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问题”为中心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与实践

2017-04-07顾华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6年23期
关键词:初中物理问题实验

顾华

【内容摘要】物理学习的过程不应该是灌输,而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探究,指导作用的发挥可以通过“问题”的设置来完成,以问题作为载体可以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载着学生进行理论探究和实验探究,促进知识和规律的自主建构。

【关键词】初中物理 问题 实验 学生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倡导自主探究学习模式,但是一个新的困境随之而来——“有限的课时与探究的需时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如何破解?其实在新课标中就有答案,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性作用,而其中设置“问题”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应该是最有效的方式。

一、导入环节: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基于“问题”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更应注重问题的设计,好的设计如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头,一石激起千层浪。

例如,笔者在和学生一起学习《大气压强》这节内容时,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设置问题,在复习提问中导入新课,帮助学生实现发展区的跨越。

问题1:液体压强的产生原因是什么?

生:液体受到重力的影响,因此产生压强;又因为液体具有流动性,因此液体对各个方向都存在压强。

问题2:那么空气是否也具有压强呢?请比较一下空气与液体是否具有相似的特征。

生:空气也受到重力,也具有流动性,因此空气也具有压强,而且也是对各个方向都存在压强。

总结并完成导课:刚才你们从类比的角度,得出了一個猜想:空气也具有和液体相似的压强。这也是本课的主要研究方向,一般我们把周围的空气环境,称为“大气层”,因此空气如果有压强,就称为大气压。事实是否如此呢?我们通过实验来说明。

设计意图:学生都不是空着脑袋来学习物理知识的,我们在导入环节,进行问题设置的时候,应该注重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将问题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完成原有认知的复认,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探究的兴趣,并以该问题为线索,为学生建立导向目标。

二、探究环节:问题领引学生实验探究

与导入环节相比,自主探究环节是整个课堂的核心板块,好的问题如“一叶扁舟”送给正出去知识海洋中的学生,舟轻不畏风,引领学生乘风破浪,由表及里,认识规律。

问题不仅仅是要将学生带入物理课堂,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还应该借助于实验让学生的观察点凝聚,促进学生思考和规律的发现。

例如,我们在演示“覆杯实验”时,可以边正确操作边提问:

(1)在水杯上口放上一个硬纸板,将装置倒置过来,发现纸片掉落;

(2)用清水注满杯子,再用硬纸板封住杯口,提出问题1:倒置后,硬纸板会掉落吗?学生众说纷纭。

(3)将装置倒置过来,硬纸板没有下落。提出问题2:为什么硬纸板没有下落,什么力托起了纸板以及整杯水呢?

而在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整个过程,教师也应该适时介入讨论,启发学生以更加科学的视角,审视问题。

追问1:前后两次,硬纸板所处环境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前一次,纸板掉落;后一次却没有呢?

生:应该是大气压强的作用,前一次硬纸板上下都是空气,因此两份压强抵消;后一次上面是水,但是水的压强较小,因此可以认为是大气压强将其托起。本实验证实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总结:仅仅只是一个实验是无法说明问题的,请同学们研究自己身边的物品,寻找一下大气压存在的证据。在教师启发下,学生纷纷研究身边的物品,有的拿出饮料瓶,研究起用吸管吸饮料的过程;有的则将目光放在桌侧的橡胶吸盘挂钩上,研究其固定的原理;有的则研究起钢笔吸墨水的过程……

三、结课环节:问题促进学生反思与总结

每节课都有总结环节,传统的“总结环节”通常是教师直接抛出,这样的总结方式缺失了学生的参与,不利于成就动机的有效激发,笔者认为在规律总结环节,也应该引入“问题”,问题似剑,斩断荆棘,斩获真知灼见。

例如,《大气压强》这节课的节课,笔者为了帮助学生深化对大气压强的认识,进行了如下的问题设置。

情境1:演示实验“自动上移的试管”,做法:(1)取一大一小两个试管,一个试管的口径略小于另一个试管;(2)将大试管注满清水,然后将小试管投入其中,迅速将其倒置;(3)水不断向下流出的同时,小试管不断上升。

问题1:为什么小试管能上升呢?

生:大试管中的水逐渐流出,小试管上方的气压较小,几乎为真空,则下方大气压产生的推力发生效果,大气压将小试管推上去了。

情境2:播放视频“马德堡半球实验”,用模拟视频重演十七世纪这一著名实验,场面依然震撼,学生为此瞠目结舌。

问题2:你对该实验有何感触?

生:这一实验形式上很壮观,但是原理很简单,它和吸盘挂钩吸附在桌面的原理是一样的。但是让我们最有感触的是,大气压强如此之大,得十几匹马才能拉动,不可思议。

总之,我们每节初中物理课,尤其是概念课,都应该像本节课一样每个环节都应该注重“问题”的设计,借助于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与思考,借助于问题渗透物理观念,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叶澜. 教育研究方法[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开发区中学)

猜你喜欢

初中物理问题实验
做个怪怪长实验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