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议论文写作难点突破

2017-04-08陈鹏飞

广东教育·高中 2017年1期
关键词:文采句式本质

陈鹏飞

一、怎样议论深刻透彻

深刻是考纲中“发展等级”对作文的要求,考纲原文对“深刻”是这样进行阐述的:“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作为议论文,怎样议论深刻透彻?其实,大而言之,考纲所说的三点要求就是议论深刻透彻的三种技巧,下面就這三种技巧分别进行阐释说明。

(一)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事物的本质往往通过表象反映出来。每一个客观事物,都是多种规定的复杂统一体,这些复杂的规定通过丰富多彩的现象表现出来。人们接触一个事物,总是先认识到它丰富多彩的现象,由感觉、知觉而到表象,取得关于这个事物整体的、感性的认识。通过分析事物的现象,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

事物的本质是蕴含在事物的现象之中的,往往很难一眼看出。同时,其本质也有层次深浅或主次的区别,不易一下抓准。因此,动笔写作前须仔细审度、深入探究,不可贸然做出判断。

要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必须具备如下条件:

1. 要独具慧眼,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

对阅历尚浅的高中生来说,观察时不要放过生活中那些“不起眼儿”的凡人小事。如果能开动脑筋,透过那些“芝麻绿豆”的小问题去发现蕴含的深刻含意,同样可以得到“寻常中显本质,微尘中见大千”的卓尔不群的立意。

2. 掌握揭示本质的一些方法

第一,要用理性的睿智之光,对观察到的表象下一番“振叶以寻根,观澜而溯源”的功夫。第二,注意运用比较的方法,对事物的现象进行概括,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进而上升、飞跃,形成对事物理性化的认识。第三,注意对事物发展过程进行动态分析,探求事物在各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上的特殊性。第四,在探究事物本质特征的时候,一定要特别注意:相同、相似的现象可能反映不同的本质,不同的现象也可能反映相同的本质。

3. 把握一些“理论武器”

事物的现象是错综复杂的,往往真假交织,鱼龙混杂,不易分辨。事物的本质往往也有个逐步暴露、逐渐展开的过程,因此,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并非易事。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多积累,一些理论书籍所讲的原理定律,甚至日常生活中谚语俗语所包含的道理经验,也得时时留意。这样,带一点“理论武器”走进考场,根据需要,适当地、妥帖地加以运用,往往能增强论证的高度和深度。

4. 议论要有深刻的哲理性、周密的论辩性和强烈的说服力

深刻的哲理性,是诉诸理性的,不仅要有正确、科学的理,而且这个理还要尽量讲得深入、切实,真正揭示事物的本质。周密的论辩性,是要明理、阐理和扬理,就要论辩、阐发和证明,通过作者周密的论辩,道理的深度、广度和力度才能被发掘出来。强烈的说服力,是“透过现象深入本质”的本质目标,以理取胜,以理服人,循循善诱,让读者真正能够接受作者所揭示的“本质”。

(二)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是客观世界中贯穿于一切事物之间的一种逻辑关系。所以,有人指出“因果乃万物之根由”。客观世界错综复杂,反映客观事物的因果关系也纷繁交织,文章是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因此,在写作中运用因果思维的技巧,有利于在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抓住主要矛盾,找出问题的关键和实质,从而准确地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和途径。

作文中运用因果思维,就是通过对涉及论题的各种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作深入细致的分析,由因溯果或由果求因来证明论点。其特点一般是通过对事物结果的各种内容、形式和现象的分析,探究决定事物结果的原因,或推测某种原因将要产生的结果。

请看下面典型例段:

山之所以青,归功于树木的生长,虽然树木从山上获取大量养份,但为的是这满山的青翠。高山包容了树木;水之所以活,是因为鱼群在水中嬉戏游弋,虽然鱼群会把水搅浑,但为的是这水的鲜活,水包容了鱼群。而人类亦是如此,大千世界,不会人人相同,总有你不喜欢的性格,总有你不满意的做法,试着包容别人:对别人无意的伤害给予宽容,对别人偶尔的过激言辞给予理解,对别人不同的观点给予分析或承认,对别人另类的作法给予思考或尊重……这样的包容,自我便会得到一种回报,回报来自他人对你的尊重,亦来自他人对你的包容。(《学会包容》)

以上文段运用了因果分析法,即在列举事例之后,找出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因果联系,运用因果句的形式进行分析说理。写作时应该注意观点、材料之间的因果关系的阐释和表述,用原因与结果的必然联系来证明论点的可靠性和正确性,表述形式常为“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因为”,“所以”。

(三)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所谓“观点”,就是人们对事物和现象的看法。包括主题,但不等于主题,观点的外延要远远大于主题。所谓“启发”,就是阐明的道理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并使其有所领悟。

具体而言,文中的观点应体现为:

1. 新颖独到,使人读后豁然开朗

新弹别于老调,独到不同趋众。观点要能阐发自己的独特理解。所谓“独到”,就是要使文章的观点另辟蹊径,别开生面。所以,要想“观点具有启发作用”,必须想他人之未想,言他人之未言。避免写那些陈词滥调,避免空谈泛论。总之,观点不是给读者人云亦云、老生常谈之感。

满分高考作文《给诚信业主的一封信》,在大多数考生都选择了“诚信”来立意,给人似曾相识之感时,而这位考生另辟蹊径、大胆求新,高举“劳动就应有得”的大旗,观点旗帜鲜明,振聋发聩。

2. 思维辩证,开掘读者认识深度

文中观点要使人信服,必须先让人心服。要让人心服,就应当不是武断,不是绝对化,而是符合事物的客观性、历史的发展性,以及科学的辩证性。如此驱雾见天、拨云见日,且辩证的、发展的、一分为二的立意行文,使读者读后有认识的深度,有“原来如此”的感慨。能够把一般认识提升到新层次。同样一个道理,大家都能讲出一些道理来。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做到“观点具有启发作用”,就要鞭辟入里,入木三分,抓住问题的症结,把问题说到点子上。抓住事物之间最关键最本质的联系。要做到这一点,就要用正确的方法论看问题,站在一定的高度看问题。

满分高考作文《拒绝平庸》一文中,对“水”和“冰”之于人生隐喻的开掘,通过“水”和“冰”的掩映,彰显人生如“茶”的真意,思维辩证,深刻而独到。

3. 引人思考,拓展读者认识广度

文中观点还必须要让读者读之不只是有所知,更要有所思,由今思昔,由此思彼,從而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和情理上的共识。这样,才可拓展读者的认识广度。要想使“观点具有启发作用”,前提是所论述的观点能够引起读者的关注。要求所论述的问题必须具有较强的时代感和现实性,甚至可以说是人们关心的焦点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高考写作,必须迅速把作文试题的命题,与反映和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联系起来。不论面对什么题目,都要首先想一想,为什么命题者要出这样一道题来考查?它有什么现实意义?我对这个问题的观点和态度是怎样的?这样,人们才会关心它,才会研究它,才有获得启发的前提。

满分高考作文《这世界需要你》就是如此佳作。文章开篇关注民生,对“三聚氰胺”“地沟油”“瘦肉精”等事件的精心导入,引人思考,由此引出“这个世界需要你担当”的主题。

4. 引发联想,丰富文中观点内涵

文章的观点不仅仅是作者的个人主张、情感倾向,还应是引发读者联想的触媒,相同的,相关的,抑或相反的。因读者联想的深入或深化,文中观点得以丰富,使之更具普遍性与说服力。观点要能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只有彻底打破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才能激发起自己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多极思维、立体思维;也只有这样,文章才能阐发出全新的、发人深思的观点。如 “名师未必出高徒”“酒香也怕巷子深”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也是好士兵”等。这一组全新的观点,带给人的是一种时代精神的弘扬。

满分高考作文《旧书》一文于结尾处写道:“是啊,金银珠宝,比不过旧书中的黄金屋,比不过旧书中静如流水的岁月……”作者用“金银珠宝”与“旧书”进行对比,寓意深刻,富有韵味,触发读者联想,丰富着“旧书是历史沉淀下来的智慧”的观点的内涵。

二、怎样议论形象生动

(一)考纲解读

“有文采”作为《考试大纲》“写作”部分发展等级的一项内容,将其要求设定为“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对于议论文来说,“有文采”就是能把所议之理阐发得生动形象、精辟透彻,通篇流畅自然,富有表现力。议论文语言的形象生动,不像文学作品那样以形象地再现生活为目的,而是为了使论证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二)使文章有文采的具体方法

如何使议论文语言变得形象生动,富有文采,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 赋予形象

议论文总是要通过议论来表达作者对社会、人生的看法和意见,关键是如何表达。我们的议论文之所以空洞乏味,主要是由于抽象议论过多,不会巧妙地把议论包含在具体现象的叙述或描写之中。生活里的许多具体现象本身就很形象生动,假如我们在说理的同时借助文学手法,或描写,或叙述,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形象,从而引起读者共鸣甚至叫绝,岂不使文章更有味吗?

其实好的议论文都是由一句句、一组组形象化的语言组成的,譬如:

“革命终于起来了,一群臭架子的绅士们,便立刻皇皇然若丧家之狗,把小辫子盘在头顶上。”(鲁迅《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在这里,“丧家之狗”而“皇皇然”,“小辫子”而“盘在头顶上”,使这篇议论文形象大为生动,也赋予了它鲜明的个性特点:是“皇皇然”的“丧家之狗”,并不悠哉游哉;是“盘在头顶上”的“小辫子”,已不敢大摇大摆。这些“丧家之狗”和“小辫子”们的神态和心理也就跃然纸上了。

在解释某个概念时,不是用抽象的说明,而是通过具体的描绘和列举,形象生动地揭示事物的本质。

成熟是一种明亮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别人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酵,尖利的山风吹过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海。(余秋雨)

“成熟”本来是抽象的概念,在作者笔下,却变成具体可感的形象,这是因为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了它们的特征,揭示了概念的内涵。

2. 巧用修辞

有人曾说“修辞是作文的魔水”,的确如此。如果没有修辞,语言的形象就要减色,议论文也相应地失掉一定的色彩。结合具体内容运用修辞,既有助于阐明道理,又可增加文章的风趣和吸引力。假如长句、短句、对偶、排比、设问、反问……源源从笔下涌出,使文章腾挪跌宕,波澜起伏,不仅可阅,而且可诵,可品。

比如有一篇议论文《一千个0比不上一个1》,其中有一段话这样写道:

一千个0比不上一个1;一千次承诺比不上一次付出;一千句空话比不上一次实践。0,看起来大腹便便,再加上“一千个”,更给人一种貌似强大的感觉,实则它依然代表着空无,代表着虚伪;1,看起来虽然骨瘦如柴,但它代表着真实,代表着存在。俗语说“君子动口不动手”,但在这些情况下,动动手却更有君子之风……

这段议论文字,由于排比、比喻、拟人、对比、引用等手法的运用,不仅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形象性和说服力,同时也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和感情,味道的确很浓。

3. 语言鲜活

新鲜才有味道。如果语言人云亦云,老生常谈,人们自然会感到乏味。因此应巧妙地引用或活用成语、俗语、古语、古诗、谚语、歇后语、流行的新语汇和流行歌曲的歌词于自己的写作中,并且不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议论才会显得形象生动,文采斐然。

“流星转瞬即逝,但我却记住了刹那间的美;昙花一现,但我们却享受了刹那间的缕缕清香。不管失败与成功,我们都懂得:生活在考验我们,生活在恩赐我们不断成熟的心。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道路上不留下成功的喜悦,但我已经苦苦地追求过。梦想或许破灭,但我的确追求过,寻找快乐,让清香永远弥漫在心头。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只要我们改变一下思维方式,这样将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体验。”(高考满分作文《寻找快乐,精彩人生》)

这是一段富有哲理性的话,巧妙地化用了泰戈尔和罗曼罗兰的诗词名句,行云流水般的语言与作者对人生的辩证感悟相统一。用辩证的思维方式看待事物,用一双慧眼看待人生,心灵会更高尚,感受快乐,感受幸福,人生就会更精彩。

4. 比较特征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闻一多说“一切的价值都在比较上看出来”。选取典型人物、典型事例,抓住它们的特征,分清优劣、对比鲜明,同时,又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显出文笔的灵活。譬如:

商纣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最终落得个葬身火海;唐太宗虚心纳下,开创“贞观盛世”;楚怀王闭目塞听,弃屈子的诤谏于不顾,客死他乡;齐威王善于纳谏,门庭若市,赢得诸侯朝拜。这样的事不胜枚举,“从谏如流”势在必行。

以上文段选取商纣王、唐太宗、楚怀王、齐威王四个人物,一反一正,对比鲜明,用充分的事实说明对待“进谏”的不同态度,必将有两种结果,从而证明“从谏如流”的重要意义。有很强的说服力。

5. 句式灵活

不同的句式表达效果各不相同。比如,长句细致严密,短句简洁明快,整句整齐匀称,散句自由活泼,设问句发人深思,反问句语气强烈,对偶句铿锵凝练,排比句气势磅礴等。一篇文章,如果句式单调,总是一个节奏,就会平平淡淡,缺少波澜。恰当地选择句式,充分发挥其表达作用,注意句式的变换和综合运用,写出的文章往往会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例如《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就综合运用了多种不同的句式,其中多处使用了排比句,如“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用排比句,层层深入揭示了主观主义的危害,语意跌宕,发人深省。用了反问句,如“这种主观主义的作风,不是还在许多同志中间存在着吗?”

不同句式挥洒自如地综合运用,使文章显得十分生动活泼,也使观点得到了淋漓酣畅的表达。

(三)有文采要注意的几点

有一些考生也注意到“有文采”是《考试大纲》“写作”部分发展等级的一项内容,试图在“有文采”上尽可能表现好一些,但是这种追求往往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以致进入了为“有文采”而“涂色采”的误区。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种:

1. 人云亦云的大话

如:“理想是帆,理想是浆,助你划向幸福的彼岸。理想是砖,理想是瓦,助你建造梦想的楼房。理想是绳,理想是索,助你攀登希望的山峰。”这样一些语句,表面上句式整齐,很有气势,又运用了比喻,但是属于典型的人云亦云;内容虽放之四海而皆准,但实际上空洞无物,与“有文采”相去甚远。

2. 天花乱坠的假话

如:当年高考中为表现“坚韧——我追求的品格”,一省之内上千篇写父亲(或母亲)去世,自己如何战胜脆弱,走进考场。内心冷漠地为文造情,无论怎样渲染,也与“有文采” 无缘,倒不如以直白的语言表达真心真意真情真爱来得感人。

3. 胡编乱造的空话

如:“蜗牛说:‘雄鹰展翅可以登上金字塔顶,而我心飞翔,亦可攀上金字塔顶徜徉。小溪说:‘雨珠奋力可以挤破白云降落,而我心飞翔,亦有飞上云巅俯视山川的婀娜。绿叶说:‘红花耀眼出众,独当一面,人人贊不绝口,而我心飞翔,亦会甘为人梯默默耕耘,赢得赞誉声声。”马虎一看,会以为字字珠玑;仔细推敲,文理不通,而且不知道作者想说什么。

4. 浅薄无知的堆砌

这种堆砌主要是指堆砌历史人物故事,假斯文,假沉重。动辄苏东坡黄州突围,屈大夫汨罗怀石。既不是对历史的真知灼见,也不是对文化的深刻批判。

猜你喜欢

文采句式本质
关注本质 为理解而教
满文简单句式之陈述句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翻译家的文采观
翻译家的文采观
有一种文采叫“抠字眼”
古人的幽默你不懂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放缩
特殊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