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南民族地区山地旅游保护与发展保障机制研究
——以贵州省贵阳市为例

2017-04-06安喜芬付海亮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贵阳市山地贵阳

安喜芬 付海亮

(1.贵州民族大学法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2.贵州省修文县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贵州 贵阳 550200)



西南民族地区山地旅游保护与发展保障机制研究
——以贵州省贵阳市为例

安喜芬1付海亮2

(1.贵州民族大学法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2.贵州省修文县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贵州 贵阳 550200)

民族地区山地旅游开发应坚持比例原则、恢复力原则、民族特色原则。贵阳市作为我国西部地区重要旅游城市,民族和山地旅游资源丰富,但也有生态环境脆弱等劣势。应正确认识贵阳旅游开发过程中的优劣势,加快生态旅游立法,加强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交流合作,打造核心旅游品牌,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西南民族;山地;旅游;保护;发展

1 民族地区山地旅游概念、开发原则

民族地区山地旅游,是指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依托山地自然风貌和民族风情发展的特色旅游项目,它突出强调“民族文化奇特”和“山地自然环境优美”两大特点,有山地民族村寨和民族地区山地生态旅游等多种形式。民族地区山地旅游开发应坚持三大原则。

首先是比例原则。比例原则要求政府行政机关在对旅游资源开发决策过程中的项目选址、设计、建设等方面要进行充分的分析、评估、专家论证,以及采取招标、投标等措施,在多种备选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最大可能保护环境、保护相对人利益,将可能存在的不利环境影响尽量限制直至避免。

其次是恢复力原则。政府行政机关在旅游景区建设过程中要考虑山地自然环境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景区规划建设要具备前瞻性,并建立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制度等,增加景区灾后恢复力,将灾害的影响限制在最小范围内。

再次是民族特色原则。贵阳市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城市,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如以刺绣、桃花、蜡染制品等为代表的民族工艺品,备受国内外友人的青睐。又如苗族的“四月八”,布依族的“三月三”“六月六”“跳场”等民族节日内容丰富,各具特色,成为现代化都市旅游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贵阳旅游开发过程中只有坚持民族特色原则,才能使民族文化有效传承,才能在激烈的旅游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2 贵阳市山地特色旅游资源基本情况

贵阳市又名“林城”“避暑之都”,位于川黔、贵昆、黔贵三铁路交点,大西南川、滇、黔、藏四省中距出海口最近的省会,因地处山地丘陵之间,又享有“山国之都”的美誉。贵阳有以山、水、林、洞为特色的喀斯特自然景观,又有文化内涵极为丰富的人文景观,还有古朴浓郁、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据统计,“十二五”期间,贵阳市累计旅游接待3.19亿人次,旅游总收入3 858.65亿元,较“十一五”分别增长127%和245%。其中,2015年,全市旅游接待8 477.8万人次,同比增长17.1%,旅游总收入1 040.53亿元,同比增长19%。截至2016年3月,贵阳市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多达18处,分别是黔灵山公园旅游景区、红枫湖旅游风景区、天河潭景区、野生动物园、保利国际温泉、南江大峡谷景区,青岩古镇景区、天邑温泉景区、贵御温泉旅游景区、修文桃源河旅游景区、白马峪旅游景区、花溪区湿地公园景区(孔学堂)、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景区、蓬莱仙界·白云休闲农业旅游景区、阿哈湖湿地公园景区、多彩贵州城旅游综合体等,占全省4A级旅游景区的30%。这些景区自然地理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令人返璞归真,流连忘返,是现代都市旅游的富矿区。

2.1 自然地理旅游资源

贵阳市地貌属于以山地、丘陵为主的丘原盆地地区。总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苗岭横延市境,岗阜起伏,剥蚀丘陵与盆地、谷地、洼地相间。相对高差100—200m,最高峰在水田镇庙窝顶,海拔1 659m;最低处在南明河出境处,海拔880m。年平均气温为15.3℃,年极端最高温度为35.1℃,年极端最低温度为-7.3℃,其中,最热的七月下旬,平均气温为24℃,最冷的一月上旬,平均气温是4.6℃。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7%,年平均总降水量为1 129.5mm,年平均阴天日数为235.1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 148.3h,年降雪日数少,平均仅为11.3天。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空气不干燥,四季无风沙,宜人的气候是贵阳的骄傲,博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气候宜人数贵阳”之美誉。

随着航空、高速公路、高铁等交通工具的进一步提升和完善,贵阳独特的气候和山地条件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来此游玩,甚至居家创业,对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增加居民收入、消除贫困、维护社会稳定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

2.2 人文旅游资源

所谓人文旅游资源是相对于自然资源而言的,指人类社会中吸引人们实施旅游行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既有古人遗产,又有今人新造[1]。贵阳是一座具有独特历史人文气息的城市,名胜古迹、民族风情等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典型代表如夜郎文化(夜郎古城),土司文化,阳明文化(阳明祠、阳明洞),历史文化名城青岩古镇,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息烽集中营旧址,以刺绣、挑花、蜡染制品为代表的贵阳民族传统工艺制品,以演地戏、跳芦笙舞、赛歌、赛马、斗牛、斗鸡等为特色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体育活动,等等。贵阳多民族的历史融合与山地自然地理条件相适应,形成了如今极具包容性、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独特人文精神。

3 贵阳市山地特色旅游开发现状SWOT分析

3.1 优势分析

3.1.1 山地旅游资源丰富,适应个性化旅游市场

所谓“个性化旅游”,是指旅游者抱着某种特定的兴趣或特定的目的,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旅游点或者旅游方式。诸如这几年悄然兴起的“民俗旅游”“探险旅游”“体育旅游”“摄影旅游”“考察旅游”“驾车旅游”,等等,都属于此类[2]。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贵阳市作为典型的山地省会城市,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国家生态型多梯度高原运动训练示范基地和山地户外体育、休闲、观光、养生旅游等,越来越受个性化旅游者的青睐。

3.1.2 省市大力支持发展旅游业,区位优势明显

2014年1月,贵阳市《“爽爽贵阳”旅游休闲度假胜地总体规划(修编)》成果通过评审,该规划对贵阳市近十年旅游发展做了总体规划部署。且从当年开始,为加快推进旅游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产业配套、拓展旅游线路、开发旅游产品等,贵阳市决定每年至少安排1.4亿元资金投入用于旅游业发展。2014年7月,贵州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支持贵阳市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该意见旨在把贵阳打造成以避暑休闲度假和都市旅游为重点的国际旅游目的地,把旅游业发展成为贵阳市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并带动全省旅游业跨越发展。2015年4月,贵阳市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贵阳旅游集散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旨在把贵阳建设成为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休闲度假胜地、国际旅游城市和全国重要的区域性旅游服务集散地。这些规划和政策等对贵阳市旅游开发和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持。

3.2 劣势分析

3.2.1 自然生态环境脆弱

贵州省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奇特的地貌造就了千姿百态的原生态旅游景点,但与生俱来的石漠化问题对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挑战。贵州地况复杂,土层瘠薄,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在全国较为突出,且难以恢复。贵阳市是贵州省石漠化问题最为严重地区之一,其所辖区清镇市、修文县、息烽县、开阳县问题较为突出。根据2011年国务院批准的《贵州省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综合规划》,贵阳市石漠化面积为2 253.07km2,2008年至2020年需治理石漠化面积1 214.51km2[3]。可见,贵阳市石漠化是旅游开发过程中一大天敌,如不当开发将对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破坏,负面影响不可估量,是贵阳市旅游业发展中的自然障碍和最大劣势。

3.2.2 旅游管理人才匮乏

2014年贵阳市发布了《2014年急需紧缺专业人才需求目录》,其中旅游人才榜上有名,且创新型、复合型的中青年人才最为紧缺。2015年《贵阳市旅游扶贫与乡村旅游发展报告》中明确指出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即“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不高,营销意识不强。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专业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均,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旅游服务质量与游客的越来越高的要求不相适应”。旅游管理人员的素质是一个旅游城市形象的缩影,旅游管理人员是提升城市旅游形象的重要途径。贵阳市旅游人才的匮乏,特别是高层次、领军人才的匮乏严重制约了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不利于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3.3 机遇

3.3.1 国内外积极推动旅游发展

2013年4月国家《旅游法》正式出台,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标志着我国依法治旅的新阶段。2014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该意见在增强旅游发展动力,拓展旅游发展空间,优化旅游发展环境,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做了具体指导意见并提出进度安排表。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旅游业发展与该五大理念息息相关,这将对优化旅游发展环境,促进旅游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2016年5月,首届世界旅游发展大会在北京召开,彰显中国旅游业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国家法律和政策以及国际形势将给贵阳市旅游发展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3.3.2 大数据助推贵阳旅游转型升级

大数据(big data,mega data),或称巨量资料,指的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4]。贵阳空气质量良好,气候凉爽,地质条件相对稳定,在发展大数据方面具备天然优势,成为首批国家智慧试点城市。近年来,贵阳市立足自身优势,顺势而为,抢占发展机遇,积极发展大数据产业,推动“互联网+旅游”跨产业融合发展、建设智慧旅游平台等,力推贵阳旅游转型升级。

3.4 挑战

3.4.1 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贵阳市素有“林城”之称,原生态的自然地理环境是其最大宝贵财富,但贵阳生态环境脆弱,旅游生态容量有限,旅游开发极易造成生态环境破坏,且难以恢复。贵阳旅游开发进入了大发展、大跨越时代,如何协调好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关系,克服急功近利思想,防止过度商业化,促进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是旅游开发过程中的巨大挑战。

3.4.2 旅游主体形象模糊,缺乏核心旅游品牌

民族和山地是贵阳市发展旅游业的灵魂。浓郁的民族风情、灿烂的历史文化、宜人的生态环境使贵阳市旅游走出一条有别于中东部地区、西部其他地区的发展新道路。但与周边的昆明、南宁、成都、重庆等省会(直辖市)城市相比就会发现,贵阳市旅游主体形象模糊,至今没有一处5A级旅游景区,缺少核心品牌旅游产品,知名度不高,吸引力不强;民族和山地文化缺乏深度挖掘、资源整合力度薄弱,缺乏规模效应和产业集群等,旅游产业发展瓶颈明显,发展后劲不足,不利于贵阳旅游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4 贵阳市山地特色旅游开发保障机制完善

4.1 确立贵阳旅游主题形象,打造核心旅游品牌

旅游主体形象代表着一个城市或区域的“符号”,是旅游者对该地区的整体印象、感受和认可度的来源,是旅游地吸引力强弱的核心要素。如旅游者提到成都就会想到“天府之国”、提到长沙就会想到“璀璨星城”、提到义乌就会想到“购物者天堂”,等等。贵阳市作为新兴旅游城市,如何准确定位旅游形象迫在眉睫。笔者认为,贵阳市旅游形象的定位须立足自身,从自然地理和人文资源两方面入手,一是要力推“爽爽贵阳、避暑天堂”的山地避暑旅游主体形象,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微信微博、中小学课本等手段宣传,让更多旅游者知晓贵阳的夏天非常适宜避暑,以此吸引旅游者,并同时利用贵阳山地优势,积极开展山地体育运动,如山地马拉松、徒步旅行、山地自行车竞赛,开展全域旅游,推广乡村原生态精品旅游路线等,使贵阳成为国内外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二是要积极推广“王学圣地”阳明文化,举办阳明文化节,重点打造以孔学堂、阳明洞、阳明祠为代表的历史名人王阳明文化旅游景点,积极传承弘扬“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阳明文化精髓,使贵阳市阳明文化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知名品牌。

4.2 旅游开发与保护并重,坚守生态环境底线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贵阳市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条件。贵阳旅游开发必须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极其重要地位,要加强地方立法,充分发挥地方立法引领旅游开发的作用,把旅游开发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一是要尽快制定《贵阳市旅游开发与保护条例》,制定贵阳市旅游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从源头上保障贵阳旅游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深度融合、协同发展。二是要加强对民族古乡镇、古村寨等民族特色文化的立法保护,提高旅游立法质量,在针对性、可操作性、实效性上下功夫,力保古文化原貌不受破坏,必要的修缮要严格论证、科学策划、修旧如旧。三是要提高旅游开发者和经营者准入门槛,并建立健全退出机制。要优先引进环境保护意识强、环保设备健全的旅游开发者和经营者,并对其监督管理,对不再符合环保条件的旅游开发和经营者及时予以制止并要求整改,不予整改或无法整改的要予以清退,造成环境损害的要进行恢复和修补。

4.3 建立旅游信息数据库助推产业发展

大数据因其自身具有容量大、处理速度快以及信息资源处理的强大优势,能够将与旅游相关的数据进行批量化整理,得到有价值的信息,促进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现今社会的发展就是“善用数据者得天下”,贵阳市可依据自身大数据优势,建立大数据旅游信息数据库,数据库中应包含一般旅游景点、特色旅游推荐、旅游路线、旅游天气预报、地质灾害风险预警等信息。一方面使旅游管理者根据游客的点击记录、去向景点、旅客人次等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及时调整政策,规范旅游市场,以更好地为旅客服务,提升旅客的满意度;另一方面,游客能从数据库中得到贵阳市的旅游景点简介、位置服务、最佳路线、是否高峰期等实时更新的信息,得到更好的体验。融合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贵阳市的山地旅游,应搭乘大数据发展的“便车”,将旅游管理和服务、旅游营销、旅游安全风险预警等纳入信息化发展的轨道,打造贵阳生态旅游品牌,最终形成成熟的旅游产业体系。

4.4 加强旅游复合型人才培养和引进

人才是山地旅游开发的基础,是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保障。随着未来旅游业的快速增长,需要对旅游发展的各个领域进行深度研究,需要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支撑和引领旅游业发展,必然需要高层次研究人才[5]。在旅游项目设计、开发、管理、服务等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旅游复合型人才,贵阳市旅游业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旅游复合型人才的缺乏,特别是高层次旅游人才的稀缺,已经严重制约了贵阳市旅游业的发展。贵阳市应加强与境内的贵州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等院校的交流合作,支持其旅游学院(系)、研究所的发展,培养和引进综合能力强、既熟悉民族山地特色旅游开发又具备国际视野的高层次旅游专业性人才,在旅游开发中要强化顶层设计意识和思维,在旅游发展中解决重大疑难问题,并加强旅游管理部门与高校、景区之间的交流合作、良性互动,共同促进贵阳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杨文波.民族地区人文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D].贵阳:贵州大学,2006.

[2]李蕊蕊.个性化旅游市场中两大主体:旅游者、旅行社的变化分析[J].特区经济,2006(3):230-231.

[3]牛悦.贵阳去年治理石漠化107平方公里[N].贵阳日报,2015-01-20(A02).

[4]颜茵.大数据时代贵州文化产业发展机遇探析[J].新西部,2015(4):12-13,16.

[5]王敏.场域视角下的旅游高等教育[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1.

On Mountain Area Tourism Con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Southwest Ethnic Minority Areas——Taking Guiyang City in Guizhou as an Example

AN Xifen1FU Hailiang2

(1.School of Law, Guizhou Minzu University, Guiyang 550025, Guizhou, China;2. Legislative Affairs Office of Xiuwen County People’s Government, Guiyang 550200, Guizhou, China)

Mountain areas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tourism should insist on the principle of proportion, restoring force principle, the principle of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Guiyang city as an important tourism city of west China, national and mountain tourist resources are rich, but also has fragil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tc.Guiyang should speed up the ecological tourism legislation, strengthen tourism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build core tourism brand,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Southwest ethnic minority; mountain areas; tourism; conservation; development

安喜芬(1989—),女,苗族,贵州道真人,贵州民族大学法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环境资源法、行政法研究。 付海亮(1985—),男,河南林州人,法律硕士,贵州省修文县人民政府法制办工作员,主要从事司法制度、行政法研究。

F592.7

A

2095-7211(2017)04-0063-04

猜你喜欢

贵阳市山地贵阳
山地草甸
Couple's dance helps lift spirits of millions
找朋友
穿越火线之山地作战
贵阳分店
寻味贵州——贵阳
山地之旅
荣宝斋贵阳
关于贵阳市低碳交通发展路径的探讨
山地之美——雨补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