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股票市场的处置效应
2017-04-06
(安徽大学 安徽 合肥 230601)
浅析中国股票市场的处置效应
樊梦
(安徽大学安徽合肥230601)
处置效应它是1985年由Shefrin与Statman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他们发现投资者在买卖股票时往往会选择将亏损股票持在手中,而相反在盈利时倾向于卖出股票,具体表现为当股票价格上涨时,投资者卖出盈余股票,在股票价格下降时反而将股票牢牢持有在手中,最终造成了巨大亏损。Shefrin和Statman便将投资者这种行为倾向称为处置效应。处置效应自从被提出后,多数学者对其进行理论解释与实证检验,成果颇丰。最常用的几种理论解释分别是前景理论、后悔理论、均值回归理论、自我辩解。
处置效应;理论解释;行为金融学;实证分析
引言
处置效应自从被提出后众多学者对其进行理论解释与实证检验。其中理论解释主要是以下几种:前景理论、后悔理论、均值回归理论、自我辩解。对其进行验证的也不在少数,结果表明卖出盈余确实大于卖出亏损即处置效应确实存在。除了用美国十二月份数据进行的实验,由于在十二月份人们想少交税,所以会选择卖出大量的亏损股票,将盈余股票持有在手中,最终导致卖出亏损大于卖出盈余。而我之所以会验证处置效应在中国的情况,是因为在资本市场中处置效应是一种典型的表现投资者不理性的代表,验证处置效应在我国股票市场中的表现,可以对我国股票市场中投资者的不理性行为有一定了解,并对我国股民不理性行为给出一些针对性建议。
一、处置效应的概念
处置效应是指投资者在处置股票时,倾向于出手赚钱的股票、继续持有赔钱的股票,他们发现投资者在买卖股票时往往会选择将亏损股票持有在手中,而相反在盈利时倾向于卖出股票。简言之人们在获得盈余时是风险厌恶者,在出现亏损时是风险偏好者。
二、处置效应的理论解释
对处置效应的解释有很多,但是最普遍的是以下几种,分别是前景理论、后悔理论、均值回归理念、自我辩解。
(一)前景理论
前景理论是行为金融理论的重要基础。上投资学课的时候老师说的最多的就是市场有效性,但是行为金融学者们发现投资者在处置信息时由于各种不可避免的因素,首先比如说信息处理上的预测错误、过度自信、保守主义等缺陷以及在行为上的偏差最终导致决策不理性的出现,因此行为金融学者们对这些不理性行为进行研究,检验在非理性投资者存在的一般情况下也可以构建贴切的理论框架。
(二)后悔理论
后悔理论是指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因为做出错误决定而感到后悔这一现象。比如在股市向好时,自己感觉某只股票可能会大涨,但是又不是很确定,害怕如果行市反转,股票价格下降,最后就是因为这样犹豫不决,错失最佳购买机会,而看中那只股票确实暴涨,因此后悔不已,相似的在行市不好时,对自己手中已经出现亏损的股票抱着说不定明天价格就会上涨的想法继续持有,结果股票价格越降越低,自己被套牢,无法脱身,损失惨重。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出现,经常会表现出犹豫不决。
(三)均值回归理论
均值回归理论①是指对股票价格在一定程度上或一定范围内进行预测的理论。
均值回归理论具有以下两个特点:必然性、不对称性。
1.必然性
均值回归从理论上讲应具有必然性。稍微有点股市常识的人都知道股票价格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相反甚至可以说是瞬息万变,前一分钟还不断上涨,下一秒说不定就会持续暴跌,但是股票价格也不是完全没有规律,它也符合价值规律.即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当然对于股票来说,价格波动的幅度较大,且没什么固定的规则。
2.不对称性
均值回归必然具有不对称性。由于回归的幅度与速度具有不确定性、而且正负收益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所以正的收益与负的收益回归的幅度与速度不会相同。出现对称的均值回归的几率非常小,并且如果出现了也不符合逻辑。
Odean、Weber认为处置效应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投资者有着强烈的均值回归理念,投资者作出出售盈利股票保存亏损股票的决定不是他们就不想获得利润,而是在他们看来现在价格下降的股票说不定以后股票价格就会上涨成为盈利股票,或者说现在盈利的股票将来会成为亏损的股票,他们认为价格处于一个上下波动状态,而收益也将会随之波动。价格的上下波动意味着收益也是均值回归的即:收益始终围绕着平均收益上下波动,因此收益不会一直高于平均收益也不会一直低于平均收益,当收益高于平均收益一段时间后,那么可以预测下一阶段的股票价格将会下降,相对应的当收益低于平均收益一段时间后,下一阶段股票的价格将会上升。也就是说:当股票价格持续上涨时,投资者认为根据价格均值回归的理论股票未来的价格将会下降,因此卖出盈余股票;当股票价格持续暴跌时,投资者认为股票未来的价格将会上涨,因此他们不愿意出手亏损股票。也就是将盈余股票卖出,持有亏损股票,即处置效应。比如经过调查的大多数投资者,尤其是之前投资失败,遭受重大损失的投资者都认为股票价格会上升而不是进一步下跌。
(四)自我辩解
判断一个理论是否可以解释处置效应需要满足以下两点:首先这一理论是否突出处置效应的核心问题?比如说这一理论是否能将目前的投资决策同过去的收益联系起来,以及同过去的投资决策联系起来;二是这种解释是否通过实证检验。Zuchel认为上述的前景理论、后悔理论、均值回归理论对处置效应的解释并不符合以上两个要求,他们认为心理学文献中的自我辩解则完全符合以上两个要求。自我辩解认为人们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决定是错误的,而且人们喜欢证明之前的决定是正确的,总是喜欢给自己树立一个光辉的形象。于是在自我辩解的基础下投资者为了证明自己的决定是对的,卖出盈余股票,持有亏损股票。
结束语
处置效应指投资者相对于卖出亏损股票更愿意卖出盈利股票,即在盈利面前投资者是风险厌恶者,在亏损面前投资者是风险爱好者。
【注释】
①均值回归理论:引用百度百科解释。
[1]伍燕然,黄文婷.基金投资者处置效应的个体差异[J].国际金融研究,2016(6)
[2]任德平,杨晓光.中国股票投资者的处置效应检验和参考价格选择[J].中国科学管理,2013(6)
[3]徐贻炜.行为金融视角下的中国股市异常现象[D].上海交通大学,2013(5)
[4]杜薇薇.中国机构投资者处置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1(6)
[5]李倩.股市背景下处置效应及决策幸福感的研究:调节焦点的作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1(1)