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镇麦格乡四印苗旅游产品设计探究

2017-04-06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14期
关键词:清镇苗族贵州省

(贵州省工艺美术研究所 贵州 贵阳 550000)

清镇麦格乡四印苗旅游产品设计探究

陈文惠谭春生

(贵州省工艺美术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0)

贵州省是旅游大省,在“大旅游”的省级主题号召下,贵州省在旅游相关产业发展上,投入了巨大的关注和财政资金。旅游产业年收入额达到数千亿,在投入上也达到数百亿之多。以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和文化遗产为旅游景观的景区打造的不断在进行,甚至以旅游产业带动扶贫成了贵州特色,四印苗是贵州苗族中,独具特色和色彩及其鲜明的一个,但是在相关旅游产业的开发和民族文化的传承上,依旧面临及其落后的情况。本文旨在为清镇麦格乡四印苗民族特色旅游产业相关产品的设计研发提供可行性的探索和建议。

四印苗;旅游产品;设计应用

贵州省是少数民族聚集的省份,在贵州省境内有四十九个民族之多,其中个别民族具体支系众多,如苗族,其支系据中国民族服饰文化图典表述,就达到一百多支系,如长角苗、红庙、青苗、白苗、花苗、东苗、西苗、歪梳苗、四印苗等等,其中四印苗就是其中比较有特色的一支。本文就笔者深入调研的清镇四印苗进行旅游产品设计研发应用研究进行探索。

一、清镇四印苗的渊源及现状

清镇麦格乡四印苗的渊源极为深远,学术界对苗族渊源的研究颇多,而清镇麦格乡四印苗的沿袭踪迹发源于远古“炎、黄、蚩”逐鹿中原时期。在数千年的战乱与发展中,苗族辗转迁徙,散落在世界的各个角落,而贵州的苗族,是省内民族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民族。

清镇麦格乡四印苗,由于贵州省内地域地貌影响,大山阻隔下清镇苗族逐渐从服饰纹样上区分出八个支系,其中四印苗服饰在当地民族中,是最具特色和别具一格的。

清镇麦格乡四印苗,源于封建时期权利的更替和民族文化的交融存在很多的分歧,四印苗的祖先为了不使民族受到战乱的打扰,躲避战乱带来的种族灭绝,从北方的黄河流域一直迁徙到地处偏远的西南贵州境内。由于贵州境内地势复杂,苗族人为了及时的躲避官兵的追杀,轻车简从的把随身的物品和民族象征的大印、还有民族记录的文书就地焚毁,传说当时为了一个苗族女孩让族长把大印印在自己的衣服上,以便记录和保护民族的灵魂和历史,由此,“四印”变因此成为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辨识度很高的纹样,四印苗族人也因此被成为把历史穿在身上的民族。

清镇麦格乡四印苗以“龙窝”、“猫寨”为主要居住场地,相传在元末明初时期,有“搞”姓三兄弟带族群由江西,经过湘西迁徙至此。垦荒农耕,繁衍至今。麦格乡四印苗服饰独具代表性,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和衣着打扮。苗族服饰的历史厚重久远,具有丰富而特色的民族文化内涵,每个支系的服饰花纹、线条和褶皱都代表着他们生活过的地方和走过的路。[1]

清镇麦格乡四印苗,服饰分为盛装和简装。在重大节日的时候,族人都会盛装出席,而平时农活忙的时节则穿简装。盛装是四印苗的最为代表性的服饰,盛装颜色鲜亮、华丽而精美,在前胸、后背和两个手臂的位置,绣着方正的四枚大印。用色鲜艳,造型刚硬而生动,上身衣物前短后长,下身衣物主要穿九道主体平行的纹样蜡染百褶裙,着绑腿,“四印”代表这支民族的魂,而百褶裙上的九道纹样则代表“蚩尤”当年率领的九黎部落,和族老先辈的坎坷迁徙之路。在颜色使用上,主要以红黄居多,绿色和黑白也使用比较频繁。以繁复和不断变化的几何图形和刚硬的直线构成,童装则更为丰富。

二、“大旅游”与清镇麦格乡四印苗

以贵州“大旅游”为大背景的主题下,对民族民间文化深入的研究以及开发应用得到贵州省各界的大力支持,2016年数据显示,贵州省全年接待游客共计5.3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5027.5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1.2%、43.1%,实现“井喷式”增长。入境游客达到110万人,入黔游客达到2.43亿人次,同比增长50.2%,游客平均消费水平946元。旅游业呈现高位化、总量扩大、结构优化,提质增效的良好态势,“十三五”旅游业发展呈现开门红。且贵州省坚持长效的“大旅游”为“大扶贫”的重要基础和实施办法。

随着旅游业在贵州的崛起,民族文化和旅游商品的设计研发相应得到各个层面的支持和发展。据悉,贵州省在2016年的贵州“大旅游”主题下对旅游产品的建设投资力度大为增加,达到596.73亿元,同比增长50.4%,在线上和线下对旅游产业的大力支持下,对旅游商品的研发设计得到大幅度的发展与提升,因此工艺市场逐渐出现贵州品牌的工艺品。

清镇麦格乡四印苗特色的民族文化,为贵州省旅游产品研发提供了有力的元素保障和设计源泉,针对当地的特色文化与民族纹样的旅游产品设计研发势在必行。如“姊妹箫”和服装纹样,在设计素材的采集上,是比较便宜的容易的。在这些民族的传统纹样的开发和运用上,目前,相关的旅游商品几乎是没有的,在“大旅游”背景下,对民族旅游产品的设计研发既是对四印苗文化的传承,又是对民族民间传统特色文化的创新和保护。[2]

清镇麦格乡四印苗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在贵州省“大旅游”的号召下,在贵州省旅游产品研发设计的提升下,可以运用其元素在艺术的范畴内进行纹样和色彩的综合运用,甚至在服装等其他工艺品上进行二度开发。王宏健先生曾在艺术概论中表述,民族的,即是世界性的。四印苗民族的智慧,不仅仅体现在他们的服饰上,在银饰上,也有着诸多创新性的表达。对其的开发运用,既宣扬了苗族的民族智慧,更将他们对自然的尊敬和崇拜告诉了更多的人。将这些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用一件件民族民间工艺品来体现,让来这里的人带回去一种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是很有意义的,也将这个民族的文化被世界所了解,才能更好的延续这个民族淳朴和勤劳的风采。

[1]贵州清镇龙窝苗族女性服饰研究,李尚阳.黑龙江史志.2015年13期

[2]发展中的清镇市麦格乡苗族布依族乡,王东.当代贵州.2006年02期

陈文惠(1988-),男,汉族,江西吉安人,硕士研究生,工作于贵州省工艺美术研究所,研究方向:民族民间艺术研究;谭春生(1969-),男,汉族,贵州贵阳人,大学本科,助理研究员,工作于贵州省工艺美术研究所,研究方向:金属材料。

1、贵州科学院“贵州特色文化旅游产业服务平台建设”(黔科合服企[2015]4014-2号)

2、丹寨县民族工艺产业升级及科技服务模式探索实践(黔科合平台人才[2016]5719)

猜你喜欢

清镇苗族贵州省
苗族蜡染
贵州省种公牛站
不动产登记地方立法的思考——以贵州省为例
盛大节庆——苗族牯藏节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丁俞钶??《田园乐》
钱子忆??《包》
苗族民歌
孔恩宇等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