,你会怎么做?这是一个学生经常所听说的事情,他们踊跃发言:“喊大家来救火”、“打电话找消防队”……学生兴趣由此而发。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揭示课题,学习课文内容。学生心情舒畅,在活泼、愉快的课堂气氛中产生学习动机,完成学习任务。又如,在《做个聪明的消费者》一课导入时,由于买东西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性的行为,我便让一个学生当堂模拟表演替老师买一袋奶(学生没有看包装袋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当学生拿给我时,我便说:“你买的这袋奶老师可不敢喝,怕喝坏肚子。同学们,你们有没有买东西回来后,才发现不称心或买吃的东西回来后吃坏肚子的经历呢?”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我适时引导:“看来买东西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它的学问可大了,你们想不想了解这门学问?”这样导入,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

2.讲述故事,激情导入

小学生对故事非常感兴趣,我们在教学中巧妙地选用一些具有趣味性、知识性、思想性的小故事,如在《从烽火台到互联网》一课时首先问:你们知道马拉松跑的距离是多少吗?马拉松是怎么来的吗?今天啊,老师要给大家讲个故事,在讲述故事中,教师渲染一种悲伤、同情的情绪,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教师趁机发问:谁能说说在今天,你会怎样传递胜利的消息?学生在故事激情中,积极思维,此时教师引出课题,学生对本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创设情境,诱发情感

心理学认为,小学生由于受年龄和心理特点的限制,认识新事物、学习新知识许多情况是在无意注意中接受的,且兴趣容易转移,在导入新課时,如能不断更换容易引起学生情绪色彩的刺激方法,就能“稳住”他们的注意,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创设一定情境,诱发学生情感。如在教学《重负的大地》一课时,导课时,我播了一段视频,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问:看后你有什么感受?自然引出课题,这种形式,引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二、主动探究,研究学习

1.激发好奇,引导探究

在教学中,教师把握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就能激起学生探究、思考的积极心态。例如,在《我们能为地球做什么》一课开始时,我将一支鲜花插在一个烧杯里,再将一节电池内的粉末杂质倒入杯中,让学生设想一下将会发生什么情况,学生好奇心油然而生。下课前,我将烧杯连同鲜花一起拿出,学生发出一阵惊呼,原本艳丽娇嫩的鲜花已经枯萎了,我问学生是什么使鲜花枯萎了呢?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是电池,我接着启发:废旧电池中有哪些有毒物质,如果随便丢弃废旧的电池它随着垃圾一起埋在地下会对环境造成哪些危害呢?我把它作为一个研究课题布置给学生,学生对此抱有极大的热情,不仅查阅了大量资料而且回收了许多废旧电池,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满足,并且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2.主动质疑,研究学习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伟大。”因此,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提问,减少这样那样的限制,形成一种自由探究的气氛。在《男生和女生》一课时,当学生说完班级取得的荣誉后,一名学生站起来说:难道我们只有荣誉吗?男女同学之间如何相处呢?怎样相处?这样的学习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意识,通过学习主动提出问题并有效地解决了问题。

3.正确评价,鼓励发现

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与批评的作用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予以肯定或否定的强化,从而巩固和发展正确的发展方式。一般来说,表扬、鼓励比批评、指责更能有效地激励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精神,前者能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后者则会挫伤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进行有效的评价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要使学生对评价有一个正确的态度。

⑵评价必须客观、公正和及时。

⑶评价必须注意学生的年龄和性格等特征。

三、立足实践,回归生活

在教学中,教师不应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要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前面提到的《我们能为地球做什么》一课,学生在认识到废旧电池的危害后,在老师的引导下,成立了废旧电池回收小队并且分工负责,有的负责宣传,有的组织发动,有的走向街头、走进居民区收集了大量的废旧电池,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们并向社会发倡议书,利用媒体进行宣传发动,号召大家参与环保活动,引起强烈的反响。

四、着眼创新,自我实现

与其他课程相比,《品德与社会》课的实践活动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学完《我们的学校》后,学生向学校提出了一个“校园吉尼斯”活动建议,学校采纳了这个有创意的建议。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也为学生的自我实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总之,无论社会如何进步和发展,德育始终都站在教育的前列,“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口号不应只响彻于师生的耳畔,还要回荡在师生内心。因此,德育工作一定要落到实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运用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结合学生实际,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争取做到课内外结合,从而切实实现《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目标,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目的。

参考文献:

\[1\]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品德与社会教材\[M\].山东教育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废旧电池品德探究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设问引导探究
废旧电池别乱扔
好学者贤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关于废旧电池回收情况的调查报告
回收废电池
品德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
回收废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