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护理本科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2017-04-07黄双丽郎玉玲刘淑梅朱仁英

护理研究 2017年11期
关键词:实训特色人才

黄双丽,郎玉玲,刘淑梅,李 美,梁 宇,朱仁英



高校护理本科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黄双丽,郎玉玲,刘淑梅,李 美,梁 宇,朱仁英

[目的]构建护理本科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并探讨其实施效果。[方法]以实施“特色人才”培养的2012级护理本科学生153人为观察组,执行常规培养方案的2011级护理本科学生185人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学生的技术操作、临床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得分和一次就业率。[结果]观察组学生技术操作、临床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得分高于对照组,一次就业率(77.4%)高于对照组(7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构建的护理本科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提高本科护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一次就业率。

护理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综合素养;实践能力;就业率

随着社会人口素养的普遍提高、高质量护理服务需求的持续增长、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的迅猛发展及全国高校不断扩大护理本科专业招生规模,护理本科生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1],如何培养有特色、竞争力强、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高质量护理人才是高等护理教育面临的新课题。因此,我校探索开展了护理本科专业“特色人才” 的培养模式,取得了一定效果。现介绍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1级和2012级本科护理学生338人。将2012级本科护理学生153人设为观察组,其中男14人,女139人,年龄19岁~23岁(22.21岁±0.08岁)。将2011级本科护理学生185人设为对照组,其中男21人,女164人,年龄20岁~24岁(22.34岁±0.17岁)。两组学生入校成绩、文化课、专业基础课、宗教信仰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报请学校教学管理委员会及教务处批准后于2012级新生入学开始试行。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对照组执行原培养模式。观察组在原培养方案基础上实施“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如下。

1.2.1.1 以岗位需求为引导,院校共建 在对我省某市5所三级甲等医院护理特色人才需求调研的基础上,与教育专家及临床教学专家组成的临床护理教学质量持续改进委员会共同确立“厚基础、重人文、高素质”三位一体的特色护理人才培养目标,并围绕人才特色,修订教学大纲、调整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等。

1.2.1.2 拓展教学模式,开展多维度教学 ①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改为“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互动式教学。如在专业课教学中根据各门专业课教学内容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问题式教学(PBL)、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示教与反示教等。②在示教与反示教系统的支撑下开展一站式教学。在护理礼仪、人际沟通学等课程教学中把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理论教学改为在示教与反示教系统支撑下,采用日常生活事件引导的教师演示、学生模拟及融情景教学为一体的一站式问题教学。③以跟进式床边教学替代阶段性实践教学。在专业课学习中,把以人体系统疾病为单元的理论教学结束后再进入临床实践的模式,改为以疾病为单元、伴随教学内容以病人的临床问题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把所学理论知识与临床问题进行转化利用的床边教学。④突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各成体系的二维教学为理实一体化教学。在实践性强的专业课,如基础护理学、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学等课程教学中变理论与实践分开的二维教学为理论课与实践课融为一体的、以教学项目为载体的理实一体化教学。⑤建立以护理实训中心为平台的“模块化”实训教学体系。以护理实训中心为平台,设立了基础护理技能强化课外开放模块、临床护理技能实训教学模块、岗前综合能力培训模块、以赛促训护理技能大赛模块。这四大模块间互补互促,形成了系统化的职业技能实训模式。

1.2.1.3 课内外兼修,铸就人才特色 ①实施以“临床导师制”为依托的“三早教育”。从学生入学起就确立一位优秀的临床教师为导师,以一对一的形式关注学生生活起居、学习状况、思想动态的同时,开展早期接触专业、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病人的“三早教育”,对学生进行专业价值取向、人格品质及专业学习兴趣培养。②推行“护理实验教学中心大学生管理站”人员定期轮换制。管理站学生参与实践教学,协助教师完成课内实训教学用物的准备、登记、整理与归档以及课外实验所用仪器设备的维护与环境管理,并根据其兴趣与爱好给予参与实验室电化教学的机会,如示教与反示教系统的应用等。③持续开展全体学生参与的以护理学院“形象大使”选拔为载体的系列人文活动。每项活动,如“知识问答”“礼仪展示”“沟通能力考核”“临床情景模拟”等均要求以寝室为参赛单元、以班级为竞赛单元、以学年为推荐单元,最后参与学院的终评,高分者为学院形象大使。

1.2.1.4 深化教师教学能力,考核与临床实训并进 ①专职教师定期临床实践轮训。为避免教学滞后于临床,要求专职教师每学年必须完成160个学时的临床护理实践活动,参与临床护理实践、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等,以更新知识结构,使其在教学中能有机融入更多的前沿知识和临床思维。②以赛促进。定期组织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要求每位参赛教师必须组织与本人教课内容相关的50 min理论教学,教师、专家、职能部门人员依据权重系数对其授课情况、教学方案、教案、多媒体课件等进行评价,对获奖者来说不仅是荣誉和教学能力的认可,还是晋级、评优的先决条件。

1.2.2 效果评价方法 ①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考核项目与考核标准与2015年全国首届护理本科技能大赛技术操作项目相同。由参与培训全国首届护理本科技能大赛选手的教师对每位学生随机抽考两项(各占50%),百分制。②临床实践能力考核。学生实习结束时由临床教研室组织专家运用我校实习学生客观结构化考核标准(OSCE)在标准化病人配合下对每位学生进行临床实践能力考核。该考核标准包括一级条目10个、二级条目20个,分值为2分~5分,百分制。③综合素质测评。由项目参与者采用我校实习学生综合能力测评表对学生出科前进行综合能力测评。测评内容包括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合作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及教学与管理能力5个条目,每个条目20分。采用A、B、C、D 4个评分级别,权重系数分别为1.0,0.8,0.6,0.4。参与测评人员为临床护士、护士长和服务对象。测评者现场讲解、说明测评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现场发放问卷、现场回收。发放问卷60份,回收有效问卷57份,有效率为95%。④一次就业率。数据来自于我校就业管理部门,以首次下发派遣证的时间为准。

1.2.3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录入SPSS 20.0软件包处理,进行统计描述、χ2检验及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见表1、表2)

组别人数技术操作临床实践能力综合素质总均分对照组18581.11±5.1383.34±5.4790.01±3.3482.14±3.49观察组15386.22±3.5689.58±4.1792.58±3.4586.45±2.79P<0.01<0.01<0.01<0.01

表2 两组一次就业率比较 %

3 讨论

3.1 抓住机遇,瞄准市场 “十二五”《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新要求,要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这就意味着护理人员要承担起协助诊疗、专业照护、病人教育、沟通协调等职责。而我校确立的“厚基础、重人文、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特色,符合了社会需求,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学生一次性就业率较对照组增加(P<0.05)。说明只有培养与社会需求相一致的人才,才能站稳用人市场。

3.2 厚基础、强实践 本科学生毕业后将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是临床一线的主力。培养的学生不仅疾病护理的“三基”知识丰厚,还要有强有力的临床实践能力[2]。我校在“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中把学生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3]培养放在同一位置,开展了以岗位需求为引导的院校共建及多维度的教学改革,注重实践能力培养,效果显著。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实践考核得分(89.58分±4.17分)与对照组(83.34分±5.47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厚基础、强实践的人才培养只有来源于临床实践,才能满足临床护理服务实践的需求。

3.3 主副渠道兼修,铸就特色人才 社会对护理学生综合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已经成为人才引进的重要衡量指标。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仅有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课堂教学只是大学教育的基本途径[4],不能成为唯一,还要发挥课外活动在培养学生个人兴趣、爱好、修养等方面的优势,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综合素质得分(92.58分±3.45分)与对照组(90.01分±3.34 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我校在“特色人才”培养中既重视课堂教育,还重视课外教育,把人文素养教育融在日常生活中,效果显著。

3.4 注重技能,凸显职业特色 护理技术操作是治疗、护理病人的重要手段,是完成护理工作的重要保证,是衡量护理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依据[5],也是保证护

理质量安全的重要措施。我校在“特色人才”培养中重视学生专业技能,建立了系统化的专业技能实训体系,并与护理技能大赛相结合,实现了由模拟到实践、由初步掌握到强化实训,终以护理技能大赛回馈的训练模式,强化了学生专业技能,凸显了职业特色。

4 小结

目前,我国高校护理人才培养模式趋同[6],多为厚基础、宽口径,具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尚未形成[7]。我校护理本科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虽然抓住了社会用人市场对护理专业学生的特色需求、贴近了社会,在护理本科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该模式是否适应其他高校的护理本科教育,还需继续探索。

[1] 伍彩红,邓仁丽,万霞,等.护理专业本科生就业形势的SWOT矩阵分析[J].护理研究,2013,28(12C):4208-4209.

[2] 李丹,林平,赵春莉,等.护理本科生不同实习阶段临床能力需求调查[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3):52-54.

[3] 汤先萍,周莹,谭迎春,等.护理本科生临床实践教学质量控制的实践[J].中华护理教育,2013,10(8):363-364.

[4] 靳晶,覃科,周妹,等.护理本科专业课理论课堂教学满意度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4,29(5):51-52.

[5] 陈爱云,李玉芬,马海燕.浅谈“四观”在护理技术操作培训中的重要性[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4):69-70.

[6] 韦柳娅.高职护理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6(4):246-247.

[7] 王若维,杨庆爱,张佩,等.我国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现状及设想[J].中华护理教育,2014,11(6):479-481.

(本文编辑崔晓芳)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training model of“special talents”in nursing undergraduate in university

Huang Shuangli,Lang Yuling,Liu Shumei,etal

(Muda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Heilongjiang 157011 China)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编号:JG2014011065。

黄双丽,教授,本科,单位:157011,牡丹江医学院;郎玉玲、刘淑梅、李美、梁宇、朱仁英(通讯作者)单位:157011,牡丹江医学院。

G642

A

10.3969/j.issn.1009-6493.2017.11.020

1009-6493(2017)11-1352-03

2016-06-28;

2017-03-05)

引用信息 黄双丽,郎玉玲,刘淑梅,等.高校护理本科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护理研究,2017,31(11):1352-1354.

猜你喜欢

实训特色人才
人才云
特色种植促增收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完美的特色党建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