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哲学探析
2017-04-06
(1.中共湖南省委党校 湖南 长沙 410006;2.长沙南方职业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21)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哲学探析
曾文君12冯普1
(1.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长沙410006;2.长沙南方职业学院湖南长沙41002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发表了系列讲话,从哲学高度思考当代中国的重大现实问题,倡导全党认真学习、主动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自觉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解决当前实际问题。提出了很多新的论断和观点,这一系列新观点蕴涵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构成了习近平国家治理思想的基本逻辑、基本框架。这是习近平重要讲话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家治理经验的系统总结,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光辉典范。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理论渊源;理论框架;哲学探析
一、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理论源泉
(一)马克思主义的精神要义。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全面治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他们关于未来社会的原理很多是预测性的,并没有规定未来社会治理的具体方案与制度。列宁在十月革命后领导苏维埃俄国进行了将近七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尽管对国家治理问题没来得及深入探索就去世了,但对于这个问题依然留下了很多宝贵的遗产。列宁在《怎样组织竞赛?》一文中指出:“现在一切都在于实践,现在已经到了这样一个历史关头:理论变为实践,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列宁在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原则。国家机关及其改善的问题,是一个非常困难、远未解决同时又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有耐心、恒心与决心;用比以前大得多的规模把无产阶级和农民组织起来,同时真正实行吸收工人阶级参加管理,使官僚主义在国家政权中失去存在的土壤;……法治是国家治理最为可靠的基础。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汲取的丰厚滋养。习近平强调中国国家治理必须融入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2014年9月5日,在纪念全国人大成立6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习近平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之所以行得通、有生命力、有效率,就是因为它是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也必须深深扎根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国的国家治理同样植根于中华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2014年9月24日,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的讲话中,习近平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中华优秀文化告诉我们:国家治理必须以人为本。
(三)人类先进文明的深刻镜鉴。习近平治国理政理思想闪耀着人类政治文明的光芒。他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要倡导交流互鉴,注重汲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取长补短,兼收并蓄,共同绘就人类文明美好画卷。”2014年3月27日,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习近平指出:“我青年时代就对法国文化抱有浓厚兴趣,法国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深深吸引着我。读法国近现代史特别是法国大革命史的书籍,让我丰富了对人类社会政治演进规律的思考。读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狄德罗、圣西门、傅立叶、萨特等人的著作,让我加深了对思想进步对人类社会进步作用的认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善于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宝贵经验。我们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总体上之所以是好的,是有独特优势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国家治理在深深扎根于中国社会的同时,又吸收借鉴了其他国家治理的好的东西。
二、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哲学内涵
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想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面对和分析现实情况、制定战略和政策,对于中国目前所面临的发展中的问题,面对中国发展的特殊阶段,习近平同志的系列讲话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战略,升华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和治国方略,勾画了党和国家走向未来的宏伟蓝图,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内涵,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的最新进展。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基本框架:四个“一”(一条主线、一个目标、一个中心、一个动力)、四个“保障”(政治保障、法治保障、思想保障、国际环境保障)充分体现了解决发展问题的矛盾思维、系统思维、全面思维。辩证法要求以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待事物,把复杂的事物看做一个系统,把握其内在联系;以全面的视角把握发展中各要素的特点与关系。实现了战略目标与实现路径的有效对接,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全面性、整体性和协调性。
三、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最新成果。只要把它摆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背景下,摆在世界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长过程中,我们就能深刻理解它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主要是从三个层面上丰富和发展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一)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新发展,集中体现在他对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的论述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规律的揭示上。2013年1月5日,习近平“在新进中委班的讲话”是中国版的科学社会主义史论,无疑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此外,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还形成了对“三大规律”即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这也属于从规律范畴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二)提出并推进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历史发展和伟大事业赋予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要使命,因而也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体系中的亮点。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经验并汲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
(三)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标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鲜明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民生理念,其中还包含大量具体的加强民生建设的举措。习近平指出,领导干部首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也是领导干部必须普遍掌握的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毛泽东有句名言:“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我们仍处于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与矛盾凸显期,即各种矛盾交织叠加和新常态下各种挑战并存的背景下。因此,必须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为指导,解决这些现实问题。
结语
习近平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科学回答了我们党带领人民进行新的伟大斗争进程中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内涵,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也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科学指南。学习贯彻习近平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就是要统一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思想,从而凝聚力量、攻克难关,完成中国经济的腾飞,实现中国现代化质的飞跃,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新的更加伟大的胜利,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1]张志伟.西方哲学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2]马克思主义著作选读[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6年
曾文君(1987-),女,汉族,湖南邵阳人,哲学硕士,中共湖南省委党校硕士研究生,长沙南方职业学院教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冯普,男,汉族,山东人,哲学硕士,中共湖南省委党校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