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会提问,为教学导航

2017-04-08周玲霞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7年1期
关键词:预学学会意识

周玲霞

“疑”从“思”中来,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就没有思维,没有问题就没有学习。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可贵,它是学习的开端,思维的引线,进步的先导。小学生若具备了提出问题的能力,也就具备了思考力,具备了永不枯竭的学习力。如何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得从最初的学习——预学开始,把学会提问作为学生预学的核心目标。从预学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思考,学会学习,让学生的问题成为阅读教学的航标,使课内阅读教学更有效。

问题意识提问方式教学策略预学是学生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的独立性自主性的学习活动,它要求学生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文本的特色,从字词句段篇等方面进行较全面的自主学习,为课堂教学的高效做足够的准备,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预学作为语文学习的一种能力和习惯,不仅需要教师有效地指導,长期的训练,以促进能力的形成和习惯的养成,更需要质量的提升。然而,静观周围学生的语文预学,状况很不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现象聚焦

(一)按部就班,缺乏创新

预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性学习活动,然而,为了方便,教师大都只按语文学科的要求布置大众化预学作业,——学生字,划词语,读课文,标小节,想意思……缺乏针对性的指导和内容的创新,学生按老师的要求被动地完成,很难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无疑可问,思维缺位

预学作为授课前的前置性学习活动,学生学习时应该有许多疑惑之处,然而,从学生的预学作业中看不到任何真正的疑惑(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没有提问)。是学生读懂了文本的全部内容了吗?还是没有任何思考?我们看不到学生思维的痕迹。

二、原因解剖

(一)认识不足,引导不力

由于教学任务繁重,课堂教学时间紧迫,前置性预学活动大都安排在课外进行。处于中低年级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缺乏,自我发现问题的能力薄弱,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预学单时,有意识地设计提问环节,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发现,逐渐养成提问的习惯。但是,教师对预学单的设计因改作、上课等日常琐事而缺乏深入的思考,难免简单粗糙,缺乏指导功能,或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二)惯于练习,疲于思维

习惯于应试教育的学生,已习惯凭记忆性的学习取得成绩(因为应试教育模式的评价大多是机械性的积累,而非思维型的拓展)。他们忙于练习,懒于思维,惯于机械,疏于创新。在大部分学生看来预学作业就是课外作业,做得好与坏关系不大,有没有思考,更无人看见,老师也查不出来。因此,按部就班地完成这一学习过程已经是一种常态,把思考性的学习搁置一边并不鲜见,更不会提有价值的问题了。学生离开学校后的预学作业,因缺少及时的正确的指导,学习效果明显大打折扣。例如

案例描述——《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预学单:

1.了解作者生平;

2.查阅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

3.诗中哪些字能看出作者的思乡情;

4.试着写写作者家乡和亲人过重阳节的景象;

5.你还有哪些疑惑?

通过对某班学生的预学调查发现,问题1、2全班学生完成,问题3完成了80%,问题4完成了65%,问题5完成了15 %。这一现象足以说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薄弱,思考的倦怠,问题意识的缺失。

(三)漠视评价,淡化提问

评价是教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它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指导和引领的作用,预学的评价也不例外。然而,作为课外作业的预学单,老师们一般习惯使用浏览的方式了解学生预学情况,在课堂教学中反馈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大部分老师对学生有没有提问并不特别关注,有也可,无也罢。因为他们大都按照自己的预设开展课堂教学,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能影响他的预设,改变他的教学。更不会去评价谁提出了问题,谁的问题有质量。渐渐地,即使有提问欲望的学生慢慢也不再提问了,更不用说有价值的提问。于是,预学单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就是一张作业纸罢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独立学习的能力并没有随着岁月的累积而增强,自主学习的习惯养成更是遥远的期待。

如何改变缺乏思维的预学状况?如何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得从学会提问开始。

三、策略举隅

(一)优化设计,引导提问

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的学生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第一学段为“阅读时,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意在提示学会独立思考,产生问题;第二学段开始,则明确提出,“……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第三学段,则要求“……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不难看出,课标对学生提问的要求呈螺旋式上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各环节都要有引导提问的意识,预学单的设计也不例外,应该对“提问”这一学习习惯的培养能根据不同学段运用不同的方式设计和引导。

(二)教给方法,优化提问

李政道教授曾说过:“求学问,先学问;只学答,不学问,非学问。”任何一个寻求学问的人,必须先学会提问,否则,就不算求学。对于知识积累匮乏的小学生来说更需要先学会提问,从不断思考,不断提问中学会学习,获得知识。那么,从哪里入手提问呢?语文教材已经告诉我们,可以教学生以下几种提问方式:

1.向不理解处提问。“不理解”是学生思维的结果,也是学习的开端。“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也是课标的要求,对不理解的词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问题,然后不断思考,不断求索,获得新的认识,这就是有效学习的过程。

案例描述——三上课文

《风筝》一课:“水磨坊”是什么意思?

《赵州桥》一课:“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什么意思?

实事求是地引导学生对不理解的词句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逐渐养成提问的习惯。这就是我们的预学目标。

2.向课文学提问。叶老曾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一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就语文的各种技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我们不仅可用教材来学习知识,解决问题,也可以用它来练就学生提问题的能力。

(三)强化评价,激励提问

“21世纪的教育是思考力的教育”(汪丁丁语)。我们要培养具有思考力的一代,必须从学会提问开始。提问就是思考,思考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它不像机械练习那么轻松。为了这种思考力长久不衰,我们需要创新预学的评价方式,从“知识学习”向“问题意识”转化,从“有无提问”和“提问的数量及质量”来评价预学的优劣,把学生提出的有质量的问题吸纳到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改变老师的预设,让学生体会到提问的成就感。激励学生保持旺盛的思维状态,养成思考的习惯,提问的习惯。

改变预学单的设计,提升思维含量,增强问题意识,让学生在预学中,学会思考,学会提问,学会学习。让预学成为阅读教学的开端,让学生的提问为我们的阅读教学导航,使语文教学更有效。这是每一个语文老师应该努力的方向。

猜你喜欢

预学学会意识
明确预学起点 构建教学基点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学会分享
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预学
有效预学,实现高效课堂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小学数学有效预学策略探索
消防意识
学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