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视野下旅游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探讨
——以四川旅游学院为例
2017-04-06刘朝文
刘朝文
(四川旅游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0)
全域旅游视野下旅游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探讨
——以四川旅游学院为例
刘朝文
(四川旅游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0)
全域旅游是一个时兴概念,文章在梳理其发展脉络的基础上,明确了它的内涵;重新界定了全域旅游视野下旅游人才的定义;通过分析全域旅游视野下的人才需求,以四川旅游学院为例,提出了旅游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
全域旅游;旅游人才;人才培养
1 全域旅游及旅游人才的定义
1.1 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概念提出的时间较早,受到广泛关注和得到迅速发展却是近几年的事。早在1998年国家旅游局开始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时,就有参创城市给出了“人人都是旅游形象、处处都是旅游环境”的提法。随后又补充增加了“事事都是旅游资源、时时都是旅游时间”的内容。这里的“人人”“处处”“事事”“时时”的提法和理念就已经具有了全域旅游的意味。2015年8月,国家旅游局在全国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工作,正式明确了“全域旅游”及其考核指标。全域旅游是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协调发展的新型理念和模式,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主要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并且通过对区域内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社会资源,特别是旅游资源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质,最大限度地实现区域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在“全域”范围内,相关行业既相互融合又共同融入全域旅游中,各个管理部门根据职能分工协作,全域内的居民在其中扮演不同的身份角色,充分发挥当地旅游吸引物要素的作用,积极为广大游客提供不同类型、不同品味、多层次、立体化的体验产品,让不同游客的需求得到全方位的满足[1]。
全域旅游是科学的系统旅游,在全域旅游条件下要求旅游产业全景化、全覆盖,要求资源更优化、空间更有序、产品更丰富、产业更发达[2]。要求全社会参与旅游,全民参与旅游业,进而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全面促进产业发展、经济提升[3]。
1.2 旅游人才的新定义
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中,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4]。据此,从事旅游业的专家学者对“旅游人才”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过表述,大家普遍比较认同的是石培华提出的“旅游人才”定义,是指在旅游行业工作,具有一定旅游相关知识或专门技能,并对旅游发展做出贡献的人。然而,全域旅游与传统旅游不尽相同,它坚持全新的理念和发展模式,以游客的需求为导向,在更高的平台、更大的格局下配置和整合旅游资源。为了有利于旅游人才的培养和职业发展,需要对以往的旅游人才定义加以丰富和完善。以适应新旅游六要素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培养跨界复合人才。[5]
综上所述,在全域旅游视野下的旅游人才可以描述为:服务于涉旅行业,具备旅游相关知识或专门技能,同时具有一定复合知识能力,并对旅游业发展做出贡献的人。
2 全域旅游视野下旅游人才需求分析
2.1 通用知识与专业知识并重
通过查阅高校旅游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不难发现,对旅游人才培养的目标普遍要求具备旅游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忽视或者降低了对通用知识的要求。然而,在全域旅游视野下,旅游从业人员不只服务于单一的旅游行业,而是“旅游+”的相关行业和工种,只拥有旅游专业知识或技能已不能适应旅游发展的新需要。全域旅游人才需要掌握普适性和迁移性强的通用知识,市场需要具有跨界复合知识能力,需要厚基础、宽口径的创新型旅游人才。
2.2 传承传统与创新能力兼顾
随着国家政策的引导,我国旅游业发展迅猛,全域旅游已成为很多地方政府旅游规划的发展方向,这对旅游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旅游企业为了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不断创造新项目、设计新产品、开展旅游服务,催生了大量不同的旅游业态。培育新业态、开发新产品、满足新需求,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共识。为适应全域旅游的新发展和新要求,旅游从业人员除了要掌握更全更新的知识和技能外,还应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作为培养旅游人才的高校应根据全域旅游的发展和要求,提升教学课程,深挖、拓展酒店、景区、旅行社等传统业态的维度和深度,积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构建适应旅游新业态的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既注重文化和职业素养,又强调创新能力。
2.3 职业道德与业务能力并进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全国各地实现了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的双增长。然而,由于诸多原因,各种投诉也居高不下。如常见报端的游客被殴打、凌辱、诓骗事件,高价宰客事件,强行购物事件等,因此,旅游行业的风气亟待改进,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急需提高,尤其是职业道德更要从各个环节常抓不懈。旅游院校作为培养旅游人才的主体,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文化知识、专业技能、创新意识培养,更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3 全域旅游视野下的旅游人才培养路径
3.1 校企合作,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培养具有全域旅游视野的旅游人才,四川旅游学院重新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了复合应用型的旅游人才培养方案。新方案从岗位能力倒推人才培养方案,从职业胜任能力的角度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同时,考虑到全域旅游视野下的旅游人才须具备复合应用能力,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学校积极邀请旅游专家学者、相关企业及政府主管部门等共同论证,联合制定旅游人才培养规格和标准。在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企业全程参与,深度介入,校企共同完成教学和考核工作,着力打造以产教融合和实践应用为特色,注重创新能力培养和学以致用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建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共组教学团队,共同实施人才培养过程,充分吸纳行业企业对全域旅游专业人才提出的新要求,真正做到专业链与产业链对接,课程内容与岗位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不断改进和完善旅游人才培养方案。目前,四川旅游学院已与100多家餐饮旅游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毕业生供不应求。
3.2 通专融合,创新应用型课程体系
四川旅游学院以“能力本位”为基点重构内涵充实、特色鲜明应用型旅游课程体系。强化核心课程,融合一般课程,开发新型课程。通识教育课程设计充分考虑“大旅游”背景下学生所具备的人文素养,着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学科基础课程设计充分发挥平台功能,帮助学生夯实基础能力。旅游专业课程设计突出应用性与实践性,注重旅游职业核心竞争能力培养。学校与企业共同构建课程评价体系,完成评价。积极运用基于应用的案例或项目教学方法,推动课程教学范式改革,加强实验实训实习教学,这些环节的课时与专业课时比不低于30%。积极发挥学校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平台”“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等实践教育平台作用,把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体现创新创业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3.3 协同育人,创新应用型实践教学平台
引企入校,实现实践教学生产化。四川旅游学院先后引入深圳面点王餐饮有限公司建立“面点王实验室”、引进新西兰恒天然安佳乳制品有限公司建立“安佳乳制品应用实验室”、引进上海开展贸易有限公司建立“Pro咖啡情景化实验室”、引进美的集团建立“美的集团四川旅游学院校企联合实验室”、引进云南大益爱心基金会建立“大益爱心茶室”等主题茶文化实验室。学校充分利用这些实践、实训平台,把人才培养融入企业的技术革新项目之中,真正实现行业企业的一线需求变为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来源,积极实施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和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改革。按照企业行业的标准和要求,实施订单培养。校企共同实施、考核、评价学生的实践教学,建立协同育人机制。
积极发挥学校建设的川菜产业化和国际化协同创新中心、智慧旅游中心、川藏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协同创新中心、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研究设计中心、西部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和“卓越工程师”计划项目的“协同”和“应用”价值,努力打造校企互联互通科研和实践教学平台。学校已运用协同创新中心、“卓越工程师”计划项目等,成功开办了“西藏登山班”“卓越工程师班”等,形成了具有广泛影响的协同育人模式。
3.4 内外结合,推进旅游人才教育国际化
四川旅游学院为培养具有全域旅游视野和全球眼光的复合应用型旅游人才,加快推进生源、师资、课程、学科、专业、科研、教学和就业实习等全方位的国际化进程,积极发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作用。把握国家对外发展重大战略,加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全域旅游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度,逐步扩大留学生规模。加强“双语型”旅游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将“旅游+外语”纳入师资培养计划。实施“外语+专业”或“专业+外语”的全域旅游应用型人才培养试点专业和课程改革。不断加大与国外知名应用技术大学合作力度,开展“交换生”合作,实现学分互认。先后与法国杜盖酒店管理学校、泰国皇家宣都士大学、加拿大红河学院、新加坡淡马锡理工学院等21所特色院校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增强了国际合作交流的深度与广度。从美国、马来西亚等国系统引进先进的旅游及酒店管理服务岗位职业标准、人才认证体系等优质旅游教育资源,积极培育和开发全域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标准、专业课程、教材等推进旅游教育教学与国际接轨。
学校大力推进实习就业国际化,不断开拓国际实习基地,国际实习企业涉及高星级酒店、旅游景点、旅行社、特色餐饮、连锁快餐、高级会所等十几种业态。鼓励、支持毕业生到国外就业,设立学生国外实习(就业)基金,为毕业生国际就业提供各种保障,毕业生海外就业发展态势良好,每年约有10%以上的毕业生实现海外就业,就业范围包括美国、新加坡、法国、日本、韩国、泰国等地区。
4 结语
在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中,全域旅游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和重视,已然成为众多地方政府的重要发展规划,然而,全域旅游在快速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情况,也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尤其是对旅游人才的要求更甚。为保持全域旅游旺盛的发展势头和持续健康的发展后劲,作为培养旅游人才的高等院校,应更新对全域旅游人才的认识和观念,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新的培养路径,努力培养适应全域旅游需求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1]厉新建,张凌云,崔莉.全域旅游——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的理念创新:以北京为例[J].人文地理,2013(3):136-140.
[2]吕俊芳.辽宁沿海经济带“全域旅游”发展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3(29):54-58.
[3]张军,万兴亚.中国共产党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历史演进及其启示[J].学习与探索,2013(6):38-41.
[4]罗东霞,田彩云.全域旅游视野下的旅游人才培养浅析[N].中国旅游报,2016-11-04(03).
[5]李雅静.基于“全民旅游”理念的三维立体旅游人才培养系统构建[J].特区经济,2013(9):108-110.
On Innovative Approaches to Tourism Students’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gion-based Tourism—— A Case Study of Sichuan Tourism University
LIU Chaowen
(Sichuan Tourism University, Chengdu 610100, Sichuan, China)
This paper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based tourism, redefines tourism professionals from this perspective, and analyzes the demand for tourism professionals before suggesting innovative approaches to tourism students’ education, taking Sichuan Tourism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region-based tourism; professionals in tourism; students’ education
刘朝文(1980—),男,四川会东人,四川旅游学院讲师、学校办公室副主任,主要从事旅游高等教育、乡村旅游研究。
G428
A
2095-7211(2017)04-0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