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种植修复和常规固定修复在牙列缺损治疗中的疗效对比分析
2017-04-07高亚超
高亚超
口腔种植修复和常规固定修复在牙列缺损治疗中的疗效对比分析
高亚超
目的对比口腔种植修复和常规固定修复在牙列缺损治疗中的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 — 9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86例牙列缺损患者(90颗患牙)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3例(45颗患牙),对照组给予常规固定修复,研究组给予口腔种植修复,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93.32%)与对照组(80.00%)比较更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固位能力、语言能力、咀嚼功能、牙齿舒适度评分更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列缺损患者采用口腔种植修复效果显著,效果长期稳定,与常规固定修复比较优势明显。
牙列缺损;口腔种植修复;常规修复
牙列缺损为口腔科常见疾病之一,多由龋病、牙周病、外伤等原因导致[1],牙列缺损不仅会影响到患者的辅助发音、咀嚼功能和个人美观,给日常生活带来不便,而且还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口腔健康,因此,应及时给予治疗,对牙列缺损情况进行修复,否则可能会因余留前牙过度磨耗使牙冠变短,也可出现对颌牙部分后牙的伸长[2]。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口腔材料学的不断进步,种植牙修复已经成为目前治疗牙列缺损的常用方法之一[3]。笔者收集2016年2— 9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86例牙列缺损的患者(90颗患牙)进行分析,分成两组后分别给予口腔种植修复和常规固定修复,对比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2— 9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86例牙列缺损患者(90颗患牙)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完整,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3例(45颗患牙),对照组,男性23例(23颗患牙),女性20例(22颗患牙),年龄最小28岁,最大75岁,平均年龄(51.5±17.4)岁,研究组,男性25例(26颗患牙),女性18例(19颗患牙),年龄最小27岁,最大75岁,平均年龄(52.8±16.8)岁,使用统计学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固定修复,对患牙及口腔进行消毒,局部麻醉,使用的麻醉药物为2.0%利多卡因,清除患牙的残留体,搔刮干净拔牙窝,3个月后复诊,牙窝愈合后备牙,佩戴患牙模型。研究组给予口腔种植修复,对患者的牙周及口腔进行消毒处理,局部麻醉,使用的麻醉药物为2.0%利多卡因,借用手术引导板,在确定植入点用环形刀将黏骨膜垂直切开至骨面,将牙槽形成L形切口,进一步暴露患者的牙槽,定位牙槽位置后喷水冷却下扩孔钻逐级扩张到所需深度和直径,等到颈部成型后将相应的口腔种植体植入,拧好封闭螺丝,缝合口腔软组织,最后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一周后复查拆线,进行修复操作[4-5]。
1.3 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显效:完全修复牙列缺损,牙列外观与正常牙外观相近,可行使正常的咀嚼功能。有效:基本修复牙列缺损,牙列外观与正常牙外观差别不大。无效:牙列缺损没有完全修复好,牙列外观与正常牙的外观有较大的差异,不能正常行使咀嚼功能。总有效率为显效率、有效率的总和[6]。治疗满意度:固位能力、语言能力、咀嚼功能、牙齿舒适度评分,每个项目的满意度评分最高为1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满意度越高,得分越低表示患者的满意度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整理本次实验所得数据,计量资料的表示形式为(均数±标准差),两组数据比较用 t检验,计数资料的表示形式为率(%),两组数据比较用χ2检验,检验水准a=0.05。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更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种不同方法修复后各项满意度评分比较
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固位能力、语言能力、咀嚼功能、牙齿舒适度评分更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牙列缺损是指部分牙齿缺失导致的恒牙牙列不完整,牙列缺损有多种危害,如患者咀嚼功能会受到影响,如不及时治疗,随着缺损的牙齿越来越多,咀嚼功能甚至会丧失,从而增加患者胃肠道负担,影响消化功能,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在口腔发音中牙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前牙缺损会出现唇齿音、齿音等,牙齿缺损的时间较长则会导致周围的牙齿呈现出不平衡生长状态,上下颌的咬合关系受到影响[7],此外,相邻牙齿向缺损处倾斜移位,导致牙缝增大、食物欠塞、牙周组织病变等,明显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前牙缺损还会损害到患者的个人形象,影响到患者的心理状态。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牙齿美观的要求也不断提升,目前,主要从手术效果的长期稳定,牙齿能行使正常功能及术后牙齿的美学效果3个方面评价口腔种植手术是否成功,由于患者有个体差异,具体选择的手术方法要综合考虑患者不同的缺牙时间、缺失原因及缺失位置等因素[8]。
以往多采用常规修复方式对牙列缺损患者进行治疗,以达到修复患者缺失牙齿,改善其口腔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近年来,随着口腔科技术的不断进步,治疗牙列缺损多采用以下三种修复方式:种植义齿、可摘局部义齿及固定义齿,固定义齿适用范围较窄,有较强的限制性,多用于缺失牙数较少的患者,不可行固定义齿的范围包括,患者的牙周健康程度差,邻牙牙周不能满足健康标准、牙齿缺失数目多、牙槽嵴组织受损等均不适用[9-10]。此外,牙列缺损患者采用传统的义齿修复术治疗虽然可使咀嚼功能有效提高,但是预后不太理想,在术后容易出现并发症,如置入部位疼痛、红肿等,效果并不令人满意[11]。随着种植牙技术的不断完善,新材料的不断革新,使得口腔修复技术得以迅速发展,为牙列缺损患者的修复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在牙列缺损的治疗中,种植牙成为主要方式,种植牙是一种临床新型修复方式,钛为种植牙的主要成分,种植牙优点显著,可将健康邻牙完整保护,有良好的咀嚼效果,较高的稳定性,不需要金属卡环,对临近牙齿损伤小、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对于美观有较高要求的患者更为适用,患者更容易接受[12-13]。本次实验结果显示,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更高(93.32%、80.0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满意度方面,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固位能力、语言能力、咀嚼功能、牙齿舒适度评分更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两种不同方法修复后各项满意度评分比较
综上所述,牙列缺损患者采用口腔种植修复效果显著,疗效长期稳定,可改善患者的语言能力、咀嚼功能,有良好的牙齿舒适度,安全有效,患者更易于接受,与常规修复比较优势明显。
[1] 林成信,陈丹,罗君耀. 弹性义齿基托与整铸支架联合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应用[J]. 实用医学杂志,2003,19(4):382-383.
[2] 周光英. 固定义齿与活动义齿修复牙列缺损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22):2964-2965.
[3] 侯丽萍,李二红. 口腔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2014,19(4):190-191.
[4] 姜长伟. 牙列缺损应用口腔种植牙修复与常规修复治疗的比较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2016,11(5):103-104.
[5] 彭洪成. 口腔种植修复和常规修复在牙列缺损治疗中的疗效[J].全科口腔医学杂志(电子版),2015,2(2):16-17.
[6] 丁玲. 口腔种植修复和常规修复在牙列缺损治疗中的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22):3102-3103.
[7] 应晓敏. 26例口腔种植修复牙列缺损的疗效分析[J]. 医药,2015(25):234.
[8] 丁鹏飞,孟波. 口腔种植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1):119-120.
[9] 刘江涛. 口腔种植修复和常规修复在牙列缺损治疗中的疗效[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6):94-95.
[10] 郑春燕,吴庆军. 牙列缺损治疗中口腔种植修复与常规修复的疗效观察[J].全科口腔医学杂志(电子版),2015,2(10):64-65.
[11] 梁婉君. 口腔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评述[J]. 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6):179.
[12] 夏媛媛. 口腔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6,16(29):72.
[13] 王伟. 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分析[J].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5,2(10):71-72.
Comparison of Curative Effect of Oral Implantation and Conventional Fixation Repair in Treatment of Dentition Defects
GAO Yachao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Beijing Changping District Hospital, Beijing 102200, China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efficacy of oral implant repair and conventional fixation repair in the treatment of dentition defect.MethodsThe clinical data of 86 patients with dentition defect (90 teeth)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from February to September 2016, all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re were 43 cases(45 teeth)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fixation repair, the study group was given oral implant repair, compared the two groups of clinical efficacy and treatment satisfaction.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93.32%) in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80.00%), and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The study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on the satisfaction rate, the retention capacity, language ability, chewing function and tooth comfort score were higher in the study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P < 0.05).ConclusionThe results of oral implant repair have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denture defect, and the effect is long and stable, which is obvious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fixation repair.
dentition defect; oral implant repair; routine repair
R783.6
A
1674-9316(2017)05-0065-03
10.3969/j.issn.1674-9316.2017.05.037
北京市昌平区医院口腔科,北京 1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