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依据

2017-04-06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14期
关键词: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特色

(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浙江 宁波 315211)

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依据

贾飞飞

(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宁波315211)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理论自信”有其历史背景和特定内涵,同时理论自信的提出有其哲学依据、实践基础和群众基础。只有深入探究理论自信的内在依据,才能为“理论自信”奠定坚实的基础,才能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蚀,顺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理论自信;依据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科学内涵

“所谓理论自信,是对理论价值的充分肯定,对理论发展进程和未来的充分认识,对理论价值的生命力有坚定的信念。”它不因其他国家的质疑而怀疑自己,不因其他国家的放弃而放弃自己,每一个政党都有自己所信仰的理论,它是一个政党的灵魂和旗帜。理论自信有其独特的内涵:其一,坚信自己所信仰的理论的科学性、正确性。党的历代领导人都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在结合中国实际的情况下,从摸着石头过河到与顶层设计相结合,坚持将伟大理论根植于人民群众,根植于伟大实践,形成了科学的、系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二,坚信自己所信仰的理论以本民族为特色、以人民为主体。每一个政党的理论都有其民族特色,都是人民群众的实践的现实产物和时代发展的产物,得到了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认同、支持和掌握。理论自信就是坚守自己理论的民族性和人民性,为本民族和人民服务。其三,坚信自己所信仰的理论是开放性、创新性、发展性的统一。时代和实践是发展的,理论也必然是发展的。理论自信就是对其指导理论能够随着历史变迁和社会进步不断得到继承和发展的坚定信念。以海纳百川的开放姿态、以百折不挠的创新精神不断推动理论的发展,让理论与时代同步,与实践共生。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主要依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提出,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有着深厚而强大的根基。这种自信,是建立在对指导思想科学性的深刻认识之上,建立在中国建设改革成功实践的基础之上,建立在广大人民群众高度的认同之上。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哲学依据

理论自信体现了指导思想的科学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无数事实已经证明,马克思主义是颠扑不破的真理。马克思主义自产生以来,以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为己任,准确地描述了现实世界,深刻地批判了社会矛盾,并科学地预见了未来。随着时代的变迁,也许马克思对那个时代资本主义的个别观点、论断已经不能再解决一个多世纪以后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但是马克思用以研究问题的方法却是科学的,是依旧保持着蓬勃生命力的,是值得一代代的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和理解、学习和掌握的。而这个“研究方法”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其中的唯物史观。习近平在主持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时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结束了在研究人类社会和历史问题时的种种不正确的倾向和方法,也是不断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的宝贵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不仅是立足实践、不断发展的科学的理论体系,而且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充满鲜明阶级性与革命性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就是实事求是。我们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观点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相结合,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始终坚持以我国现时代的社会存在为基础、立足基本国情地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正确认识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从而理解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探索和创新,为改革开放提供了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的不断向前发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实践基础

实践是理论的来源,是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不例外,所以理论自信的基础也是实践。“真正的理论在世界上只有一种,就是从客观实际中抽离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证明的理论。”正确的理论只有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同时又经受了社会实践的检验,才能真正确立自信。中国共产党正是因为始终将自己的理论扎根实践,才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创新发展,始终保持着蓬勃向上的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源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农业大国发展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没有现成的理论可供参考,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只能靠我们自己在实践中去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产生发展,都是由当代中国的社会实践所推动的,离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不可能产生形成,理论自信就更无从谈起。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家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在国际政治舞台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正确的,是科学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我们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少有的发展奇迹。在中国这个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实现了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才完成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社会转型,这一变革的广泛性、深刻性,在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人类发展史上都是罕见的,它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和中国人民的命运,也很大程度上地影响了世界的格局,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在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蒸蒸日上时,我们有充足的理由树立起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高度自信。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取得的成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根本基础。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群众基础

要想成就一番伟业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也不例外。理论不经人民群众认同,必然不能付诸实践,容易导致对理论产生怀疑和动摇;理论一经人民群众认可,必然会转化成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行动,产生巨大的物质力量,而这自然会增强我们对理论的信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源于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中的实践,是人民群众的创造,必然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同。在执政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人民群众整体的利益放在首位。从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到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再到胡锦涛同志提出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理念。从中国发展的实践经验来看,无论是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的制定,还是党所创办的各项活动,人民主体价值观在各地的各个社会领域中都有非常突出的体现。广大人民群众从实践中切身感受和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能够给他们创造幸福生活的科学理论,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获得深厚的力量源泉和牢固的群众基础。实践证明,学理论,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获得深厚的力量源泉和牢固的群众基础。实践证明,群众的力量是伟大的,如果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就不会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也就无从谈起,也就没有“理论自信”。

[1]王树荫.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N].中国教育报,2012-11-30(5)

[2]习近平主持政治局集体学习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看家本领[N].新华日报,2013-12-5(1).

[3]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17.

猜你喜欢

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中医的特色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认真看书学习 弄通马克思主义
完美的特色党建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再认识①——兼论“依经立义”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之关系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