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书是学习,更是一种生活

2017-04-08王淦生

广东教育·高中 2017年1期
关键词:书籍书店读书

王淦生

【文题呈现】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读书是学习,更是一种生活;读书是提升,更是一种滋润。读“有用”之书,让我们得到生活的技巧;读“无用”之书,令我们收获精神的丰盈。在阅读中,我们可以自如地穿越古今,和群贤交流;在阅读中,我们可以从容地游历世界,与自然对话……

【思路点拨】

这道作文题所供材料中有三句话。

第一句话讲了读书的目的:一是“学习”。这可以说是今天我们这个多少有些功利的社会中最为常见的“读书”目的。君不见,成千上万的青少年学生莫不是为了高雅点说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实际点说是“学习应试知识和应试技巧”而发奋苦读着——他们属于典型的为了“学习”而“读书”的人。这类“读书”,正是为了在某一方面“提升”自己——“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或是“提升”自己某一方面的品味以迎合社会的需求。二是“生活”。这是一种剔除了功利成分的读书方式。读书已经成了这类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就跟吃饭睡觉一样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这些人,无论走到哪里书籍都会是必备的行李。宋人黄庭坚有言:“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可见在黄庭坚的生活中,书籍已是一种“生活必需品”。

第二句是从读书的作用或意义方面来说的。常有人将书籍划分为“有用”“无用”两类,前者如课本以及各种实用书籍,后者如各种思想文化艺术类读物,尤其是文学作品。没有前一种书,这个社会就难以发展。秦始皇焚书时还知道将医药、占卜、种树之类的书留下,因为这些书的实用性,它对社会发展、经济建设有益。但是,没有后一类书就无法体现出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的本质特征——精神世界的璀璨和思想矿藏的丰盈。世代传承的那些有关思想、文化、艺术、文学方面的书籍,正是人类精神和思想的宝库。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这些“无用”之书才是真正的读书。读这类的书,不只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生活”,为了从“人”的本质上提升自己——这是一个“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的道理。

第三句话讲的是阅读感受。书籍让我们“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书籍让我们放飞思想,舒展灵魂;书籍让我们瞻仰群贤,俯瞰众生……有此妙遇,此乐何极!当然这里主要指的是阅读后一种书籍!

关于读书,每个学生都会有切身体会:为升学择业而读,为提升语文素养而读,为丰富课余生活而读,为增长阅历陶冶情操获得鲜活的思想而读……不管何种目的,何种意义,何种感受,只要能真实、真切、真诚地加以表现,都可以赢得读者喜爱。至于文章内容,叙述故事也好,抒发情感也行,表达观点亦可——只要亮出你的特长,定能写成好文章!

【佳作点评】

读书之悟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高级中学高三(5)班 崔 杰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的时候,城市像一名襁褓中的婴儿悄然苏醒。

没有什么比在清晨的阳光、轻风、鸟语、花香的陪伴下读书更惬意的事了。

总喜欢在每天的这个时候,随手挑上一本书,携着一张帆布折椅,一个人悄悄地登上楼顶——在这个完全不受外界干扰、如世外桃源般的境地里静静地读书。

打开书页,墨香沁人,瞬间激活了大脑,净化了心灵,让你不由自主地神游在那白纸黑字营造的缤纷的世界里——这样的感觉,从我开始认字的孩提时代起,就成为我精神世界里一道无上的美味……

小的时候,最爱去的便是书店。记得第一次进书店,望着书架上那一排排齐整、精美的书脊,总是情不自禁地想伸手去摸一摸她们。可看到店员那警戒的眼神,我只好悻悻地垂下汗湿的小手。当我看到身边的哥哥姐姐们都在自由地翻检、阅读时,我明白了——店员们不是不许你动那些书,而是担心你损坏那些书。于是,我也学着哥哥姐姐的样,从书架上抽出一本我最钟爱的书,紧紧地捂在怀里,溜到书店一角,蹲在地板上,打开书本,一下子沉没到那神奇的由文字和图画构成的世界里……也不知过了多久,书店的喇叭里传出了亲切的女声,告知人们下班时间已到,我站起身,猛然觉得蹲著的双腿已麻木得动弹不得。

从此,几乎每一个节假日我都会在书店里度过。那时的我就如一匹饥饿的狼,贪婪地吞噬着书页上的每一个文字,甚至不放过文中的每一个标点。也许当时的乐趣不仅是读到了喜爱的书,更大的乐趣在于可以随意地去读最新出版书籍,而且还是免费的!

如今,幼稚的年华已悄然远逝,时光的列车已将我送进青春的殿堂。但有一样我依然没变,这就是——喜欢读书。我爱曹雪芹的红楼一梦,爱着“只喜爱如水女子”的宝哥哥,爱着拥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的林妹妹;我爱泰戈尔的那弯新月和那只飞鸟,爱上了他“天空中没有任何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的执着与旁若无人,爱上了他诗句的清纯、明丽与饱含哲理;我爱瓦尔登湖畔安静的梭罗,爱他的那份宁静、恬淡与自然,爱他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和对尘世喧嚣的淡定;我爱将黑暗人间视为一出喜剧的巴尔扎克,爱他精心打造的欧也妮·葛朗台的单纯、善良与敢于追求的勇气……我爱小说跌宕起伏的情节,爱散文字字珠玑的文字,爱诗歌的千番意象万般情思,爱读书时内心的自由与欢悦……正是这份执着的爱和不变的欢悦,让我在人生的蜕变中始终保持了对书的热忱。

脑海里排列着我读过的一本本整齐、精美的书,像是一架架阶梯,借助她,我一步步迈向人生的更高处。当我登上人生的制高点蓦然回望,似乎一眼即可看清自己的成长历程。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消耗更多的精神食粮,而书籍,正是精神食粮的源泉。这一本本书,保证了我们拥有足以傲视万物的丰盈的精神世界……

转眼到了上学的时分,脚下的城市也开始沸腾。我走出书的世界,合上书,走下楼,背起书包,挤进了川流不息的人流。我知道,有很多很多的书等着我去阅读:升学的书,求职的书,还有生活这本活生生的书……

【点评】作者以读书为经线,串连起一个个精彩的读书片断,同时借这一个个精彩的片段塑造出一位爱读书更爱思考的中学生形象。文末的感悟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作者巧用“阶梯”之喻,点明了读书对于一个人成长的意义,从而启发读者:一个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物质的养分,更少不了精神的润泽,只有追求精神的丰盈,才能拥有健康的人生。文章的結尾部分,结构上呼应开头,内容上又巧妙地拓展了“书”的范畴,提升了文章的境界。

饮尽“弱水三千”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高级中学高三(5)班 伏 鑫

当我耳能听、目能视时,便已知道这世界是极美的。它的美就如同仲夏夜的繁星与流萤,难以历数。倘以“弱水”去比拟它,我会第一个反对“只取一瓢饮”的说法——因为我是一定要将这“弱水三千”统饮一遭的。

第一次沉溺于美的意境,是我幼年读书时。米黄色的纸张衬着墨黑的字迹,有一种难以言说的肃穆感,这种肃穆感瞬间驱散了我身上孩童的顽劣。指尖抚过书页,油墨的气息与纸质的幽香一并渗入毛孔,让我有一种大汗淋漓之后冲凉的爽适。而在蓦然读到“江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时我顿住了——大千世界的美就这样春光乍泄……从此,“美”便似一位渴慕已久的情人,我在《诗经》里与之邂逅,在《楚辞》里与之幽会,在《复活》里与之默契,在《简爱》里与之缠绵……我在文字的世界里踟蹰,流连,恋恋不舍,像一只乱了阵脚的小兽——在文字的世界里,我踏上了一条不归之路。

很快,大自然的美又夺去我的芳心。这在我心中,大自然乃是一本无字的精装书。我特别喜欢用双脚辅佐双眼去阅读山川与四季的生活方式——脚下或是松软清新的沃壤,或是粗砺硌脚的山石;身边或是塞北隆冬的冰凌,或是江南三月的惠风;眼前或是茫茫沙海中缥缈的蜃楼,或是静静湖面上倒映的蓝天……终日被美和诗意裹挟,我忽然对“山不即我,我去即山”有了一种全新的解读——这世间的美实在太多太多,要你自己走过去,去领略,去感受,去体会,去与之相融相契……我深深知道,把美留住是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情怀——我明白美不可被带走,只可流连,但我却依然会用尽一切气力想把她留住,三番五次,百折不回,让她留在我的相机中,留在我的记忆里。

如今,我仍然沉浸于瑰丽多姿的文字的卢浮宫里,亦能为上下天光、桃花映水的自然之书心向往之。而逐渐成熟的理解力与感受力让我又发现了另一本更为厚重的书籍——社会之书。从这本书中,我发现了另一种更为珍贵的美——人性美。像灾难中的勉力相助、绝境中的见义勇为、困厄中的相濡以沫、危难中的一臂之力……这种美对你不仅是一种感官上的冲击,更是一种精神上的震撼。这种美会令你瞬间热泪盈眶,使你产生出一种不可推卸的使命感,让你渴望成为一个更加善良的人,成为一个身处陋室却心系天下的人……我以为,这是我行走至今所读到的对我影响最深、触动最大的一本书。

但这还不够,或许等我再成熟一点,我还会发现一本更淡雅的书;等我远离家乡,我还会读上一本承载乡愁的书;等我垂垂老矣,我还会重新拾起那些描写鲜衣怒马的少年之美的书……我的一生,都会与不同的书相知相识,相爱相伴……

这世上弱水三千,佛劝我只能拥有其中一样。可对于这世上这形形色色的书,我绝不想只取一瓢饮——从有字的书到生活的书,从少年到迟暮,从家乡到远方……无论遇到怎样的书籍,我偏要全都阅览一遍——饮尽这弱水三千。

【点评】文章以诗一般的语言,点数了世间各种各样的美,并以书为喻,表达出作者对每一种美的领悟与倾心。文学的美,令人魂牵梦萦;自然的美,令人倾情投入;更有人性的美,令人脱胎换骨……而能将世间大美解读得这般深刻透彻,足见作者的阅历与领悟力的不凡。但文章并非到此为止,文末,作者继续在想象之路上驰骋,期待着未来与各种书籍的邂逅——这样的描写,暗示了这样一个主题:生活中的美,是我们掘之不尽的宝藏!

重回灯下展读的岁月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高级中学高二(12)班 马 可

近年来,大大小小的书店里,标有“职场成功秘诀”、“股市入门”、“助你致富”之类名目的书籍令人目不暇接,始终高踞畅销书的榜首;而那些曾经闻名中外的经典名著很多却被弃置一旁,无人问津。这一现象不免令人唏嘘:当读书不再是人们的兴趣和本能,而变成了成功与致富的敲门砖,那种灯下展读只为追求内心的丰盈的岁月,又将何处追寻?

纪伯伦说过:“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出发。”今天很多人在读书方面已经“走得太远”,那种只为寻求内心愉悦与充实而在灯下展读的岁月似已渐行渐远……

不止一次对林海音的《窃读记》感喟万端——那些在书店里“窃读”的温馨岁月,那些灯下氤氲着书香的夜晚,那些跳动在书页间的故事与哲理……成了作者童年艰苦生活中最为温暖的回忆。书店里淡淡的灯光,笼罩着一颗纯粹无比、不含一丝杂质的热爱读书的心。

当前功利化乃至势利化读书现象源于现代化进程中人们日渐滋长的“尚用”心态。孟子云:“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然而,如今诱使人们抛弃初心的恰恰是这“万钟”——在金钱,权利面前,我们抛却了本心;在名誉与利益面前,众多作家蜂拥而上,使“文学”退变为一种争名夺利的工具。不知那些日“码”万言、日进斗金的所谓作家们,可还记得你们将写作作为人生的最初的、最美好的理想的初心?

川端康成曾说过这么一句话:“一个民族是否伟大,在于她能否提出推动整个人类文明进步的思想。”而这种思想的提出,靠的是本心,靠的是精神的追求,靠的是这个民族有着灯下展读的虔诚……就川端康成本人来说,当初的创作遭到了不少大学教授的质疑,但他依然将别人眼里的“小孩子的玩意”一直留存心底,终于有一天,其作品如“凌晨四点的海棠花”悄然绽放,香播四海。治学有所建树的代价必然是几十年的目不窥园,皓首穷经,在书海中默默耕耘。而如今的中国文坛不可谓不喧嚣,大批的学者文人对经典名著浅尝辄止,一些人有了些许积淀,就将学问作为他们争名夺利的工具。他们当中,又有多少人能够坚守初心,于书海中徜徉,默默担当起求知路上的守夜者?

重新回到灯下展读的岁月,并不是与这个社会脱离,不食人间烟火,而是如刘孝绰诗中的那只素蝶一样——“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任世俗纷扰,永葆内心那方净土,静静聆听心灵的声音,永远铭记年少时的那份初心。

愿灯下展读的岁月,依稀向你我走近……

【点评】作者用诗一样优美的文字和充实的论据阐述了去功利化读书和创作对于丰盈一个人的内心、振兴一个民族的精神的重要意义。功利化、势利化的读书,会让我们的读书生活完全变味,让昔日鲜亮无比的“读书人”的称号染上禄蠹的色彩。同时,那些功利化的“写书人”亦会让书籍的世界充满水分,让读书人无所适从。任何时候,读书人和作家们都不能变得功利和势利,否则,我们这个世界永远无法产生“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思想”!

猜你喜欢

书籍书店读书
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妙趣横生的伦敦书籍长椅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总第八期)
曹文轩主编的书籍
书籍与少年
最美书店
我们一起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