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景园林规划中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

2017-04-06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14期
关键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海绵

(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安徽 合肥 230000)

风景园林规划中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

樊文君

(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合肥230000)

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无论是在工程开发建设还是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中,都倡导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以及资源的循环利用。在这种趋势下,海绵城市理论应运而生,其在城市建设和风景园林规划中都获得了广泛应用。文章首先对海绵城市理论进行了概述,其次对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进行了具体分析,希望能为海绵城市理论在相关工程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风景园林规划;海绵城市理论;应用

引言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深入,使得城市越来越繁华,而城市面对雨水灾害时,却显示了其巨大的不足,一遇暴雨便成河,城市地下管网和排水功能的不足是我国众多城市面临的困境。随着生态保护理念的发展,海绵城市理论逐渐兴起,其主要特征就是能够进行有效的雨洪管理。在各类工程规划设计中,也越来越多的融入了海绵城市理论。鉴于此,本文着重介绍了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情况。

一、海绵城市理论概述

顾名思义,海绵城市首要的特征就是城市要像海绵一样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为水弹性城市[1]。其主要是指在面对雨水洪涝灾害以及自然环境发生变化时,城市都能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具有良好的雨洪管理功能。遇到下雨天气时,海绵城市不但能够起到渗水、蓄水和吸水作用,还能够发挥净水功能,而且在必要时还可以把之前蓄积的水资源释放出来以供使用。强调对区域内的自然水生态的保护,使资源环境和建设开发达到和谐发展的目的是海绵城市理论的核心思想。从本质上来说,海绵城市是对传统城市建设理念的创新和改变,遵循生态优先是海绵城市必须坚持的原则,其倡导人工开发要和自然途径有机结合,首先要保证城市排水功能良好,不至产生内涝灾害,然后尽可能的在城市区域内使雨水能够得到渗透、积蓄以及净化,从而一方面使水资源得到循环使用,另一方面实现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传统城市建设模式相比,海绵城市最大的优点就是其在开发建设中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对城市水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

(一)在园林绿地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海绵城市理论要求在园林规划设计中不要过度改变原有的起伏地形,在进行规划设计时,要因地制宜,灵活的根据地形深度和地形走向设计排水的隐形区域,或依托天然的凹陷改造为蓄水池。例如,在进行园林绿地规划时,会有大片的绿地存在,设计师要多方面考虑林木根系的分布情况,对集水坑塘进行科学规划布局,并以此为依据来合理配置草地和林木等植被。准确掌握排水口和地下管网的位置情况也是园林绿地规划的重点,将此和景观设计相结合来对凹地的流水通道进行合理布置[2]。这一做法,一方面很好的满足了排水需求,另一方面还使得绿地有着起伏多变的形态,从而使得景观设计更具有趣味性。此外,植被种类的选择,以及人工湿地在风景园林规划中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其决定了水质的净化功能,因此需要引起较多的关注。

(二)在园林道路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合理利用地形地貌,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第一位,是海绵城市理论在园林规划设计应用中首要的原则。在具体的道路规划中,为了使道路面积能够得到合理的降低,可以使用环状路网设计的形式。在路形上可以使用折线或者曲线来代替一直以来的直线形式,在间隔绿化带的设计时,最好的方案就是要确保绿化带的面积能够达到排水的要求。在道路两侧使用密度较高、连续或者分散的绿化植被代替原有的整齐排列的行道树。为确保与海绵城市理论相符,在选用路面材料时要保证材料的渗透性达到设计的要求,无论材料的价格是贵还是便宜,一方面都要有使雨水水质得到改善的功能,另一方面还要使雨水径流量能够获得消纳。海绵城市理论要求在园林道路规划设计中使用的铺装材料都具有良好的透水性能,比如使用多孔混凝土、草皮砖以及嵌草路面等。在铺装草皮砖和嵌草路面时,通常要在路面上留兩到五成的空隙,这些空隙使用地被植物或者草皮来进行填充,以此作为公园的次干道或游步道。在园林道路施工中,通常使用多孔混凝土施工以保证路面的渗水性能。此外,在改造现有道路时,为使道路面积最少,从而达到使径流速率得到降低的目的,可以修建凸字形的绿化带。

(三)在园林人工湿地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在我国城市建设中对自然湿地的保护和建设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其在维护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例如,为了能够使湿地水藻的营养度得到增加,从而使鱼的产量获得提高,人们往往会在自然湿地周围养殖生猪,且将猪粪直接流入湿地中,而这种做法带来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污染了该区域内的水资源,而且极有可能给候鸟迁徙造成不利影响。为此,需要重新对自然湿地进行规划,以建设休闲旅游胜地来代替原先的养猪场,一方面减少了猪粪造成的污染,保留了水里原有的营养。另一方面还使当地的水生植物和水产获得足够营养,使鱼的品质获得了大幅提升,带来了可观的经济价值。

(四)在园林水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风景园林景观中通常都有人工湖、河道和溪流等景观,可以充分发挥其蓄水的作用。为了便于管理和换水方便,以往设计师们的做法通常是固化池底和池壁以保持水池的封闭状态,但这种做法不利于池水的渗透以及自然交换,其优势只能在雨水较多的时节才能得到发挥,而在其他时节园林用水还需要依靠自来水,从而带来了水资源的浪费。为此,在进行风景园林规划时,设计师要有意依托低洼地形,将此设计成雨水汇集的园林水面景观。同时,要保证水底或水岸具有一定的渗水性能,海绵城市建设的终极目标就是以建设生态河岸和人工湿地来使水体的自身净化功能得到提高。在景观设计中处理好与雨水储存的关系,能够使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更好的得以实现。

(五)在园林建筑物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园林建筑物在设计中也能够体现“海绵”的特性。在全面掌握建筑物的规划布局后,并综合考虑地形地貌,可以建造一个收集雨水的系统[3]。在下雨天,将落到建筑物上的雨水通过建筑物的暗渠引入滤水槽中进行蓄水,或者用流水管与滤水槽连接,将水引入到绿化植物的种植槽内,从而为各类植被提供灌溉水源。在进行滤水槽内壁的铺设时要使用卵石或砾石。另外,利用建筑屋顶也能起到收集雨水的作用,在屋顶建设花坛,可以使雨水得到渗透净化,渗透后的雨水最后都会流进浅沟,进而继续下渗。

三、结语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改变了以往的规划设计理念,使风景园林规划水平获得了大幅提升,其有助于实现工程开发建设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同时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因此,加强对海绵城市理论的研究,扩展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领域,发挥海绵城市理论对各类工程规划设计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曲正,苑富晓.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风景园林与雨洪管理及湿地规划的探讨[J].智能城市.2016(08)

[2]吴丹洁,詹圣泽,李友华,涂满章,郑建阳,郭英远,彭海阳.中国特色海绵城市的新兴趋势与实践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6(01)

[3]刘昌明,张永勇,王中根,王月玲,白鹏.维护良性水循环的城镇化LID模式:海绵城市规划方法与技术初步探讨[J].自然资源学报.2016(05)

猜你喜欢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海绵
规划设计作品
规划设计作品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欢迎订阅2023年《风景园林》
超级海绵在哪里?
解读“海绵宝宝”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发展趋势探讨
海绵是植物吗?
风景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中常见问题思考
基于城市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规划设计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