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下游堤防隐患探测实践与探索
2017-04-07石长伟梁林江赵敏歌
张 英 ,石长伟 ,梁林江 ,赵敏歌
(⒈陕西水利水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86;⒉陕西省河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 西安 710018;⒊陕西省江河水库管理局,陕西 西安 710018)
1 堤防隐患物探发展历程
由于我国建国以来直至本世纪初,国民经济处于较低发展水平的国情,造成我国绝大多数堤防均不是一次规划、分步实施按标准建成的,而多数是不同时期按不同标准、采用投劳、以工代赈等多种组织方式逐段修建衔接而成的;之后,又经历多次年加高培厚而成。受当时国情与技术水平以及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堤防工程或多或少存在不同程度的隐患。上世纪末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地安全要求进一步提高,需要逐步对堤防存在的隐患进行处理加固。
各级政府对堤防工程隐患的重视,堤防隐患探测持续不断得到提高。水利部黄委院有关科技人员承担的“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于1996年通过鉴定,该项技术1997年8月被国家科委列入《“九五”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世纪初该院有关科技人员先后在山东、河南等地探测堤防达数百公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98年大水后,水利部适时启动了“988”防洪减灾科技计划,支持“堤防隐患及险情探测仪器开发”项目;1999年初,根据国家防总办公室的部署,在湖南省益阳市永申垸废堤段进行了堤防隐患探测及试验;这些措施与活动对堤防隐患探测的研究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2 堤防隐患物探适用性分析
2.1 物探各主要方法的优缺点分析
目前物探方法很多,但能用于堤防隐患探测方面的主要为以下4种,各种方法优缺点分析如下:
高密度电法:该主法是一种新型的、较为先进的物探手段。具有成本低廉、效率高、检测连续,直观、适使用和交流等诸多优点,符合堤坝隐患探测要求无创伤、速度较快、资料可靠的实际。
面波勘探:该方法资料解释成果与野外实际工作经验关系密切,如何获得良好的面波记录是该方法的关键。隐患探测到洞穴时,频散曲线特征正演与反演分析、解释是研究重点;另外,需进一步加强对新震源的研究和野外观测方法的改进。
地质雷达:该方法在堤防“隐患”较浅时(小于10m)效果较好,图件反映比较直观;具有现场工作简单、速度快、效率高等优点;不足之处是地质雷达数据处理与异常判别解释技术仍需提高。
瞬变电磁法:属于时间域电磁感应法,具有探测深度大、速度快,不受地形和接地电阻的影响等优点,对于深部地层划分具有一定效果;不足方面是测量速度较慢,有待进一步改进[1]。
2.2 适用性
堤防是“长时期多次人工修筑、构成复杂”的防洪工程,对防护区安全十分重要,其地质、地球物理特性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物探是个间接勘察手段,需采用综合方法,“具体隐患具体分析”,才会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各地堤防隐患探测实践表明:在具备一定物性差异的前提下,适时先用物探的方法进行堤防隐患探测是有效的[2]。
3 渭河下游堤防隐患探测实践
3.1 渭河下游堤防基本情况
渭河下游堤防,粘土一般呈灰黄色、稍湿、中密—密实,含水量4%~13%左右,有时含粘性土团块,形成团块状结构,往往沿团块周围有微小裂隙,具人工混合土的特征;粉质粘土为褐黄色,稍湿,可塑,由于其吸水性较强,一般较相同部位的粉土含水量要大,呈层状薄层状分布于大堤填土之中;粉砂为灰黄色,稍湿,稍密,分选、磨园较好,常含少量泥质成份,层状、透境状分布,由于渗透性好,较为干燥;含砾中粗砂与中细砂局部分布,反映出修堤时就地取材的特征。
3.2 工作缘由与探测范围
为摸清渭河下游堤防隐患的类型及分布,有目的的开展除险加固工作,经黄河务[2001]8号文批复,2001年,陕西省三门峡库区勘管理局组织开展堤防隐患检测工作,检测范围为:渭河渭南以下干流堤防西起渭南市临渭区,东止华县方山河(南岸)、大荔县拜家(北岸)一带,总长113.52 km。
3.3 探测工作、成果及其评价
经对比分析研究,渭河下游隐患探测选用高密度电法。为验证探测成果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勘察。验证勘察共布置钻孔19眼,12m/眼,总钻深 228m;探井 13 眼,7m/眼,总深 94.3m;土工试验测试含水量161个、干密度161个。
压实度评价中华县段堤防平均压实度为0.94、临渭区南岸堤防平均压实度为0.83,大荔段平均压实度为0.90,临渭区北岸平均压实度为0.82。由压实度不够形成的隐患类型有以下几种:(1)松散夹层,(2)层状虚实相间,(3)整体松散,三者既独立又有联系。另外,还存在砂夹层、砂土堤段隐患,动物洞穴、腐烂植物根系隐患,裂缝、粘性土团块隐患,砂土堤基隐患,采砂形成的险情。
经与勘测验证对比分析认为:(1)高密度电法可以较为准确地确定松散夹层,但不足之处是不能准确区分由于低含水量而引起的异常,未能准确解释整体松散而产生的高背景值异常,以及层状虚实相间类隐患中的薄层(厚10~20 cm左右)松散层。(2)对粉砂夹层的位置确定是准确的,但在深度上存在较大差异,另外对整体砂土段堤身土未做出解释。(3)对孔洞类隐患的确定有一定的局限性。(4)对垂直坝体的裂缝,应在普查的基础上,进行详查,详细界定其分布范围及走向等,以确定是否临背贯通,这是最危险的隐患。可见,高密度电法可以较为准确地确定松散夹层,对粉砂夹层的位置确定是准确的,但在深度上存在差异;因此,高密度电法是一种在渭河下游堤防实用有效的隐患探测方法。
4 堤防隐患探测存在问题与技术展望
4.1 存在问题
堤防隐患探测是一门边缘性交叉学科,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堤防隐患物探测试需要工作者本身具有地质知识、堤防结构知识、实践经验等方面较高的综合素质:只知仪器不懂地质不行,只有点滴成果没有大量的实践经验也不行。因此,堤防隐患物探应采用综合的物探方法,有的放矢,“具体隐患具体分析”才会取较好的效果。
由于当前各种探测技术与堤防隐患探测“操作简便、工作快速、结果准确”等3个方面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要实现简便、快速、准确地获得堤防隐患探测成果,需要针对堤防不同隐患的各自特点,相关学科的科技人员加强合作研究,在现有技术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取得技术突破。
4.2 技术展望
堤防是保障防护区安全的重要防洪工程;各类堤防隐患与正常堤防(堤基)介质之间、各类岩土介质之间,具有一定的电磁、电性和弹性差异,具备利用综合物探方法提高勘察效果的物理前提;堤防隐患探测,为堤防除险加固提供了基础与依据,更具针对性,能够减少人员投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电法探测堤防隐患具有不破坏堤防结构探查的突出优点,具有经济、快速、实用、成本低的特点,与传统探测方法相比,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目前,堤防隐患探测方法主要是利用电法探测,这种图像反映解释比较容易,可用于快速普查,确定隐患位置和埋深,达到快速探测隐患的目的[3];实践证明,该工作模式适合土质堤坝的隐患探测,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1)从渭河下游隐患探测提交的成果来看,高密度电阻率法对堤防隐患的探测是成功的,确定的隐患是基本准确的、可信的,是一种实用有效的堤防隐患探测方法,适用于渭河下游堤防。
(2)准确的堤防隐患探测成果,是堤防除险加固的重要依据;当前的探测技术与“操作简便、工作快速、结果准确”等堤防探测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5.2 建议
(1)尽快开展渭河综合整治后堤防隐患探测、确保堤防工程质量与安全
渭河全线整治中,省政府及沿渭各市投入巨资用于渭河堤防的新建与改扩建工程建设,改观了渭河防洪的基本形势;当前,我们应该尽快依照《堤防工程安全评价导则 (SL/Z 679-2015)》[4]的要求,全面、规范布置堤防综合物探工作,用于堤防隐患调查并开展堤防工程安全专项验收,确保堤防工程安全。
(2)探索建立专业化的堤防隐患探测队伍
探测工作人员需要具备多个学科的综合知识,短期培训难以能胜任该项工作;因此,建议探索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具有现代管理机制的专业堤防隐患探测队伍,确保探测成果的质量。
[1]才致轩,堤防隐患探测测评工作综述[J],水利技术监督,2001.01,32-34.
[2]石念增、刘康和,堤防隐患探测实例分析[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5.16(4),376-382.
[3]连惠萍,赵婷,黄河堤防隐患探测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3.19(3),114-116.
[4]SL/Z 679-2015,堤防工程安全评价导则[S].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