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赔款是如何确定的?
2017-04-06本刊编辑部
庚子赔款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大的一笔战争赔款,总额达4.5亿两白银,当时中国的人口恰好是4.5亿,所以一直以来都有个说法,认为这是列强按中国“人均一两”的标准确定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个赔偿额的确定是反复“精算”和谋划的结果。
八国联军招来14家“债主”
1900年是农历庚子年,英国、美国、法国、德国、俄国、日本、意大利、奥匈帝国等八个国家组成联军以武力侵占了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等仓皇逃往西安。为保住权位,慈禧太后命令庆亲王奕劻、直隶总督李鸿章等与列强进行和谈。
1900年10月,李鸿章来到已被八国联军占领的北京,被列强安排在东城区金鱼胡同的贤良寺居住。此时的北京,名义上归大清国管辖的地方只有两处,一处是这里,一处是奕劻的庆亲王府。
各国驻华公使不断开会,商讨如何向清政府要价。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提出,必须让清政府狠狠地赔上一笔,赔得越多越好,八国联军总司令德国人瓦德西很直白地说:“要求中国赔款,务达最高限度!”
当时出兵的是8个国家,但讨论赔偿时却一下子来了14个国家的代表,比利时、荷兰、西班牙、葡萄牙、瑞典和挪威等6个国家声称自己也有人员和财产损失,是“受害国”,也要求赔偿。
大清国的“偿付能力”
列强要多少也取决于另一个因素,那就是清政府的赔偿能力。关于这一点,英、法等国最清楚,因为他们不止一次跟清政府有过这方面的交易,知道数额太大并不切实际。美国人马士在《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中说:“英国公使最初表达了他的政府的意见,认为所提出的要求不应该超过合理的数目。”
但德、俄等国不这么认为,他们提出可以让清政府去贷款。但这项建议又遭到了英、法、美等国的反对。
英国提出了“分期摊还”的方案,先定总额,之后分摊到各年,让清政府慢慢还。争来争去,英国提出的方案占了上风,因为这照顾了大多数国家的利益,既可以保证清政府有还款的能力,又能保证从清政府那里获得最多的赔款。
谁泄露了大清国的“家底”
确定了赔款的方式,下面就是确定赔偿数额了,这个问题更加复杂,因为太多清政府一样拿不出来,而要少了又“便宜”了清政府。
各国公使反复与清朝负责谈判的官员进行磋商,据参与谈判的中方官员杨文骏记载,仅他参加的此会谈就多达14次,每次开会都有三四个钟头,各国公使问得很细,重点问清政府的财政里哪些科目还能挤出钱来、能挤出多少,一笔一笔地算。
这时北京及周边地区都在列强占领之下,各国也不着急,着急的倒是清政府,恨不得列强们马上报个数来,自己照单全收。但列强这一回倒是很“认真”,不把账弄清楚不结束,然而一笔笔地算下去总归是个乱账,没有专业人士参与无法定案,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人赫德的介入起到了关键作用。
罗伯特·赫德出生于英国北爱尔兰,毕业于贝尔法斯特王后学院,19岁来华,在英国驻宁波领事馆担任翻译,后辞去领事馆的职务加入中国海关,历任粤海关副税务司、大清国海关总税务司,同治三年(1864年)被清政府加按察使衔,正三品。
赫德首先通报了他所掌握的清政府的“家底”,据他提供的确切数字,清政府最新财年的岁入是8820万两,而岁出是10112万两,在岁出中有2400万两是“借款开支”,即偿还之前的赔款和借款,其他费用都属于基本支出,已减无可减,清政府的财政面临了严重的赤字,且没有任何现金储备。
列强惊呼“最够本的战争”
赫德的报告让各国空欢喜一场,竟然没钱可赔了?
赫德建议,清政府可以通过向百姓增税来额外获得一笔税款,按照当时的水平,这笔钱只要不超过2000万两,中国就可以承受,用这笔钱专门来偿付新的战争赔款。
在赫德一步步推导下,最终的赔款数字被锁定为4.5亿两,这笔巨款分给了14个国家,几乎所有国家对于所获得的赔款数都感到满意。美国不是八国联军的主力,原来打算只要能分100万两就够了,结果分得了3200万两。正在修筑西伯利亚铁路而苦于没有资金的俄国分得1.3亿两,俄国外长拉姆斯道夫兴奋地说这是该国“历史上少有的最够本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