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以《SmartArt图形》一课为例
2017-04-07黄燕燕
黄燕燕
(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小学,广东 广州 510630)
基于微课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以《SmartArt图形》一课为例
黄燕燕
(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小学,广东 广州 510630)
微课作为一种优质资源为翻转课堂的实现提供了支点,使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趋于完善,更加开放。文章以《SmartArt图形》一课为例,从“任务设计”“目标实现”“过程修正”“效果体现”等方面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理性分析,提出“基于微课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观点,并针对性地提出课内翻转有效教学的策略,以期为信息技术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微课;课内翻转;有效性;信息技术
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广州小学信息技术教科书第三册第一单元《信息王国的魔术师》(下文简称第一单元)的课文内容属于多媒体的简单应用这个模块,一般在六年级开设课程。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总会遇到学困生觉得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太多无法消化,优质生缺乏有效指引很难做出自创作品等困境。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受到了广大教育研究者的关注。如何引进新技术促进有效教学、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差异、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提升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成为笔者想要解决的问题。下面笔者以曾执教过的《SmartArt图形》(第一单元第4课)一课为例,从四个方面尝试再叙教学过程。
一、科学备课,支撑有效教学
1.单元目标
切实提高教学有效性离不开有效备课的支持。在第一单元开始前,通过问卷星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点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以项目式学习贯穿整个单元,通过多彩童年这个主题,引领学生思考“我的中学生涯可以怎么规划”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回忆小学生活,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规划和设计,将自己的理想、憧憬与学校的学习相结合。
2.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具体使用软件为PowerPoint2007演示文稿制作软件,根据2000年印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笔者仔细分析了本课教材,秉着尊重学生的差异、关注学生的前导经验这个思路,在课前做了知识分析表(如图1所示)。
图1
根据知识分析表的分析,针对本课的教学内容,笔者设置了以下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掌握在Power-Point2007中创建SmartArt图形的方法;掌握修饰调整SmartArt图形的方法;综合运用SmartArt图形提炼作品信息表达观点。②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两段内容提要的设计,体会SmartArt图形的特点,掌握创建SmartArt图形的方法;通过分析和讨论 “类型”,探求灵活运用SmartArt图形技术设计表达观点的方法。③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制作内容提要的过程中,体验观点与图解结合的优势,感受SmartArt图形技术的魅力;在作品展示的过程中,感受SmartArt图形如何使数字故事更生动,体验表达的乐趣,并进一步领悟童年的多彩,养成热爱班集体、热爱生活的良好情感。
3.微课的开发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发了3个微课(如图2所示),其中微课1“SmartArt图形创建”通过具体的范例逐步演示创建SmartArt图形的方法,为基础层次的微课。微课2“SmartArt图形调整”通过分解任务单中的任务,演示改变“设计选项卡”中的样式和“格式选项卡”中艺术字的方法,学生通过理解该视频的操作方法延伸到修改自创设计的SmartArt图形,为提高层次的微课,这两个微课均属解决本课知识点的微课,笔者把它们定义为“基础性微课”。微课3“有趣的选项卡”用趣味性的情境呈现拓展“插入”的方法以及“插入”某功能后按需要修改调整“选项卡”的方法,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拓展资源,笔者把它定义为“拓展性微课”。它们均属于操作演示型微课。
图2 微课资源与学习任务
教学反思:由于教学预设比较准确,微课的设计与制作充分体现了学生的需求。微课因其有微化知识内容、利用碎片化时间、实现个性化需求三大优势[1],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对微课的使用,让每位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现有水平及接受能力,更有效地学习这部分内容,从而实现个性化学习,呈现有效课堂教学。由此看来,高质量的教学预设与恰当的微课资源准备,既是教师经验的积累,也是教学机智的展现。
二、合理组织,建构有效课堂
鉴于信息技术课本身操作性强,且每周仅有一节,为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笔者本课例的课堂实践采取课内翻转策略。即先让学生就教学内容自主学习(通过任务单明确任务,看微课、查资料等方法自学),然后通过小测试了解学习情况,教师再进行讲解,再加上学生创作运用,及时评价,形成如图3所示新的教学样式。
图3 基于微课的课内翻转策略
1.问题引导,激发兴趣
在新课导入时,笔者特意从一段配上演说的数字故事中展开,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回顾了前面所学的内容,提出本阶段的整体目标丰富故事内容,学生被带入笔者创设的毕业在即、设计一部属于自己的数字故事的情境当中,回忆自己上周设计的作品,激发创作欲望。
紧接着,笔者通过两位创意总监的作品对比,抛出问题“同样丰富故事内容,你更喜欢哪位的设计?理由是什么?”学生从直观的对比中得出了喜欢乙同学使用SmartArt图形表达观点这一结论。教师归纳出SmartArt图形的特点和优势,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自主探究打下基础。
2.借助微课,自主探究
有了前面学习的基础,学生根据笔者的引导打开任务单,完成指定任务学习创建SmartArt图形的方法(见图4)。完成任务一创建SmartArt图形的学生,可打开自己的作品尝试创建个性化的SmartArt图形并进行修饰(任务二)。学生这时可按照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学习习惯进行自主探究。例如:学有余力的学生可直接按照任务单提示完成任务;一般学习者和学有困难的学生可先看微课自学,再操作尝试新知;学有困难者遇到操作困难时,还可以回过头来继续看微课学习。
图4 任务单
教师一方面引导并督促学生展开微课学习,另一方面对部分学生在创建SmartArt图形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
3.即时反馈,调节预设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已有的教学经验,前面基于微课的自主探究学生只是掌握技能。因此,笔者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测试练习,创意总监提示:“数字故事里面可以增加我们的星光少年评选活动。我们的八星可以用什么类型的SmartArt图形来表示呢?”
带着这样的问题,笔者引导学生再次观察 “选择SmartArt图形”窗口,组织学生小组交流解决方案。通过教学辅助系统的抢答功能进行实时测试、个别汇报,从学生的回答中点评并强调了SmartArt图形类型选择的要点,突破本课的难点,为接下来的个性化创作打下基础。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突出。
4.创作美化,有效生成
在上一个环节,学生已经学会创建并修饰SmartArt图形的方法,为了深化他们学习的内容,满足他们创作作品的欲望,也为了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笔者创设了这样的情景:运用所学技术,为数字故事提要进行设计。为了开放学生的设计思路,笔者在创作开始后在屏幕上滚动播放了学生作品和丰富漂亮的素材,激发学生强烈的创作欲望,为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创作思路,也给学有所长的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学生在这个阶段同样可以借助基础性微课进行复习,巩固本课的知识,也可以使用拓展性微课进行自学拓展,在交流与互助中不断选择、优化,不断地反思和重构,形成新的认识结构。
教学反思:基于微课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能够获得因材施教的教学效果。借助微课、任务单等学习支架,运用课内翻转的教学策略开展SmartArt图形的教学,能促进课程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同时,要注意系统、整体地研究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制作或运用恰当的微课营造一个有效自治的“资源小世界”[2]。同时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在其经历探索过程中产生的困难和问题,适时加以引导。
三、扬长避短,提升有效教学
1.基于微课教学资源辅助,有效突破重难点
以往对于这一部分教学内容,一般采取教师演示操作、学生模仿操作来学习。学生能掌握创建SmartArt图形的方法,但无法很好的突破难点。在本课中,借助“微课1”,学生可实现知识的自主学习,避免教师多次重复讲解,把更多时间用于难点突破。在“微课2”模拟情境下,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的有效联想,通过“同化”或“顺应”构建新知识。“微课3”的出现帮助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体现了分层教学。
2.锤炼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
在进行课堂预设时,教师出示的“微课”对所有的操作步骤都有详细的文字说明和配音,还为每一个微课模拟了使用情境。原以为这样的设计会比较全面完善,可直到第一次磨课时,才发现太多的信息量“过犹不及”,学生花费太多的时间“观看”微课,甚至有学生在教师要课堂测试时还没看完,更无法完成相关的操作实践。为此,在第二次磨课时,笔者简化了“微课1”的内容,删减了不必要的情境模拟,改为用任务单的形式呈现,只保留关键操作并使用语音和文字提示。“微课2”则删除了多余的录制停顿和操作示范,最大限度的体现微课“短小精悍”的特点。在上公开课并和专家同行的共同研讨后,笔者听取了老师们的修改意见,确定把课堂上使用的3个微课整合成一个10分钟的适合自学的微课程并上传到相关云平台,为有兴趣的学生提供更多资源,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延伸课堂教学。
教学反思:微课的应用,促使学生经历了一个自主探索的过程。科学合理地使用微课教学能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注意力集中,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得以明显提升。在教学过程中,要协调好教学中各种因素的关系,如教学目标的难易要适度,要平衡好学生自学与教师示范讲解的关系。
四、课后反思,促进有效教学
《2015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版》指出,教师需要认真思考传递知识与引导学生学习二者的关系。通过合理地把握技术工具,以更为开阔的视野引导学生学习,并鼓励差异化教学。[3]人做任何事情都是有动机、有目的的。当一个人感到做一件事“其乐无穷”时,就会有毅力做下去。基于微课的课内翻转策略能够有效的促进教学。以本课为例,SmratArt图形的教学内容是多而杂的,通过微课,学生在课堂中掌握创建及调整SmartArt图形的方法,并把知识融入实践,挖掘本课技术的“内涵”,丰富自创作品“数字故事”的内容,从教师的告知转变为学生的体验和概括,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
总之,基于微课的信息技术教学不再把知识的传授局限在课内或课外,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具体需求学习。[2]教师运用教育技术手段支持学生的学习,技术的使用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结合,教师能够有更多时间兼顾到学生个体差异,开展个别化教学,兼顾到不同基础水平的学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本文尝试设计了基于微课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内翻转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还未推广到其他学校进行实践验证,需要在今后的实际应用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改进。
[1]吴晓茜.利用微课促进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途径[J].课程教学研究,2013(7).
[2]胡小勇.信息化环境的“小世界”现象与学习资源设计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09(1):40-42.
[3]地平线报告:2015基础教育版[EB/OL].http://www. kaozou.com/article-27-5748-1.html.
(编辑:鲁利瑞)
G434
:A
:1673-8454(2017)06-006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