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管理在河长制推行中的作用
2017-04-07张彩霞
张彩霞
档案管理在河长制推行中的作用
张彩霞
(宁津县水务局,山东宁津253400)
针对当前部分河流档案存在水质、水域、生态及管理方面不完善的现状,需要完善河流档案管理体制,全面加强河流档案管理,为推行河长制,实现“一河一策”,改善河流生态环境质量打下良好基础。
河流档案;管理体制;河长制
加强河道管理,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是一项长期、艰巨和复杂的系统工程。2016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为将这一体制抓实抓好,前期准备工作必不可少,为河流建档立卡,完善档案信息是河长制推行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环节。
1 河流建档立卡的必要性
1.1 水质污染无记载
造成水体污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自然污染和人为污染,而尤以人为污染最为严重,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污水等,河流水体污染往往受到多种性质的污染,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倾倒以及农药残留物现象十分普遍。但不了解每条河流的具体污染原因,就无法制定合理的方案,进而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
1.2 水域变化无记载
在经济社会和城市化发展进程中,部分河流已经不同程度地受到侵占和破坏,河道被乱挖乱采,河床滩地被围垦种植,城市化建设项目占用水域,甚至有的水域几乎被全部挤占,河道断流,原有水域设计功能消失,造成城市内涝、田间积水、行洪不畅等问题,甚至给人民的生命及财产造成极大损失。
1.3 生态变化无记载
近年来,因人们对河道生态认识程度与经济发展速度不相适应,河道被侵占圈养、排放污水、垃圾成堆等现象普遍存在,河流行洪排涝能力降低,水污染状况严重,河道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生态环境退化严重。各级政府与河道管理部门不断采取措施,加大河道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但河道生态变化情况记载的缺失,使后期的生态修复中无法对河流生态变化原因、修复措施、治理经验进行总结,对今后河道生态治理起不到较好的借鉴作用。
1.4 管理人员变动无记载
由于河流管理档案的缺失,给河流管理工作带来诸多漏洞,影响了治理工作的开展,为此需对河流档案进行进一步的搜集和整理。整理过程中会因管理人员工作调动、退休等诸多变动给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尤其是河流管理档案中缺少河流管理人员相关信息,造成河流管理档案的搜集无从着手。
2 完善河流档案管理体制
一是成立河流档案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档案或河长制工作负责人担任组长,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及推进计划,工作责任到岗到人。二是建立协调沟通机制,在档案收集过程中,有关部门、科室、人员密切配合,大力支持,共同努力,确保完成档案目标任务。三是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建立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度、收集制度、归档制度、整理制度、保管制度、统计制度、利用制度等,明确工作标准、操作规程,做到档案建设有章可循。
3 全面加强河流档案管理
3.1 提高重视程度
河流档案材料是开展河长制,加强河流管理的必备条件,同时也是加强河流生态治理修复的基础和依据。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要提高对河流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把河流档案资料收集好、管理好。
3.2 加强人员力量配备
选择政治素质较好、责任心强,熟悉档案管理及河流管理知识的人员充实河流档案管理队伍。加强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培训,提高业务技能,打造一支既掌握河流管理法律法规,又掌握档案理论知识,即懂河流业务知识,又会档案操作技能,既会利用原有档案资源,又掌握新的档案处理技能的专业档案队伍,全面适应新时期河流档案管理工作需要。
3.3 尽快完善河流档案
一是组织力量对原有河流档案进行系统整理、校核、修复,尽可能保证历史档案资料的原始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二是与建立河长制工作人员积极配合,全面开展河道现状调查,对河流的起点、终点、长度、宽度、建筑物等指标进行摸底备案,对河流水深、水面、水质、河岸绿化、淤积等情况记录详细数据,形成河流详细名录,建成“一河一档”。同时有条件的地方可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河道信息数据库、在线监控信息化数据管理平台,实现管理信息自动化。
3.4 强化河流档案管理
进一步改善河流档案管理基础设施,提高档案存放管理条件,采取有效的档案防护、保护措施,确保档案实体安全。加强河流档案数据库、检索查询利用工具管理和维护,做好档案管理与备份,强化安全保密意识,确保档案信息安全。
建立河流管理档案,将河道信息全面登记造册,将河流历史、发展及现状做为修复河道生态、改善河道水环境、保障水安全规划的依据,为推行河长制,实现“一河一策”打下良好的基础。
(责任编辑 崔春梅)
TV85
B
1009-6159(2017)-09-0026-02
2017-05-02
张彩霞(1974—),女,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