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唯物史观与党的群众路线
2017-04-06
(宁波大学 浙江 宁波 315000)
试论唯物史观与党的群众路线
李玲
(宁波大学浙江宁波315000)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警示着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的重要性。我们党在实践中始终自觉坚持群众路线,这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我们需要认识党的群众路线的本质特征,唯物史观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依据,党的群众路线体现了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这一基本观点,唯物史观对党执行群众路线提出来要求。只有深刻认识和把握唯物史观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既真正地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又提高党的执政基础。
唯物史观;党的群众路线;理论依据;要求
党无论是在制定党的路线、宗旨、路线方针政策都体现了党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党的事业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党的群众路线是党在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础上而提出的。准确把握唯物史论与党的群众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一、党的群众路线的本质特点
党章规定:“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由此可见,党的群众路线体现了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
党的群众路线的本质特征是服务群众、引导群众和组织群众。我们党解决人们的实际困难,包括教育、贫困问题、社会保障体系等,这些问题都是关系到人民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我们党不断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增强教育公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党引导人民群众,帮助人民群众了解政策、理解政策,发挥党员对群众的引领作用。同时也做好组织群众的工作,不仅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可以组织群众发挥主观能动性,解决人民的最迫切问题。
二、党的群众路线体现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一)生产力是社会历史发展根本动力的观点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观点是“一切为了群众”的理论依据。一方面,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历史发展根本动力的观点,人民群众对社会历史发展起重要作用的人,人民群众作为劳动者,是发挥自身的体力和智力,是首要的生产力,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具有潜能的因素,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因素。人民群众不断更新生产工具,创造出更大生产价值。当人民群众认识到变革旧的生产关系的必要性,就会投入到变革旧的生产关系的实践中,最终使生产力得到解放和发展。
另一方面,唯物史观强调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是唯物史观的价值取向。马克思强调“人的发展是与社会生产发展相一致的,旧式劳动分工限制了人的活动范围,造成了人的孤立片面的发展。大工业机器生产要求与人自由时间的延长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1]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使得人们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来良好的物质基础,而且大大延长来人们的自由时间,给予人的全面发展很好地的时间保证。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也表明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二)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的唯物史观观点,是“一切依靠群众”的理论依据。唯物史观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人民群众也是推动着社会变革和发展的主要力量,一切社会发展都有赖于人民群众的实践人民群众不仅创造着大量的社会物质财富,而且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一切社会变革也都需要通过人民群众的实践来完成。我们是人民民主专制的国家,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国实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取各阶层、各地区代表,提出他们宝贵的意见,因此,坚持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与坚持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真正做到“一切依靠群众”。目前,我国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要求我们要更好地把发挥党的领导作用与发挥人民群众重要作用统一起来。
(三)执政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赋予的唯物史观观点,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理论依据。唯物史观认为,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权力都属于人民,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赋予的,因此我们要谨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我们必须要吸取教训,历史的更迭,政权的交替都警戒着我们要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人民群众自身出现许多新特点,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多变性明显增强。这就要求我们党必须不断创造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群众路线新形式,也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探索新形势下密切联系群众的新特点新规律,深入人民群众的生活,汲取人民群众的丰富智慧,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使党的执政实践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坚定认可和支持,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三、唯物史观对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提出了要求
(一)要处理好个人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人民群众是由个人组成的,每个人都在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其中不免有杰出的历史人物。唯物主义历史观并不否认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但任何杰出人物都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都不能离开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毛泽东认定:“力量的来源就是人民群众。不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哪一个人也不行。要在人民群众那里学得知识,制定政策,然后再去教育人民群众。所以要当先生,就得先当学生,没有一个教师不是先当过学生的。”[2]我们重视和肯定杰出人物的重大历史贡献,也认可个人在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的作用,而且不可否认个人所汇聚成的巨大力量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二)要遵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工作方法。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对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作了全面深刻的论述,他说:“将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3]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说到底,是要保持党的领导的正确性,能够真正代表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毛泽东指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他认为,要依靠人民群众,首先要代表群众的利益,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切实为人民群众谋福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
(三)要坚持抵制不良思想倾向和工作作风。我们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就要同各种脱离群众、违背群众利益的不良思想倾向和作风进行坚决的斗争。我们应当把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过程,看作是不断地从政治、思想和组织上净化党的队伍,提升共产党员应有的党性纯度,增强为民执政能力的过程。我们党极力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也反对奢靡之风。当前很多干部不仅出现占其位而不做实事的现象,以权谋私,腐败问题像社会毒瘤,严重影响到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了保持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党必须严明党的纪律,建立反腐倡廉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失去人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4]
结语
我们党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时刻保持着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群众路线的正确性是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科学性。我们要在实践中时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决抵制错误的思想倾向和作风。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外文出版社,2014:15-16
李玲(1989-),河南信阳人,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